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华传统文化的长河中,书法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底蕴,是文人墨客抒情达意、展现审美与修养的重要载体。从王羲之《兰亭序》的潇洒飘逸,到颜真卿《颜勤礼碑》的雄浑大气,再到怀素《自叙帖》的狂放不羁,历代书法大家以笔为刃,在宣纸之上刻下艺术的华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长河中,书法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底蕴,是文人墨客抒情达意、展现审美与修养的重要载体。从王羲之《兰亭序》的潇洒飘逸,到颜真卿《颜勤礼碑》的雄浑大气,再到怀素《自叙帖》的狂放不羁,历代书法大家以笔为刃,在宣纸之上刻下艺术的华章,其作品的价值源于深厚的功底、独特的风格与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那时书法价值的衡量,纯粹且基于艺术水平本身。
然而,步入当代社会,书法领域却乱象丛生,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书法价值评判标准的严重错位 —— 不以水平来决定价值,却用地位来决定价值。这一现象如同病毒般侵蚀着书法艺术的健康肌体,让书法逐渐偏离了艺术的正轨。
在当下的书法界,“官本位” 思想甚嚣尘上。各级书法家协会在书法领域本应发挥专业引领、艺术推广等积极作用,可如今部分协会却陷入了一种不良风气,职务与地位被过度拔高,成为衡量书法作品价值的关键因素。某些在书协担任重要职务者,其书法作品价格如同坐火箭般飙升,哪怕作品本身笔法稚嫩、结构松散、神韵全无,却因作者的头衔而备受追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众多潜心钻研、技艺精湛的民间书法家,虽拥有深厚的书法功底,作品颇具艺术水准,却因没有协会职务,作品无人问津,只能在艺术的角落里默默耕耘,难以得到应有的认可与回报。这种现象无疑是对艺术公平性的严重践踏,让真正的艺术瑰宝蒙尘。
例如,某地一位书法爱好者,多年来痴迷书法,每日临池不辍,对历代名家字帖皆有深刻研习,其书法作品笔法流畅、气韵生动,在当地书法圈小有名气,却因未加入书协,在各类书法展览中屡屡碰壁。而另一位书法水平远不如他的人,凭借关系进入书协并谋得一官半职,其作品瞬间成为市场上的 “香饽饽”,价格一路高涨。这种以地位论英雄的价值评判方式,使得许多书法创作者不再将精力专注于提升艺术水平,而是挖空心思钻营关系,试图在书协谋取职位,长此以往,书法艺术的发展必将陷入恶性循环。
地位决定书法价值的乱象,还衍生出一系列不良后果。一方面,它误导了大众的审美。普通民众往往缺乏专业的书法鉴赏能力,在市场导向与舆论宣传的影响下,容易将书协职务等同于书法水平,进而追捧那些徒有虚名的作品,忽视真正具有艺术价值的佳作。这不仅阻碍了大众审美水平的提升,也破坏了书法艺术在社会中的良好传播氛围。另一方面,这种乱象严重打击了真正热爱书法艺术者的创作积极性。那些用心创作、追求艺术真谛的书法家,看到自己的作品因作者没有地位而被冷落,难免会心生沮丧,甚至可能放弃对艺术的执着追求。长此以往,书法艺术将失去创新与发展的动力源泉。
书法艺术的价值,本应体现在线条的灵动、笔墨的韵味、章法的精妙以及创作者情感与文化内涵的表达上。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能够穿越时空,触动人们的心灵,给人以美的享受与精神的启迪。然而,如今地位取代水平决定书法价值的现象,让书法艺术沦为权力与利益的附庸,这是对书法艺术本质的背离,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
要改变这一乱象,需多方共同努力。书协等行业组织应进行深刻改革,建立公正、透明、专业的书法评价体系,选拔真正有实力、有品德的书法家担任职务,让艺术水平成为衡量一切的核心标准。同时,加强对书法市场的监管,打击恶意炒作、虚假宣传等不良行为,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此外,还应大力普及书法教育,提升大众的书法鉴赏能力,使大众能够凭借自身的审美判断来欣赏和评价书法作品,而非盲目跟风。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情感。我们绝不能让地位等外在因素扭曲其价值,而应让书法回归艺术本质,以水平论英雄,让每一幅真正优秀的书法作品都能绽放出应有的光芒,让书法艺术在新时代继续传承与发扬,书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
来源:北京纯一斋张兴纯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