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挑战赛!长庆的生产场站还能这样建?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0 21:42 5

摘要:靖安油区沟壑纵横,梁峁窄小。设计需要解决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建成多层系开发集中处理的联合站,通过“因地制宜,多层系处理,优化站场布局”,长庆人用“绣花功夫”在巴掌大的山梁上“绣”出了集约化大站,实现了“黄土沟壑上摹巨画,一座梁峁上绣大站”的奇迹。

鄂尔多斯盆地地形地貌丰富

从连绵起伏的山脉,到坦荡开阔的平原

从沟壑纵横的黄土地,到沙海茫茫的大漠

处处展现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

给长庆油田油气和新能源场站建设带来挑战

为此,油田工程设计师们深入研究地形特点

因地制宜开展独特设计

努力让每个场站都成为

“量身定制”的大地艺术品

实现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案例

看看设计师们的“巧思”

靖五联合站

第三采油厂陈烁 供图

靖安油区沟壑纵横,梁峁窄小。设计需要解决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建成多层系开发集中处理的联合站,通过“因地制宜,多层系处理,优化站场布局”,长庆人用“绣花功夫”在巴掌大的山梁上“绣”出了集约化大站,实现了“黄土沟壑上摹巨画,一座梁峁上绣大站”的奇迹。

平面布置:巧用“七巧板”思维

通过组合功能模块、微调建筑角度,顺应等高线确定站场各台阶形状,让站场与地形结合得更紧密,相当于用“七巧板”思维拼出最优平面,硬是在山脊上“抠”出空间,省下了7万立方米土方——相当于少挖30个标准游泳池的土量。

梯田式布局:给山梁穿上“立体马甲”

根据山势和工艺生产特点,利用地形高差将联合站切割成三层台阶:最高处布置集输区,中间层安置水处理系统,最低处设置污水池。这种布局让原油处理更顺畅高效。

多层系设计:垂直空间“变魔术”

设计采用三层系处理站,将供电、通信、热工系统像“蛋糕夹心”般叠进同一空间。同时,通过橇装化整体建站,有效减少征地面积23%。

生态保护:给工地披上“绿斗篷”

站外进行分级放坡绿化,在陡坡处、冲沟区域,栽种耐旱草灌木构筑“绿色堤坝”,降低周边不利地形对站场的威胁;在站场边缘,用沙柳、柠条等本土植物编织护坡“绿丝带”,减少因站场建设对环境的扰动,让工业设施隐入连绵沟壑。

佳县天然气处理站

第二采气厂文建伟 供图

在黄土高原建设天然气处理厂站,需要解决山地起伏大,地面空间受限,管道积液等难题。通过创新形成适用于山区复杂地貌致密气田集输工艺技术和集输全流程橇装化、模块化设计和建设技术,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这些创新使得佳县天然气处理站成为国内首座模块化处理厂、复杂地形致密气田开发的样板工程。

管道设计:让气流自己“冲浪”

通过模拟软件发现,适当放大管道压差,能给气流增加动力,就像冲浪选手利用浪的高低差滑行一样,让气流把积液"冲"得更干净。同时,通过“大压差+阀组集气”形成长半径布站模式,既适应了山地起伏,又控制了建设成本。

管道保养:给管道做"清肠手术"

定期用清管器在干管中清理积液,始终保持管道畅通。同时,在进站口安装"防浪堤"——段塞流捕集器,把突然涌来的气液混合浪头化解成平缓水流,保护分离器、压缩机等后续设备不被冲击。

工厂化建设:像搭积木一样建站

把处理厂拆分成多个功能模块,采用双层立体设计,让设备能像乐高积木一样在山梁上完成运输和组装,适应复杂地形,实现占地面积相比常规天然气处理厂节省51.2%,缩短施工周期16.7%。

苏东8集气站

第五采气厂强达 供图

苏东8站是采气五厂作业三区的一座主力集气站,位于内蒙古乌审旗乌兰陶勒盖镇。苏里格气田作为我国产量最高的整装大气田,地处广袤无垠的毛乌素沙漠,为了用最经济、低碳的“钥匙”解开天然气绿色高质量开发难题,设计人员通过标准化设计、中低压集输工艺、强化植被恢复,在沙海中描绘绿色希望。

标准化设计:沙漠“拼乐高”

在广袤无垠的沙漠,黄沙与天际相融,这里虽人迹罕至,但为油气场站标准化设计提供了条件。分离器像排列整齐的“高压锅”,闪蒸罐、产出水罐是统一的“银色罐头”。标准化设计让每一座场站都具备统一的高品质规格,为加快建设高质量气田打下坚实的基础。

管道布局:沙海中"串糖葫芦"

在广袤的沙漠地形中,创新采用"糖葫芦"式串接管网,主管道是竹签,分散的采气井像山楂果,用不同管径的管道将分散的采气点“串”起来,既适应了气田滚动开发的需要,又控制了建设成本。

生态恢复:用草格子“织锁子甲”

建一座气田,留一片绿色。铺设管道时,采用草方格固沙法,将麦草、稻草等材料,在沙漠表面精心扎成一个个规整的方格,这些草方格宛如大地的经纬线,又似沙漠中独特的棋盘,把肆意的风沙紧紧锁住。它们不仅为管道铺设筑牢根基,更成为抵御风沙侵蚀的绿色防线,让脆弱的沙漠生态在科技与智慧的守护下,逐渐恢复生机。

从黄土高原的嶙峋褶皱

到沙漠腹地的金色沙海

长庆人的足迹始终踏在

自然与工业的交界线上

除此之外

还有一些“长相独特”的场站

引起了官微的注意

“地质公园”内的井场

这是采气二厂米脂气田双50-52井场。第一眼看上去还以为是丹霞地貌,其实,这属于黄土高原风蚀砂岩地貌。因为山体受到风力侵蚀和流水切割作用,从而形成了这种沟壑纵横、崖壁陡峭的独特景观。

第二采气厂文建伟 供图

第二采气厂祝亚梅 供图

第二采气厂祝亚梅 供图

“背靠背”的井场

在定边县姬塬镇黄河湾村一座山头,采油五厂的两座井场已“背靠背”运行10多年。2010年6月,231-57扩井场投运,井井有油、井井高产。于是,次年9月,经多次勘察后,结合实际地形,采油五厂在该井场后方建成地232-56井组。多年来,这两座井场相互依偎、相互支撑,源源不断抽动着地下“黑金”,被石油人戏称为“姊妹井”。

第五采油厂谢渝 供图

姬塬“大风车”

沙19-19风电场位于长庆油田海拔最高的姬塬油田。陕北山大沟深,在山梁竖起“风车”,也克服了地形带来的重重挑战。运输方面,山路崎岖狭窄,风机部件体积大、重量沉,大型运输车辆难以通行,新能源建设专班提前勘察道路,完成48处清障工作,保障了运输顺利。施工时,由于风电场建设选用的是一处废旧井场,导致施工场地空间受限,新能源建设专班做优场地布置规划,协调借助场外空间,确保了主吊组装顺利完成。

第五采油厂徐欣磊 供图

大地为纸,科技为笔

长庆油田的工程设计师们

以创新思维

让钢铁与山川相拥

在这里,工业不是自然的对立

而是文明的延续

油气开发不是掠夺

而是与大地的对话

未来

长庆人将继续

在能源的疆域上

续写更多“与自然共舞”的篇章

来源:中国石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