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时,也必须要说一句,机组的处置非常果断。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决定备降,确保飞机和旅客的安全。同时,目前短视频平台上的相关内容来看,乘务组的灭火处置也是相当迅速专业。机组人员的冷静应对和专业操作绝对是避免事件向更严重情况发展的第一道防线。
17:08香港航空官方微博发布了针对今日客舱起火事件官方回应,已经对该航班160名乘客和8名机组人员的后续安排做好了相关保障,且明确了时间。
同时,也必须要说一句,机组的处置非常果断。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决定备降,确保飞机和旅客的安全。同时,目前短视频平台上的相关内容来看,乘务组的灭火处置也是相当迅速专业。机组人员的冷静应对和专业操作绝对是避免事件向更严重情况发展的第一道防线。
从事件发生,到妥善安排后,正式发布官方声明,整套动作仅2小时,可以说是相当迅速了。
目前,起火原因还没有正式官方公布,但部分短视频中能明显听到拍摄者(旅客)的声音,指向了起火原因是充电宝。充电宝作为便携式锂电池设备,其内部的锂电池在受到挤压、短路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时,有可能发生燃烧甚至爆炸,这本身就是锂电池产品的一个固有风险。
从近期全球民航看,近期因充电宝造成飞行途中客舱冒烟起火事件不在少数。
今年2月,菲律宾皇家航空由长滩岛飞上海的航班上,因乘客的充电宝突然起火,航班备降香港机场进行处置。
今年1月,韩国釜山航空一架客机在准备起飞过程中发生火灾。韩国国土交通部航空铁道事故调查委员会认为,乘客携带的充电宝起火导致飞机发生火灾可能性较大。
关注民航的朋友近期或许也有留意到,泰航刚刚宣布自2025年3月15日起,所有泰航航班禁止使用充电宝或备用电池,同时也禁止在航班上给充电宝或备用电池充电;新加坡航空公司和酷航近期也官方表示,自2025年4月1日起,严禁在飞行途中使用飞机上的USB接口给充电宝充电,严禁飞行途中用充电宝给个人设备充电。
这些国外航司刚刚明确的“禁令”,在国内民航却是“一向如此”根据中国民航局《关于民航旅客携带“充电宝”乘机规定的公告》文件,只有在充电宝额定能量不超过100Wh时,可以无需航空公司批准随身携带进入客舱;充电宝额定能量超过100Wh但不超过160Wh,须经航空公司批准后方可携带,但每名旅客不得携带超过两个充电宝;同时,禁止录播旅客携带额定能量超过160Wh的充电宝;严禁携带未标明额定能量同时也未能通过标注的其他参数计算得出额定能量的充电宝;此外,不得在飞行过程中使用充电宝给电子设备充电。对于有启动开关的充电宝,在飞行过程中应始终关闭充电宝。
此外,越是在这样的紧急事件中,越凸显出“空乘人员”专业性和重要性,类似客舱起火这类紧急事件的应急处置,是每一名空乘人员的必修课。民航监管部门也有明文规章,要求客舱乘务员必须通过意外火情应对相关培训、掌握相应处置程序后方可上岗,可以说,每一位空乘人员都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可以应对各类不同原因的火情。
以锂电池失火的处置程序为例,首先机上安全设施备有可用于锂电池起火应急处置的专用灭火器,也备有防护式呼吸保护装置、防火手套等防护设备,机组人员能在有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使用;同时,机组人员还接受过使用机上易得物品作为辅助工具处置锂电池起火情况的相关专业训练,比如使用碳酸饮料、果汁等不可燃液体来实施灭火和冷却处置;使用湿毛毯、湿枕头等用来作为辅助防护用具。
所以说,在安全这一块,咱国内民航是扎扎实实在用“严管”为每一程飞行的安全兜底。
来源:智汇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