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雷始鸣,昼夜均分。当太阳抵达黄经0度,春分节气携着蓬勃生机翩然而至。中医古籍《素问》有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此时人体阴阳二气处于动态平衡的关键节点,正是养生的黄金时期。
春雷始鸣,昼夜均分。当太阳抵达黄经0度,春分节气携着蓬勃生机翩然而至。中医古籍《素问》有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此时人体阴阳二气处于动态平衡的关键节点,正是养生的黄金时期。
遵循下面这四个“三”的养生法则,让身心与自然同频共振,方能在万物生发的季节里,收获全年安康的根基。
一、吃三香
春分饮食讲究“以香醒脾”,此时选择应季的芳香食材,既能唤醒脾胃活力,又能疏解肝郁,助阳气生发。
01
香椿芽
“雨前香椿嫩如丝”,春分时香椿芽最是鲜嫩,其性平味辛,富含维生素E和挥发性芳香物质,可疏肝理气、健脾开胃。推荐搭配豆腐凉拌,或用香椿炒蛋,既中和其涩味,又能补充优质蛋白。注意:香椿内含亚硝酸盐,需焯水后再食用。
02
香菜
《食疗本草》记载香菜“利五脏,补筋脉”,其辛香之气能醒脾化湿,缓解春季乏困。可将香菜切碎与小米粥同煮,或搭配萝卜丝凉拌,帮助清理冬季积滞的痰湿。脾胃虚寒者建议搭配生姜同食。
03
香菇
“春吃菌,赛过参”,香菇性平味甘,富含多糖和氨基酸,能补气益胃、增强免疫力。推荐用干香菇与春笋、鸡肉炖汤,既鲜美又温补。素食者可搭配荠菜做香菇荠菜羹,清肝明目。
二、喝三茶
春分饮茶需兼顾疏肝、健脾、祛湿三效,顺应肝木克脾土的节气特点。
菊花枸杞茶—清肝明目
取白菊5朵、枸杞10粒、决明子3克,用热水冲泡。菊花疏散风热,枸杞滋肾养肝,尤其适合用眼过度、常感目赤口干者。每天上午饮用,可缓解春燥。
玫瑰花陈皮茶—解郁理气
“春喝花茶,百病不沾”。取玫瑰花6朵、陈皮3克、红枣2颗,沸水焖泡10分钟。此茶能疏解肝郁、健脾化痰,适合情绪波动大、胸闷胁痛的人群。女性经前饮用更可缓解乳房胀痛。
茯苓薏米茶—健脾祛湿
将炒薏米15克、茯苓10克、赤小豆10克煮水代茶。经常喝利水不伤阴,可改善春困、浮肿、大便黏腻等症状。建议午后饮用,不可空腹。
三、揉三穴
春分时节按摩关键穴位,可疏通经络,调节气血运行,预防季节性疾病。
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用拇指从脚趾向脚踝方向推揉3分钟,配合深呼吸,可平息肝火,缓解头痛、失眠。晨起后操作效果最佳。
足三里
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开1横指处。每日艾灸此穴10分钟,或顺时针揉按5分钟,能增强脾胃功能,改善春季食欲不振、疲劳乏力。
内关穴位于腕横纹上2寸(三横指),两筋之间。睡前用拇指按压此穴,配合檀香熏香,可缓解心悸、焦虑,提升睡眠质量。
四、捂三处
“春捂秋冻”重在捂对部位,守住初春易受风寒侵袭的三处要塞。
捂腰腹—护住命门之火
腰为肾之府,肚脐(神阙穴)乃元气之门。建议穿高腰裤或加护腰带,避免穿露脐装。早晚可用掌心搓热后捂腰腹3分钟,温补下焦阳气。
捂脚踝—阻断寒湿入侵
脚踝处有三阴交等重要穴位,受寒易致关节痛、宫寒。春分时节建议穿长袜或九分裤,睡前用艾叶15克煮水泡脚至微微发汗。
捂脖颈—防风邪袭肺
风池穴、大椎穴位于颈后,是风邪入侵的要道。外出时围戴真丝围巾,既防风又透气。晨起可用吹风机暖风轻吹大椎穴2分钟,激发阳气。
“春分摄养,当与天地之气相应。”遵循“吃三香、喝三茶、揉三穴、捂三处”的原则,不仅是对身体的呵护,更是对自然节律的敬畏。此时播下健康的种子,待到盛夏便能枝繁叶茂,秋收冬藏时自得安康。愿您顺应春分之气,养出满面春风,拥抱生机勃勃的四季轮回!
来源:功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