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广西防城港东兴市江平镇万鹤山,南方电网红树林白鹭保护队正在搭建人工鸟巢,为候鸟提供更友善的生存环境。(陈伯鑫 摄)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春分这个充满诗意与生机的节气
翩然而至
海报制作:姚纯铭
在这一天
昼夜平分 春色正中分
大自然奏响了一曲活力满满的乐章
而在这美好的时节里
电网也与自然有着许多奇妙的故事
今天就带大家一一探寻
生态答卷:线路之上的候鸟专线
在广西防城港东兴市江平镇万鹤山,南方电网红树林白鹭保护队正在搭建人工鸟巢,为候鸟提供更友善的生存环境。(陈伯鑫 摄)
座落于祖国大陆海岸线的最西南端,作为北部湾畔唯一的全海景生态海湾城市,广西防城港市有着“中国白鹭之乡”的美誉。
春分至,万物生,春分时节正是候鸟迁徙的高峰期。这些大自然的精灵,跨越千山万水,寻找适宜的栖息地。为了让候鸟安全迁徙,c,为了减少候鸟触电风险,东兴供电局完成了防城港东兴市江平镇30公里架空线路绝缘化改造,再通过无人机航拍建模与风险识别,重点完成10千伏谭吉盐场支线等关键区段改造,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中压线路绝缘化率从60%跃升至90%。不仅如此,南方电网工作人员还在马尾松林为候鸟贴心安置了“休息区”。
在广西防城港东兴市江平镇万鹤山沿海滩涂,南方电网红树林白鹭保护队与巫头小学的学生们一同种下红树苗。(钟复萍 摄)
在广西防城港东兴市江平镇巫头小学,南方电网红树林白鹭保护队队员在向小学生们宣传护林护鹭小知识。(钟复萍 摄)
而在贵州贵阳,处于林区的输电线路就超过了130条。南方电网贵州贵阳供电局生产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借助输电线路可视化监测预警系统紧盯线路运行情况,对山火、候鸟、风筝等20多种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24小时在线监测,自动识别,分类告警。一旦发现设备发生故障,RPA数字化小工具会通过智慧运行支持系统实时抓取停电线路名称、负荷损失情况及重要用户信息等数据,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至相关责任班组,实时跟踪抢修进度。
春分时节,候鸟迁徙来到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禾丰乡“中转”。3月19日,工作人员对台区电杆上安装的5种保护鸟类装置运行状态进行巡视,保障候鸟安全通过。(万伟 摄)
春分惊雷,电力 “先知”
在春分时节,民间有着听雷的传统。但雷暴天气对电力系统来说,可是个不小的挑战。
在广西电网电力科学研究院的生产指挥中心,一款可以听声辨位的“秘密武器”——雷电定位系统帮了不少忙。这个系统仿佛给电网安上了敏锐的 “耳朵”,让工作人员可以提前锁定故障风险区。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应用这套系统后,雷击引发的跳闸事故减少了72%。
雷电定位系统就像是给雷电装上"北斗导航"。想象一下,当有人在远处拍手时,你蒙着眼睛通过声音传来的时间差,就能判断出声音的方向和距离。这套系统正是用了类似的原理,只不过它"听"的是雷电发出的电磁波。
[ 雷电追踪 ] 三大绝活
01 故障点“无处遁形”
过去,当雷击导致线路跳闸时,抢修队需要沿着几十公里线路逐一排查,往往耗时数小时。现在通过雷电定位系统,工作人员能立即调出雷击坐标图,直接锁定故障点周围3公里范围。
02 预警系统充当电网“安全卫士”
系统每6分钟可以生成一次雷电分布图,用不同颜色标注雷暴活动强度。当监测到雷电云团向电网密集区移动时,会自动触发三级预警:提前2小时提醒线路巡检,提前30分钟调整电网运行方式,提前10分钟启动避雷装置。
03 大数据助力“雷击地图”绘制
通过积累多年的“雷电档案库",南方电网的工程师能绘制出精细的"雷击地图"。这些数据揭示出哪些铁塔位于雷电高发区,哪些地形容易引雷,为电网防雷提供关键依据。
而在海南,每年雷电发生日在110—130天以上,总体落雷水平超20万次,是雷电高频发地区。近5年,海南电网35千伏及以上线路雷击跳闸约占总跳闸次数的61.54%,雷击对供电系统危害不容小觑。
为解决雷击问题,海南电网电力科学研究院研发了分布式故障定位系统。该系统利用线路上的智能监测终端,对线路遭受雷击以外的信号进行监测,可以提前发现设备隐患并预警。当线路遭遇雷击时,系统会自动报警并提示故障点位置 。
海南电网雷击监测装置终端。(海南电网公司供图)
春在根系:电力解锁农事新篇
春分至,万物醒。春分前后,雨水增多,南方多地进入春耕春种高峰期,水稻插秧、果蔬育苗及田间管理全面展开,对光、温、水等条件都要求极高,电力供应成为保障春耕春种顺利开展的关键一环。南方电网公司各单位多措并举,把供电服务做在田间地头,重点巡检排灌线路,排查隐患,增供扩容,全力保障农户生产生活用电,确保春耕春种用电无忧。
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大理宾川供电局平川供电所工作人员在果园了解灌溉用电需求。(赵凤 摄)
南方电网云南玉溪元江供电局带电作业人员对10千伏因远线进行消缺。 (杨海洁 摄)
南方电网广东东莞东北区供电局工作人员在田间地头巡检线路。 (张新城 摄)
南方电网贵州六盘水六枝供电局带电作业人员处理10千伏板落线故障。(王飞 摄)
南方电网海南白沙供电局党员服务队在原生态茶园小镇检查供电设备。 (余盛本 摄)
过去,老农用弯腰迎接春分,赤脚丈量土地的体温。如今,土地依然摊开掌心,而节气早已褪去古老的指纹。在希望的田野上,能量如潮水奔涌,直抵生命根系,解锁现代化农耕的“智能密码”。当第一缕春风温柔地拂过壮乡大地,广袤的田野便从沉睡中渐渐苏醒。
广西玉林博白县东平镇的现代化育秧基地(邓有雄 摄)
走进宾阳县思陇镇一家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3 座超 1.1 万平方米的智能大棚格外引人注目。在这里,数万株翠绿瓜藤在立体栽培架上肆意生长。与传统农业“看天时”“养肥土”不同,这里种植靠的不是土壤,而是采用岩植高效栽培与智能温室大棚技术,不仅实现零排放,并且一年四季都能生产新鲜果蔬。温度、湿度等数据在基地 “大脑” 的电子屏上一目了然。一系列自动化操作系统的背后,是可靠的电力支撑。南方电网广西南宁宾阳供电局的 党员服务队定期上门维护设备,为农业生产用电需求保驾护航。
随着沙沙的水声,瓜藤根部的管道涌出细密水雾,织出环形水帘,如同绽放的繁花。(吴思思 摄)
在广西玉林市博白县东平镇,种粮大户陈超、陈燕龙兄弟建成了从育秧、插秧到烘干、加工的全产业链新型农业公司。自动播种生产线飞速运转,供盘、铺土、播种等流程一气呵成,短短半小时就能产出近 500 盘秧。“育秧、烘干、收割,全生产链条都依赖电力。”博白县桂客农业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陈燕龙介绍。
今年,广西电网规划建设110千伏及以上重点输变电工程305项、农村配电网工程4万多项,持续改造升级农网,提高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全力服务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南方电网广西南宁宾阳供电局工作人员到广西雾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上门服务,检查供电设备,了解企业用电需求。(邓有雄 摄)
春分追光,定格美好
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在这一刻,还会出现一个神奇的现象 ——“立竿无影”。
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这可是绝佳的出片机会。一起来欣赏下电网摄影达人们精彩的作品吧!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从候鸟迁徙保护到雷电预警防护,从春分春耕到春分追光,南方电网始终与自然和谐共生,用科技诠释责任,以行动守护光明。
作者 | 曾美意
通讯员 | 吴思思 陈钦荣 邓有熊 王怡臻 陶露 冯鑫苑 魏洪明 王飞 刘陈瑶 熊秋月 方天学 黄爱凌 黄胤
编辑 | 曾美意
校对 | 宿雪晶 姚纯铭
审核 | 陈细英 刘德欣
签发 | 代进
来源:南网50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