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圳市华成工业控制股份有限公司于 2005 年 10 月 24 日在宝安区西乡街道固戍社区成立,公司的产品是注塑机控制系统。早在 2001 年,冷俊来到深圳工作于一家注塑机控制系统研发企业,在工作中积累了经验。2005 年冷俊与几位同事一起创办了华成工控,她负
深圳市华成工业控制股份有限公司于 2005 年 10 月 24 日在宝安区西乡街道固戍社区成立,公司的产品是注塑机控制系统。早在 2001 年,冷俊来到深圳工作于一家注塑机控制系统研发企业,在工作中积累了经验。2005 年冷俊与几位同事一起创办了华成工控,她负责技术研发。华成工控一开始就决定走一条自己研发技术、创造国有品牌的创业之路,华成工控选择了工业机器人控制软件的赛道。当时,中国注塑机控制系统市场是进口产品的天下。选择国产化道路注定很艰难,但是冷俊咬着牙坚持走下去。当时企业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客户普遍不相信国产品牌,没有客户企业难以生存。
企业迎接挑战,采取了三项对策:
一是产品定低价。一套进口设备当时定价 8000 元,而同类产品华成工控定价 1000 元。有人质疑,“价格是不是太低”,冷俊反问:“国产产品如果没有价格优势,客户会选择国产的?”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有低成本的优势,加上企业严格控制生产成本的努力,就让华成工控有了明显的竞争优势。
二是技术研发力求先进。华成的产品价格低、质量却不差,足以与进口设备媲美。做到这一点要靠技术研发,采用最先进的技术,以保证产品好用。这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是采取新培训方法提高效率。掌握日本产的进口产品,培训需要3天。由于华成工控改变了培训方法,掌握全部控制系统的知识,客户一天就能学会。由于华成工控产品的优势非常明显,其形成了良好口碑,客户慢慢多起来,公司创业很快站稳了脚跟。2008年,华成工控通过了双软认证,完成了软件企业的认定和软件产品的登记。经过 10 年发展,到 2014 年华成工控遇到了发展的天花板,这一年,这类产品的 95% 已经变成国产产品,对进口产品的 “国产替代任务” 基本完成。其中华成工控的产品占据了国内市场六成的份额。华成工控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想要往前发展必须转型。
冷俊说:“公司产品要从机械手向机器人转型。”要做这样的决策,需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国内的机器人市场够不够大,值不值得华成全力投入。经过充分论证,大家认为,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人工成本上涨很快,这必将成为中国工业发展的巨大阻力。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走生产自动化的道路。中国的制造业体量巨大,市场潜力深厚,发展赛道够长。第二个问题是中国企业在机器人制造方面的技术积累是否足够。当时国内不管是学术界,还是实际应用界,对机器人的技术都有一种迷信,认为机器人在西方国家发展了几十年、上百年,以瑞典 ABB、德国 KUKA(库卡)、日本 FANUC(发那科)、YASKAWA(安川)为代表的 “四大家族” 掌握了最先进的技术,短期内想要打破它们的技术垄断是不可能的。但华成不认可这个神话,冷俊说:“从 2015 年开始,我们用3年时间来打破这个迷信,改变客户的认知。工业机器人说到底就是一个工具,没有必要迷信;华成工控不但能够做机器人,而且能够做出最优秀的产品。
但是要想真正改变客户的认知,必须用事实说话,用优秀的产品证明。这就对公司的技术研发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西方发达国家发展了上百年的技术,华成工控想要在短短几年时间取得突破,其难度可想而知。华成工控选择的技术路线是驱控一体的驱动和控制,将机器人的两大技术合在一起,这是相当大的挑战。正在这个节骨眼上,国家出手了。2015 年国务院公布《中国制造 2025》发展规划,明确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工业机器人攻克 “控制系统、伺服驱动系统、精密减速机” 三大 “卡脖子” 工程。
冷俊说她当时的感觉是:“神州大地吹来了强劲的东风, 华成工控的春天来到了”。借此东风,华成工控将自动化本体控制系统作为突破口。根据团队以往的技术研发积累,将注塑机机械手控制系统作为首选产品。突破口虽然选好了,但是在市场开发方面四处碰壁。主流的国产机器人厂家不愿意试用华成的国产控制系统。对于厂家来说,虽然华成的产品性价比好,但技术没有得到充分的验证和考验,贸然使用,出了问题谁也负不起责任。但对于华成来说,没人用产品,就没办法验证;不能验证,就没办法进一步完善和升级。就在公司感觉陷入了 “死循环” 的不利局面时,出现了新情况。一名原创股东退出,华成就以股权转让的方式与广东伯朗特智能装备公司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一同向技术高峰攀登。
经过7年努力,华成工控的研发攻关取得了喜人成绩,其控制系统、驱动系统、驱控一体产品稳居国内前列,“工业机器人应用+”的道路越走越宽广。华成的产品已经可以与中国台湾、日本的产品一争高下,华成的气动、变频、伺服等国产控制系统取代了它们的产品,桁架机械手控制系统国产化率更是超过95%。在华成工控等厂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机器人制造业的局面打开了。201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约为3.66万台,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2015年,销量达6.85万台,占据了全球市场的27.7%。2017年又上升到15.67万台,较2015年翻了一番多。据CRIA和IFR统计,2018年中国装机量占到了全球市场的36%。冷俊欣慰地看到“四大家族”的神话初步被打破。
来源:华成工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