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绿色,正在成为中国能源发展的底色。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绿色,正在成为中国能源发展的底色。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更引人注意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要发展海上风电。全国政协委员潘碧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沙戈荒”新能源基地、海上风电开发及消纳统筹列为重点任务,标志着中国能源转型迈入系统性攻坚阶段,推动构建安全、高效、绿色的现代能源体系。
作为一家有120多年发展历史的全球性装备制造企业集团,上海电气在不断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同时,已在风电、光伏、储能、氢能等新能源领域实现了前瞻性整体布局,成为践行能源绿色转型的代表性企业,以实际行动为中国绿色工业转型破题、开路。当前,上海电气正稳步加大对绿色技术、绿色产品的研发力度,不断优化绿色生产体系,打造上海制造的“绿色”新名片。
创造最低发电煤耗机组,让传统能源降碳低耗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到2025年工作任务时指出,开展煤电低碳化改造试点示范. 规划应对气候变化一揽子重大工程,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在全国政协委员温枢刚看来,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持续推进火电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动机组节能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有力发挥清洁煤电支撑调节作用。
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与上海电气的实践成果不谋而合。近年来,上海电气以系统解决方案的思路积极服务于“三改联动”的最新要求,稳步拓展传统煤电产业的提质增效。以国能台山2号机630MW亚临界提参至超超临界综合升级改造项目为例,台山2号机组是上海电气首次将汽机参数由N600-16.7 MPa/537℃/537℃提升至N630-17MPa/600℃/600℃,并对锅炉及辅机系统配套进行了相应参数提升综合改造。2号机组升参提效后,供电标煤耗率降低至288.58g/kWh,预计每年可节约标煤约9万吨,每年可以节约燃料成本约9887万元,降低二氧化碳19.5万吨。该项目对于后续该类型综合性升参改造项目具有典型示范效应。
广东阳西国能粤电台山2号机组升参数提效改造项目
此外,上海电气在传统能源领域,已经能够提供全球最低的发电煤耗的机组(单轴),其自主研发的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能够将传统火电每千瓦时发电的煤耗值降低至248.86克,极大地提高了能源的发电效率。在燃机领域,上海电气已经实现F级重型燃机——掺氢燃机燃烧中的国内重大示范。同时,上海电气还提出煤炭掺烧绿色燃料的过程降碳、碳捕集的后端降碳等推动煤电低碳化改造的重要路径。
“风光氢储”整体性布局,开创多个行业第一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2024年工作时提到,我国2024年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接近40%。在部署2025年工作任务时提出,扎实开展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加快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有序开发建设海上风电基地,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建设。不少代表委员建议,为实现“双碳”目标,应该着力推动新能源发展规模化。
全国人大代表王政涛建议,落实新能源全面参与电力市场,扩大绿电资源供给。全国政协委员宋海良认为,未来绿电的应用场景非常丰富,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绿电的供给。包括推进储能、氢能等一系列技术的创新引领和驱动,围绕高效、系统、数智、安全等维度加强新型能源体系、绿电体系的进一步构建,实现绿电的多元化,做好产业的转移等。
记者了解到,上海电气早已着手推进在风电、光伏、储能、氢能等领域的整体布局。在风电领域,上海电气底蕴雄厚,国内海上累计装机容量多年排名第一,累计装机份额占比达 27.5%;在光伏领域,已实现了异质结组件的厂内下线生产,并顺利实现了首片异质结电池的下线,标志着上海电气完全自主掌握了高效N型异质结电池核心技术和量产能力,打开了全面进军光伏产业的大门。在储能领域,上海电气充分发挥“多元储能”协同发展的产业优势,在压缩空气、液流电池、锂电池、飞轮储能、热储等多元储能路线积极布局,提供从秒分级、小时级至跨天跨季级的全场景储能解决方案;在氢能领域,上海电气已具备“制-储-加-用”环节核心装备基础和一体化的氢能系统解决方案,推动可再生能源利用和原料用能规模化发展。
谋篇布局得力,科技创新成果遍地开花。2024年2月,由上海电气建造的全球最大950兆瓦光热光伏复合太阳能电站项目,所有发电机组均已实现并网发电并投入商业运行;同年3月,首期产能5万吨的吉林洮南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一体化示范项目正式开工,实现了国内外相关技术和装备的首次工业化应用;同年6月,全球首座风渔融合浮式平台——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国能共享号”投产,其风机由上海电气风电集团研发制造;今年2月,由上海电气自主研制的甘肃酒泉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发电机顺利发运,标志着我国在储能领域的关键设备制造取得重要进展。
上海电气吉林洮南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一体化示范项目(在建)
打造零碳园区零碳工厂,旨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全国政协委员曹荣表示,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到零碳园区的概念,今年又将零碳园区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意味着我国推进实现“双碳”目标已经到了关键阶段,零碳概念将要从纸面进入实操阶段。
何为零碳园区?据统计,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已认定的化工园区达710余家。全国政协委员苟护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说,零碳园区是指通过设计、技术、管理和商业化等方式,使园区内生产、生活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降至最低,并最终实现碳中和的产业园区。
早在三年前,上海电气就已经依托自身在能源和装备的优势,开始打造零碳园区的尝试。例如在广东汕头的风电园区,上海电气整体通过风、光、储、充整体性综合解决方案,实现了整个园区中的绿碳化。目前该园区仍是广东地区单体最大的综合能源的示范的项目。
上海电气风电汕头智慧能源示范项目
此外,上海电气目前已经联合国内10余家不同的单位,编制了上海市《零碳产业园区实施路径规划与评估》,首次为国内产业园区提供可执行、可参照的完整标准体系,对系统推进园区实现标准化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年度绿色制造名单,由上海电气参建的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获评“绿色园区”称号。
在零碳工厂方面,上海电气也已打造数个标杆案例。2025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24年度绿色制造名单,上海电气下属上海人民电器厂和上海华普电缆有限公司成功晋升为国家级“绿色工厂”,上海电气集团上海电机厂升级为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至此,上海电气累计已拥有绿色工厂29家(国家级20家)、绿色供应链管理获评企业4家、绿色产品系列8个。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规划关键之年。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电气目标是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通过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和零碳产业园区两大应用场景,推动能源替代、能效提升和资源循环三大路径,打造双碳目标平台、碳科技平台、产业创新平台和产业资本平台四大平台。未来,上海电气将紧紧围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持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战略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以全面绿色低碳为主线不断提升产业优势,坚定不移当好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派,在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实现工业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交出上海电气答卷。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