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热搜上有个事儿特有意思——一个90后小伙摆摊卖炒饭,去年净赚50万!评论区直接炸了锅,有人羡慕“炒饭自由”,有人质疑“吹牛不打草稿”,还有人喊着要辞职去摆摊。但你知道吗?这事儿背后,藏着不少普通人逆袭的硬核逻辑。
最近热搜上有个事儿特有意思——一个90后小伙摆摊卖炒饭,去年净赚50万!评论区直接炸了锅,有人羡慕“炒饭自由”,有人质疑“吹牛不打草稿”,还有人喊着要辞职去摆摊。但你知道吗?这事儿背后,藏着不少普通人逆袭的硬核逻辑。
“奶茶店倒闭后,我决定和铁锅死磕到底”
故事的主角叫袁哥,湖北荆州人,34岁,大专肄业后干过不少活儿。2017年他第一次创业开奶茶店,结果亏得底朝天。
“那时候年轻,不懂市场,以为奶茶是风口,结果满大街都是连锁品牌,自创的根本拼不过。” 后来他转战夜市,试过烤面筋、铁板鱿鱼,甚至炒板栗,最后发现炒饭才是夜市里的“刚需之王”——便宜、管饱、出餐快,还能加火腿、鸡丁、老干妈玩出花样,客单价从9元到35元不等,妥妥的“流量产品”。
日入4000块的秘密:三口锅、两个人、全年无休
袁哥的摊子在武汉一个夜市路口,人流量大得像春运火车站。每天下午5点出摊,凌晨2点收工,除了过年和中高考那几天,全年无休。
最狠的时候,他和本家兄弟俩人同时炒,日营业额冲到4000块,一年下来毛利70万,扣掉兄弟工资、房租水电,净赚50万。
有人算账:“一碗炒饭15块,一天得卖267碗?吹的吧!”袁哥直接甩出交易记录——最高一天299单,流水3760元,铁证如山。
“不怕打假!我的流量密码是短视频+直播”
你以为他只会颠勺?错了!袁哥还是个“野生运营大师”。
去年他开始拍短视频,内容特实在:晒交易记录、拍爆单现场、甚至直播炒饭过程。结果视频火了,游客专程来打卡,同行跑来偷师,连本地媒体都给他上热搜。
现在他的摊子添了三口锅,姐夫姐姐全来帮忙,日流水稳在4000块,还计划开分店、搞连锁,顺便在武汉买房。他说:“摆摊是根基,但短视频才是放大器。”
“艺术生卖炒饭” VS “草根逆袭”:摆摊的AB面
你发现没?同样是摆摊,有人为生存,有人为生活。
比如杭州的美院老师小刘,白天教素描,晚上帮父母卖炒饭。他说:“炒饭和雕塑一样,都是靠双手吃饭。” 而袁哥的故事更像个“草根逆袭样本”——没资源、没背景,全靠对市场的嗅觉和执行力。这两种模式,一个讲情怀,一个拼效率,但内核都一样:在烟火气里,找到自己的生存哲学。
摆摊能复制吗?袁哥的真心话:
“创业有风险,别看我赚了钱就盲目跟风。”袁哥在直播里反复强调。他的成功离不开几个关键点:
地段为王:选夜市路口,人流量决定天花板;
产品矩阵:炒饭、炒面、炒河粉,品类越多客群越广;
家族作战:兄弟炒饭、姐姐拍视频、姐夫打下手,成本可控;
流量思维:短视频+直播,把摊子变成“网红打卡点”。
摆摊早就不是“底层谋生”的代名词了。它成了年轻人对抗内卷的武器、实现野心的跳板,甚至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宣言。就像网友说的:“当炒锅里的火焰腾空而起,‘人生是旷野’这句话终于有了画面。”
或许,我们缺的不是机会,而是放下架子、抡起铁锅的勇气。你说呢?
来源:茉茉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