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便宜的原厂Gen5 SSD表现如何?铠侠VD10 1TB快速评测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1 02:19 4

摘要:而在这些Gen5新品中,铠侠VD10应该是目前单价最便宜的原厂盘之一了,并且采用了挺少见的DRAM-Less无缓方案,自上市开始我就对它挺好奇的。

大家好,我是飘雷。

今年真的是SSD大爆发的一年,从年初开始,各大存储厂商都纷纷推出自家的新一代Gen5 SSD,我在最近也上手测试了好几款,大呼过瘾。

而在这些Gen5新品中,铠侠VD10应该是目前单价最便宜的原厂盘之一了,并且采用了挺少见的DRAM-Less无缓方案,自上市开始我就对它挺好奇的。

不过看了不少网络上关于铠侠VD10的评测后,发现有些自己想了解的测试项目还没人做过,于是想着还是自己买一块上手测测吧,就当满足好奇心了。

正巧上周朋友给我分享了个50块的优惠券,所以就直接去铠侠的天猫旗舰店入手了一条1TB版本。到手价749,比千元以上的Gen5有缓便宜多了- -!

那么今天就为大家快速分享下关于铠侠VD10的测试报告吧,希望能对同样关注这块盘的朋友起到参考作用。

铠侠VD10目前提供了1TB和2TB两种容量可供选择,从标称参数来看,两个容量在顺序读取速度方面没啥区别,都有10000 MB/s的水平,只不过顺序写入速度方面差了一点,其中1TB为7900 MB/s,2TB为8200 MB/s。同时,两种容量的标称4K随机性能也一致,分别是随机读取1300K IOPS,随机写入1400K IOPS。

铠侠VD10的质保政策与几家原厂盘一致,都是5年+600 TBW/TB的标准,并且铠侠还支持个人送保,这一点倒是比较方便。

拆开盒子,发现内部还是比较简单的,孤零零的SSD盘体被防静电袋包裹,也没送个螺丝啥的。

铠侠VD10的原版包装里没附带散热片,不过天猫的铠侠旗舰店倒是额外用小盒子装了一个铝制被动散热器送来,看起来应该是店铺或者代理自己定制的那种,需要螺丝固定。

铠侠VD10 1TB的本体为单面颗粒布局,正面覆盖有内置铜箔的散热贴纸。主控芯片和NAND颗粒都放置在正面时,比较有利于使用气流或者散热器集中散热,并且能减轻盘体厚度,增强给笔记本电脑、迷你主机等设备扩容时的兼容性。

硬件方面,铠侠VD10是一款没有搭载独立DRAM缓存的无缓SSD,采用的主控为群联(PHISON)PS5031-E31,NAND部分为两枚218层堆叠的铠侠BiCS8 TLC颗粒。

接下来通过CrystalDiskInfo 查看铠侠VD10的S.M.A.R.T信息,全新刚拆封状态下通电次数只有1次,并且支持NVMe 2.0协议标准。可用容量为1000.2 GB(10进制),应当是预留了24GB左右的二级OP。

进一步查看更多的S.M.A.R.T信息,可以看到铠侠VD10给了5个功耗档位,最高只有5.8W,这个功耗水平在Gen4 SSD中都算很低的了,在目前的Gen5 SSD中更是最低的那一档。

感觉这个低功耗的水平很适合在笔记本等移动设备中用啊,对增加续航应该有些作用,而且低功耗也伴随低发热,同样也比较有利。

另外还可以看到这块盘只有1个温度传感器,温度墙给的还算保守,83℃警告,85℃过热降速:

上机之后,在Windows中显示的可用容量为931.5GB:

另外去铠侠官网看了看,发现官方还提供了SSD UTILITY工具,可以提供基础的状态监测、固件更新等功能:

不过我最想要的安全擦除功能这里,铠侠的处理和之前接触过的其他SSD厂商都不太一样,需要用一个U盘做成类似启动盘的安全擦除工具,才能在开机时进入命令行模式,对SSD进行安全擦除。

CDM的测试结果大部分是基于SLC Cache加速而来,这部分大家看一眼参考下就得了。

铠侠VD10 1TB的表现比标称参数高一些,其中顺序读写达到10284 MB/s,顺序写入达到8429 MB/s,单线程4K随机读取也达到了110.64 MB/s,表现还是要比普通的Gen4 SSD强一大截的:

4K随机读写性能也同样超过官方标称水平,随机读取达到1350K IOPS,随机写入达到了1521K IOPS:

在PCMark 10的完整系统盘基准测试中,铠侠VD10 1TB得分为5134,虽然相较于价格更贵的Gen5有缓SSD来说平平无奇,但还是要碾压一众Gen4 SSD:

3DMark的存储基准测试更加侧重于SSD的读取延迟和QD1顺序读取速度,在这里铠侠VD10依然表现还不错,得分为5084,比过往得分集中在三四千分的Gen4 SSD更强:

为了深入探索铠侠VD10 1TB的SLC缓存方案,这里我对其进行RAW格式下的全盘范围顺序写入测试(128KB,Q32T1),并以曲线图的形式为大家展示。

从图中可以看到,铠侠VD10的写入曲线还是分为三段式的,并非全盘模拟方案。

其中SLC缓存容量在200GB出头,缓内写入速度和CDM测试结果基本一致,维持在8000 MiB/s多点儿。

出缓之后疑似进入TLC直写阶段,速度骤降,保持在800-900 MB/s左右。

而第三段的Writeback阶段,由于SSD要进行GC操作,速度进一步降低,维持在400 MB/s左右。

测到这里时其实我都有点不敢相信这第二段真就是TLC直写速度了,于是再次对铠侠VD10进行了两倍于全盘容量的顺序写入测试,记录曲线图如下:

这次可以看到,铠侠VD10在持续写入过程中完成GC之后,重新回到了TLC直写阶段,所以它的颗粒直写性能真的就只有800 MB/s左右。

我们使用CrystalDiskMark、TxBench等测试软件时,软件在进行测试前,会先向消费级SSD的SLC Cache中写入一个测试用的文件,然后在这个测试文件的容量范围内进行一系列读写操作。

这也即是说,使用此类软件对这个测试文件进行随机读写测试时,实际是在SLC Cache中内进行的。

而我们日常使用电脑时,打开软件或者加载游戏等操作,所访的数据通常位于SLC缓存之外的区域:

这也说明,像CrystalDiskMark这类软件的测试结果,其实并不能完全代表我们的实际使用场景,所以为了贴近实际,有必要排除SLC Cache的影响后,再对SSD的随机读取速度进行测试。

这里我以128KB QD32顺序写入填盘2遍后,再对铠侠VD10进行15分钟的Q1T1 4K随机读取测试,最终得到了如下图所示的SLC缓外4K随机读取速度曲线。

可以看到,铠侠VD10 1TB在SLC缓外直读的情况下,真实的4K随机读取速度其实是50.32 MB/s左右。

为了观察SSD在最理想的情况下,主控与颗粒的最佳表现,这里在Ubuntu 24.04中,使用FIO 3.36脚本再对铠侠VD10进行了一遍更加完整的,不同队列深度、不同混合读写方案下的测试,目的就是为了观察SSD在经过SLC Cache加速后的性能上限,从而衡量主控、颗粒和固件的调校水平。

这里将测试结果整理如下,方便大家和其他SSD横向对比:

可以看到铠侠VD10虽然绝对IOPS不算特别高,但是出人意外,对于随机读写延迟调校得相当不错啊,尤其在混合随机读写的图表中更明显。

过往群联E26、英韧IG5666等初代Gen5主控芯片的功耗和发热都比较高,这也使得早期的产品大多需要主动散热器才能压得住温度,搞得大家下意识觉得Gen5 SSD都是大火炉。

不过包括铠侠VD10在内,今年新发布的一批Gen5 SSD都显著改善了这个问题,新硬件方案中大多采用了制程更先进的主控芯片,大幅降低了使用时的温度,在大部分场景下使用被动散热器就能稳稳压住。

而铠侠VD10由于最高功耗档位只有5.8W,仅为旗舰级Gen5有缓SSD的60%左右,在温度方面的压力就更小了。

所以这里在室温22.6℃的环境下,给铠侠VD10配了个最便宜的被动散热器,然后安装在无主动气流散热的开放式机架上,然后观察其在CrystalDiskMark测试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这里没有用店铺赠送的散热片是嫌拧螺丝固定太麻烦,所以还是选择用8块钱买来的免工具散热器来压制)

将测速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和读写速率记录汇总成以下的曲线图,可以看到在单凭被动散热器压制的情况下,铠侠VD10全程最高的传感器回传温度为50℃,还是比较凉快的:

再检查下CrystalDiskMark的测试结果,确认没有发生明显降速:

总结

本期是一篇简要评测,测试报告虽然篇幅较短,不过该做的测试基本也都有了,最后咱们就来总结下吧。

铠侠VD10作为目前最便宜的消费级Gen5 SSD之一,在联芸MAP1806方案上市前,可能也是其中唯一的DRAM-Less无缓盘。从性能上来看,它的总体表现还是优于Gen4 SSD,不过有一说一,还是比搭载了独立DRAM缓存的旗舰级Gen5 SSD弱了一些。

但是铠侠VD10独到的优势在于,它的功耗水平是真的低,S.M.A.R.T中记录的最高档只有5.8W,相较于普遍在9W以上的Gen5有缓SSD优势明显。

一开始我有些不理解铠侠的工程师在开发这款SSD时是怎么考虑的,毕竟纸面性能参数看起来并没有要和其他厂商的旗舰产品一争高下的样子。

但实际上手测试后就有些明白了,铠侠VD10似乎走的是性能不追求第一、但功耗温度一定要低的路线,更适合搭载到笔记本电脑、迷你主机之类设备上使用,针对细分市场,在延长续航时间的同时减轻散热压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玩家的使用需求符合铠侠VD10的目标定位区间,那这块盘还真的是很不错的选择。

PS:朋友上周分享给我的天猫优惠券现在好像失效了,不过我瞅着铠侠的京东自营店还有评论返50E卡的活动,这样算下来到手价也是和我一样的749元,要比天猫便宜点儿。

来源:噩梦飘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