摘要:3月18日,利安德巴赛尔(LyondellBasell)和科思创(Covestro)联合决定,永久关闭位于荷兰Maasvlakte工厂的环氧丙烷/苯乙烯单体(PO/SM)生产装置(PO11)。此外,利安德巴塞尔还证实,作为目前进行的战略审查的一部分,正在考虑出
3月18日,利安德巴赛尔(LyondellBasell)和科思创(Covestro)联合决定,永久关闭位于荷兰Maasvlakte工厂的环氧丙烷/苯乙烯单体(PO/SM)生产装置(PO11)。此外,利安德巴塞尔还证实,作为目前进行的战略审查的一部分,正在考虑出售欧洲某些烯烃和聚烯烃资产。
PO11由利安德巴赛尔和科思创联合成立,于2003年开始运营,采用利安德巴塞尔技术,每年可生产30万吨环氧丙烷和63.5万吨苯乙烯。
该工厂目前处于停产状态,据悉,Maasvlakte工厂PO/SM装置的运营于2024年12月停止。同时去年7月也处于停产状态,并且由于经济原因,多年来一直处于间歇性关闭状态。
利安德巴塞尔的一位发言人证实,在Maasvlakte工厂工作的160多人中,所有利安德巴塞尔员工中,将有不到60人被解雇。两家公司表示,从现在起到2026年底,利安德巴塞尔将实施关闭POSM工厂并准备拆除的程序。
公告表示,这一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其原因是全球产能结构性过剩,从亚洲进口的强劲增长,以及欧洲生产成本高企给Maasvlakte工厂的盈利能力带来持续压力。不幸的是,这种情况预计还会持续下去,因此预计不会出现长期盈利的生产。
能源危机与环保压力“双杀”。以环氧丙烷为例,环氧丙烷生产工艺技术主要有5种,即传统的氯醇法与先进的共氧化法、异丙苯氧化法、过氧化氢氧化法和氧直接氧化法,其中氯醇法和共氧化法是目前最广泛应用的技术。
近年欧洲天然气价格上涨,导致传统氯醇法工艺因高能耗、高污染被加速淘汰,而过氧化氢氧化法等绿色工艺的转型成本较高。而与此相对应的是,近些年国内加速淘汰氯醇法工艺,HPPO法与共氧化法占比已提升至60%。如滨化集团自主研发的双氧水直接氧化法(HPPO)技术,使单位产品能耗下降30%;北方华锦年产30万吨环氧丙烷项目采用中石化自主开发的直接氧化法(HPPO法)工艺生产环氧丙烷。
一叶知秋。目前较多的材料均面临相似的情况。同样以利安德巴塞尔为例,利安德巴塞尔公司于2007年12月由Basell Polyesters收购Lyondell Chemical Company成立,主要业务涉及烯烃和聚烯烃、中间体和衍生物、先进聚合物解决方案、精炼等。利安德巴赛尔是全球聚乙烯和聚丙烯生产领域的头部企业。而自公司营收和利润出现双降趋势时,利安德巴塞尔便正式启动了全面的业务重组,而唯一不会受到影响的领域是对塑料废弃物进行化学回收利用业务。
此前,利安德巴赛尔已将环氧乙烷和衍生品业务出售给英力士,并计划逐步退出炼油业务,此次利安德巴赛尔也进一步证实将出售欧洲某些烯烃和聚烯烃资产。
显然,目前全球材料产能逐步向亚洲转移以及低碳环保材料快速发展的现象同步进行着,这事实上也从侧面说明了全球低碳发展的不可逆性,也提醒各大企业材料低碳化的重要性。而当各种环保材料广泛渗透进各种产品领域时,全球低碳化发展政治地位也将正式确立。
来源:中国化工信息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