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以及中央、市委新一轮五年规划,平谷区不断深入推进“思路视野拓展”行动,旨在助力干部打破传统思维壁垒,全面提升综合素养,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第3380期
全文字数:4455 阅读时间:12分钟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以及中央、市委新一轮五年规划,平谷区不断深入推进“思路视野拓展”行动,旨在助力干部打破传统思维壁垒,全面提升综合素养,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3月19日
平谷区开展
2025年第三期“思路视野拓展”行动
组织全区40余名领导干部走进清华大学
聚焦“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汲取前沿智慧
为高大尚平谷培育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动能
专家开讲
明确农业现代化路径
此次特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杜鹰担任主讲嘉宾,其在“三农”领域长期从事研究与实践,积累了深厚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在讲座中,杜鹰紧密围绕我国基本国情,深入阐释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特别强调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核心驱动力。一方面,需持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农业生产的基础,犹如为雄伟的建筑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应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链各环节的紧密配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使农业发展更加充满活力和竞争力。
谈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杜鹰特别强调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性。他指出,乡村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必须深入挖掘并整合这些宝贵资源。通过加强人才支持,吸引各类人才积极参与乡村建设,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资源的自由流动,构建一个经济繁荣、生态和谐、治理高效的乡村发展新体系,让乡村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之地。
交流碰撞
共绘农业发展宏伟蓝图
讲座结束后,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王亚华主持交流研讨活动。与会干部们立足本区实际情况,针对如何将现代农业理念深度融入平谷发展战略、如何高效整合和利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各项资源等核心议题,展开热烈探讨。王亚华强调,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系统思维、整体思维和协同思维,强化科技赋能与制度创新,充分发挥农业中关村学院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方面的重要作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智慧支持。
在场的领导干部们表示本次讲座与研讨活动内容充实、实践指导性强,为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提供创新思路和切实可行的策略。通过与专家交流以及同行间的思想碰撞,对未来如何推动平谷区农业农村发展有了更为清晰的方向,进一步坚定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信念与决心。
接下来
一起看看
大家都有哪些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李小伟
南独乐河镇副镇长
在聆听杜鹰副主任关于“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专题讲座时,仿若一把熠熠生辉的金钥匙,为我们开启了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密匣。这场讲座,绝非普通的照本宣科,而是对中央一号文件鞭辟入里的深度剖析,更像是一场围绕中国“三农”问题解决路径的思想盛宴,令人醍醐灌顶。
乡村产业振兴,关键在于深度挖掘乡村价值,重新盘活乡村资源。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延伸农业产业价值链,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发应用新技术、新业态。如今,农村电商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这正是拓展农业多功能性的生动体现。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的当下,我们要充分借助科技赋能、产业融合以及制度创新的力量,构建起需求引领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格局,让农业发展紧跟时代步伐。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这是一道世界性难题。而在长期实践中,我们探索出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多元联结模式。通过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联结机制,既切实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又充分释放出规模效益,实现了两者之间的完美平衡。这种在矛盾中寻求平衡的艺术,恰恰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精髓与内核。
杜鹰副主任的讲座,恰似一盏明灯,照亮了乡村振兴的前行之路。作为“三农”工作者,我们不仅要成为国家战略的忠诚坚定执行者,更要勇当基层创新的积极开拓者,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挥洒汗水,书写属于我们的奋斗篇章。
贾学军
刘家店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
学习杜鹰主任关于“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相关内容后,我深受触动,对农业农村发展有了更为深刻、全面的认知。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是立足我国国情农情的必然选择。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显著。这就决定了不能照搬国外模式,必须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从农业生产方式来看,以科技为核心驱动力,正逐步改变传统的粗放式经营。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环节。乡村振兴涵盖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方面,缺一不可。通过学习,我也认识到自己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作为一名乡镇干部,负责土地规划工作,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要守护好耕地红线,保证粮食安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用途管制,严禁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加强对耕地占补平衡的监管,确保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提高耕地的可持续利用能力。建立健全耕地保护执法监察机制,加强对违法占用耕地行为的巡查和打击力度。对违规占用耕地的行为,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
刘翠梅
熊儿寨乡党委委员、副乡长
作为一名乡镇干部,我参加了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杜鹰关于《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讲座。学习后,我收获颇丰,也深感责任重大。
农业现代化不再是简单的传统农耕,而是科技、管理、创新等多元素的融合。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现代科技对农业的巨大推动作用。例如精准农业技术,通过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的结合,能够精准地对农田进行管理,从播种、施肥到灌溉、病虫害防治,实现了精细化操作,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这让我意识到农村在推广农业新技术方面有着广阔的空间。
同时,农业现代化也强调产业化经营。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农户的单打独斗,而要引导农民成立合作社,发展家庭农场,推动农业企业的发展。这样不仅能增强农民在市场中的议价能力,还能实现农产品的深加工,提升附加值。这需要我们深入到农民当中,宣传相关政策,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此外,农业现代化也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我们需要吸引更多有知识、有技术、有创新意识的年轻人投身农业。这就要求我们改善乡镇的创业就业环境,为他们提供发展的平台。
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工作方向。我将积极参与到农业现代化的推广工作中,努力协调各方资源,为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农业成为充满希望、活力与创新的产业,带领村民走向富裕之路。
张保国
区农业农村局六级管理岗位
有幸聆听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杜鹰《关于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讲座,我深受启发,对自身从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杜鹰主任精准剖析乡村振兴要义,着重强调振兴乡村特有功能,其中,“提供农产品有效供给、生态公共产品以及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这三大功能,对平谷区的发展极具现实指导意义。平谷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然担当重任,成为提供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前沿阵地。就拿平谷大桃来说,由合作社统一生产标准、打通销售渠道,如今已声名远扬,成为北京特色农产品领域的璀璨名片。
在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杜鹰主任强调积极稳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策略,深度契合“高大尚”平谷建设新航道。借助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农民组织化层级,为农民群体对接市场提供“精准导航”,成本得以有效管控,产业链顺势延长,附加值也随之提升。
杜鹰主任抛出建立类似日本农协的农民组织体系构想,为全区进一步优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架构、强化内部协同提供了思路。今后,我将以此次讲座为指引,扎根平谷区情实际,全力探索契合本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进阶之路,全方位激活合作社潜能,推动农产品供应提质增效、生态产品价值深度释放,为平谷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雷鸣
大华山镇经济发展办公室科长
非常有幸赴清华大学参加第三期“思路视野拓展”行动,聆听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杜鹰所做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题的讲座,受益匪浅,获益良多,下面简单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是杜鹰主任的讲座内容紧扣时代命题,回应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殷切期盼。杜鹰主任有丰富的相关工作实践经验,与单纯的理论研究学者不一样的是讲课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往往三言两语就能把负责的事项和理论解释得清清楚楚,条分缕析,对于我们在基层工作的干部来说,实际操作指导性极强。
二是加深了对国家大政方针的理解。杜鹰主任既有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在讲课过程中时常有不经意地体现。通过讲座,我更加理解了国家为什么每年要安排巨额资金投入到农业农村,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党中央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思想,吃水不忘挖井人,尽管资金投入到农业农村不是经济利益最大化,但这却是共产党执政的初心使命;二是按照经济学原理,任何投入的边际效益递减。只有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去优化改善农业基础设施,老百姓才能在自己有限投入基础上实现富民增收,貌似出现了边际效益递增的悖论,其实正是因为国家的大量投入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托举老百姓不断站在更高的前置条件下去开展农业生产,所以感觉好像老百姓只要投入就有更高收入,边际效应递增的实质是国家让利于民,藏富于民。
三是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内涵有了更深刻地理解。杜鹰主任认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我以前认为粮食安全就是每年生产的粮食数量足够多,能够在灾年或者有战争时保证能有饭吃的底线。经过这次培训,我发现原来的视野太狭隘了,粮食安全的实质是要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有效供给,最终达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水平。
除了以上三点,通过这次培训我最大的收获还是开拓了视野,大大提升了对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加强学习,学中干,干中学,争取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为实现“打造一流农业中关村
努力在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走在前列”
提供思想政治保证和人才智力支撑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