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黄汉亮上海市崇明人,早年就读于崇明大同中学,在职中央农业广播学校毕业。曾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83302部队服役。长期在家乡农村工作至退休。©本文经授权后发表,转载、投稿及咨询请联系本公众号。
黄汉亮 上海市崇明人,早年就读于崇明大同中学,在职中央农业广播学校毕业。曾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83302部队服役。长期在家乡农村工作至退休。©本文经授权后发表,转载、投稿及咨询请联系本公众号。
勤劳幸福的四世同堂一家人
三月,万物复苏,春意盎然。
“哇~”随着又一位新生儿在上海第一妇保院的呱呱坠地,施茂新(昵称毛郎)、严裕琴老两口,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因为他们俩升级为太爷爷、太奶奶了,这个家庭也同时升级为四世同堂的七口之家了。
说起施茂新、严裕琴,他们家位于蟠龙镇西市,是一幢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建造的三层小洋楼,至今还不算落后。
今年茂新76岁,裕琴72岁,他们两口子是闲不住的人。你看,家里面窗明几净、井井有条,住房四周整洁清爽,寸草不见。屋后种养花卉,俨然是个后花园,还少不了养殖几只山羊和鸡鸭;房前廊下还要见缝插针,搭棚培育果蔬秧苗。他们生产队的土地被外来的种田大户承包掉了,他们家只能耕种一些零星的自留地和杂边田。他们家打理的地皮虽然不多,但做到四季不闲。冬天,青菜、大白菜、菠菜、大蒜等照样鲜嫩碧绿。春节未过,早已把洋山芋种好了,只见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碎稻柴,又有三层尼龙簿膜罩好。如今,洋山芋苗早已一片茂盛了。到了夏季,更是“瓜茄落苏长豇豆,芋艿番芋红扁豆”,一应齐全。他们收获的农副产品,除自家食用外,其余都要拿到集镇上去销售。所以,每当收获时节,老两口总是成就感满满。平时,谁要寻找茂新、裕琴,要么在农田里劳作,要么在菜市场上卖菜,很少能在家里找到他们。最值得一提的是,多年前,流行种植崇明金瓜的时候,茂新、裕琴夫妇种植了二三亩金瓜。冬天首先要冬翻埋肥,春节刚过,就要育苗播种,又要罩地膜,又要小棚大棚覆盖尼龙薄膜……收摘金瓜必须赶在黄梅天前,大量的金瓜肩扛车运,先要吊到三楼上,一层层摆放在木架子上。到了秋后,金瓜的水分减少了,该淘汰的淘汰掉了,收金瓜的贩子才来收购。其间,老两口忙得脚不踮地且不说,付出的辛劳更是无人能感同身受。采摘完金瓜,还要赶季节栽种一熟后季稻。那个时候,他们每年还要养好几只山羊出售。他们的体力严重消耗,别人家营养不良,补充的是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什么的,而施茂新补充的却是脂肪。
裕琴的娘家在北沙,那里善于研究种菜技术,所以她经常把娘家的种菜经验带回来运用传播,做到增产增收、造福邻里。在家里看电视,大多数人离不开连续剧,而他们俩选择的节目总是农业生产技术。
施茂新是“老三届”,因众所周知的原因,学业中断,当了农民。他父亲是下放工人,按政策,茂新应该顶替他父亲的,可是由于身体原因,又失去机会。后来,茂新振作精神,进了大同钢窗厂工作,专搞设计。他几十年如一日,认真负责、埋头苦干,出色地完成了本职工作,被誉为“任劳任怨的好职工”。那个时候,乡村企业职工都有责任田,下班后要参加责任田劳动。他精于算打,移栽水稻的时候,他家育的秧苗移栽到大田,要能够做到“一棵勿多、一棵勿少”,无不称奇。
在此期间,茂新曾援内去兰州工作过几年时间,离乡背井,得到了磨炼,增长了见识。回来后,利用积蓄,建造了现在这幢三层小洋楼,从此安居乐业。
天有不测风云。随着乡村企业的更新换代,他所在的钢窗厂关闭,他因眼疾不便随老板去市区建筑工地搞装潢工作,只能重操旧业,搞一些农业小生产。在田间劳动,下蹲的时候别人家都要坐矮凳,而茂新从来不带矮凳,下蹲劳动“半天么半天,一天么一天”,大家无不佩服他的“蹲功”。有一段时间,茂新还要做家政工作,帮助人家陪护服侍老人;裕琴还要参加一条龙餐饮的服务工作,真是忙得不可开交。人家见他们夫妻俩没日没夜地劳作,劝他们多安排些休息时间,他们只是笑笑说,我们是解解厌气。
茂新和裕琴育有一子,名小杰,同龄人都称他为“杰哥”。
小杰初中毕业以后,说是不想继续读书了,“老爸初中毕业,我也初中毕业了,我要承担家庭责任,参加工作了。”
的确,小杰是个早懂事、早当家、有主见的孩子。从他16岁开始工作的经历就可见一斑。
小杰,16岁就开始当了大同汽配厂车床工,三年后跳槽去了大同钢窗厂当了2年驾驶员,21岁那年开始,自己创业,在家加工铝合金门窗等制品。其间,小杰恋爱结婚了。他说,符合结婚的法定年龄就应该结婚,还像老一辈晚婚晚育的话要卵革特(崇明土话,糟糕的意思)。小杰也真的不负众望,事随心愿,于23岁时喜得贵子。以后,小杰的工作是向市区进发。25岁开始当公交车司机,29岁又改行当出租车司机。36岁起,跳槽去了上海唯氏生物有限公司工作。5年后又去了上海久通商旅工作,一晃,将近10年。
小杰的爱人红华,知书达礼,同样是个闲不住的人。16岁进新河羊毛衫厂工作,一干就是10年。25岁那年,与小杰商量好的,一起去上海市区闯荡。先是做了巴士售票员,一晃10年,因工作出色,提拔为巴士五汽调度员。
施茂新、严裕琴的孙子,也就是小杰、红华的儿子施俞伟,昵称大伟伟,是个有志向的好小伙。大伟伟高中毕业后,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他说,参军保卫祖国是我们每个中国公民的义务,我必须履行。人家生了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我是男子汉,是父母的军大衣,须眉怎么能让巾帼。大伟伟服役期满后,光荣退伍,很快就找到了工作,又很快找到了对象,爱人是长兴岛人,在吴淞海浪幼儿园工作。现在,大伟伟夫妇喜得千金,也当上了父母。真是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施茂新、严裕琴,这样的年纪四世同堂,在岛上是不多见的。他们家吃穿无忧不用说了,关键是祖孙四代和睦融洽,长有所尊,幼有所爱,其乐融融。他们家爱岗敬业不用说了,值得一提的是老一辈在岛上有房住,而且儿子、孙子在老房子里都有房间,逢年过节,可以聚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平日里,儿子、孙子在市区都有自己单独的住房,独立生活,锻炼生活能力。这让许多家庭羡慕不已。殊不知,这是他家辛勤劳动、奋力打拼换来的。
现在,要说家里负担最重的,当然是小杰、红华俩口子了,他们是上有老、下有小,真正做到了尊老爱幼。他们虽然身居市区,但保持经常和双方父母勾通联系,嘘寒问暖,关心身体,帮助疗养。周边邻居无不称赞。
施茂新、严裕琴家庭是崇明岛上普通百姓家庭的一个缩影。它告诉人们,岛上的人家在新时期是怎样通过勤奋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它又不禁使人想起了岛上先民流传千年的充满智慧的三句老话,一句是“到啥山斫啥柴”,另一句是“该做啥就做啥”,第三句是“做一样像一样”。凡事都必须遵循规律,乘势而为。朋友,你觉得呢?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发布,任何媒体及个人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授权,并在转载时标明出处及作者,谢谢合作。
心语编委会
主 编:陆安心
副主编:施炳刚
视 觉:沈雯逸
本文图片来自作者
- END -
Copyright © 2014 - 2025 心语文化
分享
收藏
留言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