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19日,2025年全省基础教育重点工作部署会议在绵阳召开,会议锚定教育强省建设目标任务,实施“网链共享计划”,夯实基础教育基点,加快构建优质均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我市围绕《数字化助力绵阳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了交流发言。
3月19日,2025年全省基础教育重点工作部署会议在绵阳召开,会议锚定教育强省建设目标任务,实施“网链共享计划”,夯实基础教育基点,加快构建优质均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我市围绕《数字化助力绵阳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了交流发言。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通过实施“三统一”战略,投入超400万元构建智慧教育中枢神经,打造了万兆骨干网络贯通城乡、千兆宽带直抵校园的教育信息高速公路。同时,建成“智慧教育平台”和“数字化教研平台”,积淀形成超1.5万课时精品数字课程资源,并创新打造“特色课程工程”,组织名师团队自主研发1000余节数字化特色课程。此外,以“三个课堂”建设为支点,投入1500万元,建成170间智能教室,构建“1+N”教育共同体,打破地域壁垒,让知识跨越山海。
在基础设施方面,绵阳累计建成数字化校园1335所,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数字资源覆盖率100%,年均开展跨区域直播教学超2000课时,偏远山区学生优质课程获取率超80%。同时,建设全省基础教育“网链共享计划”领军学校6所、引领学校4所,覆盖11个市(州)的150所普通高中、10个市州的18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在数字技术应用方面,AI精准推送系统实现“一生一策”资源匹配,通过学情画像动态优化学习路径,“数据驱动、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学习新范式基本形成。此外,城乡教师联合教研频次增长3倍,辐射带动1.2万名教师专业成长。涪江流域数字教育联盟成立以来,共享精品课例1.8万节,开展云端教研300余场,覆盖川渝10地、500余所学校,区域教育资源均衡指数提升近30%。
在跨区域协同方面,我市的教育信息化实践被教育部推荐入选《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白皮书》优秀实践案例。同时,以全省实施“网链共享计划”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我市数字资源提质扩面,助力全省教育优质公平发展。
“绵阳市通过构建数字化教育‘立交桥’,催生了教育优质均衡数字化‘新样态’,为全市教育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市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下一步,绵阳将持续推动市级平台与国家、省级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融合应用,加强本地专题特色数字资源建设。推进市级课堂教学行为AI分析系统的深入应用,通过数据循证课堂教学全过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同时,以全省实施“网链共享计划”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我市数字资源提质扩面,助力全省教育优质公平发展。
(涪江观察记者李锦辉宋德平文/图)
编辑:秦琴校对:张春梅审核:邓娟
来源:紫璇教育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