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临终之际:拒绝饮食医药,令年仅19岁妙莲法师料理身后大事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19 22:48 5

摘要:声明:本文所载内容源自佛经记载及传统典籍文献,目的在于进行人文历史科普,增进文化认知,不宣扬或传播封建迷信思想,恳请读者朋友以理性开放的态度阅读,取其精华,存其理性。

声明:本文所载内容源自佛经记载及传统典籍文献,目的在于进行人文历史科普,增进文化认知,不宣扬或传播封建迷信思想,恳请读者朋友以理性开放的态度阅读,取其精华,存其理性。

在佛教界,弘一法师被尊为"现代中国最后一位高僧"。

这位从艺术家到高僧的传奇人物,在临终之际做出了一个令世人震惊的决定:

拒绝一切饮食医药,并将身后大事托付给年仅十九岁的弟子妙莲法师。

这个决定不仅打破了佛门传统,更引发了无数疑问:一代高僧为何要放弃求医?

为何将如此重任交给一个年轻的小沙弥?

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深意?

民国三十一年农历十月,泉州开元寺内气氛凝重。

这座千年古刹始建于唐代,曾见证过无数高僧大德的修行悟道。

此时,寺院的钟声格外悠扬,禅房内香烟缭绕,众僧虔诚诵经。

弘一法师已经三天没有进食,也拒绝服用任何药物。

寺内众僧为此忧心不已,纷纷前来劝说。

"师父,您再这样下去,身体会撑不住的。"一位年长的弟子跪在榻前,泪眼婆娑地说道。

弘一法师神情安详,目光清澈如水:"生死本是自然法则,何须强求?"

妙莲法师站在一旁,默默注视着这一切。

这个刚满十九岁的年轻僧人,是弘一法师最小的弟子。

他不明白,为什么师父会选择自己来料理后事。

"妙莲,你过来。"弘一法师轻声唤道。

妙莲法师走近病榻,跪坐在蒲团上。

阳光从窗棂间洒落,照在弘一法师消瘦的面容上,为他镀上一层金色的光晕。

"你知道我为什么选择你吗?"弘一法师问道。

妙莲法师摇头:"弟子年幼无知,恐怕担不起这重任。"

弘一法师微笑:"正是因为你'无知',才能担此重任。"

看到妙莲法师困惑的表情,弘一法师继续说道:"三十年前,我在西湖边的净寺剃度时,也和你一样充满疑惑。

那时有人问我:'你是教育家,是艺术家,为什么要抛下一切出家?'"

屋外传来钟声,悠扬深远。

弘一法师的声音愈发轻柔:"我对他们说:'如果不是看破红尘,怎会剃度出家?如果不是真心向道,怎会放下一切?'"

弘一法师顿了顿,又说:"当年我在西子湖畔剃度时,写下了一首偈语:'三十一年前梦幻,三十一年后梦幻,梦幻之中说梦幻,梦幻之中度众生。'这首偈语,道出了我对人生的领悟。"

"妙莲,你可知道佛陀临涅槃时,有什么教诲吗?"弘一法师问道。

妙莲法师谨慎地回答:"弟子曾在经中读到,世尊临涅槃时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不错。"弘一法师赞许地点点头,"但佛陀还说了一件更重要的事。

他说:'汝等比丘,莫怀悲恼。

若我住世一劫,会亦有离。

会而不离,终不可得。'"

弘一法师的声音虽然微弱,但字字清晰:"生死本是自然法则,就像日升月落,花开花谢。

执着于生,反而看不清生命的真相。"

这时,一阵风吹进房间,带来阵阵檀香。

弘一法师继续说道:"你们看那香炉里的香,燃尽了才能散发出最后的芳香。

人生也是如此,放下执着,才能显现生命的真义。"

妙莲法师若有所思,但心中仍有疑惑:"师父,可是经中不是说,应该珍惜色身,以求正法吗?"

弘一法师笑了:"善哉!善哉!你说得对。

佛陀确实教导我们要珍惜色身。

但珍惜不等于执着,就像我们用筏渡河,到岸后就要舍筏。

现在,我的筏已经到岸了。"

"你还记得永明延寿禅师的故事吗?"弘一法师问道。

妙莲法师点头:"是说延寿禅师每日要做一百零八件事,直到临终前一日仍不改其常吗?"

"对。"弘一法师说,"但你可知道他临终时说了什么?他说:'生亦不道喜,死亦不道忧。

涅槃生死,二俱不立。'"

正说着,外面传来诵经声。

是僧众在为弘一法师诵《金刚经》。

弘一法师听了片刻,说道:"《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道理,我用了三十年才真正明白。"

他从枕下取出一个包裹,交给妙莲法师:"这里面是我的遗嘱和一些重要文件。

你要记住,料理后事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开始。"

"我选择你,不是因为你有多大的能力,而是因为你的心最纯净。

就像你的法号'妙莲',要如莲花一般,出淤泥而不染。"

妙莲法师接过包裹,双手微微颤抖。

"不要害怕。"弘一法师安慰道,"恐惧来自执着。

放下执着,就没有恐惧。

你看这窗外的流云,来去自如,不留痕迹。

人生也应如此。

执着于生,就看不清生命的真相;执着于死,就永远活在恐惧中。"

"师父教导的是,但弟子总觉得做起来很难。"妙莲法师诚恳地说。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弘一法师说,"从前有一位行脚僧,走到一座山崖边。

前面是万丈深渊,后面是猛虎追赶。

危急时刻,他看见崖边有一根野藤,就抓住藤条垂悬在崖边。

就在这时,他发现崖上有两只老鼠,一黑一白,正在啃咬藤条。"

妙莲法师屏息静听。

"这位僧人低头一看,崖底荆棘丛生。

抬头望去,藤条上结着几颗野果。

他摘下一颗放入口中,品尝着说:'真甜啊!'"

弘一法师看着妙莲法师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妙莲法师思索片刻:"是说即使在危难之时,也要保持平常心吗?"

"不错。"弘一法师点头,"那两只老鼠,一黑一白,象征昼夜,也就是时间。

生死虽在眼前,但真正的智慧,是在当下活得清醒。

这就是放下的境界。"

弘一法师说着,从床边拿起一个木鱼,轻轻敲了三下:"你听,这声音多么清净。

每一声都是当下,每一声都是圆满。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弘一法师的声音突然变得庄严:"还有一件事,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

这个秘密,不仅关系到我为何在此时放下一切,更关系到佛法的真谛。

它源于三十年前,我在净寺遇到的那位老禅师的开示。

这个开示,直到今日我才真正明白其中深意..."

"那位老禅师是一位得道高人。"弘一法师缓缓说道,"不只是我,很多人都称他为'明心尊者'。

他一生云游四方,从不在一处久留,但每到一处,必有开示。"

"我记得那天晚上,月光如水,整个净寺笼罩在一片银辉中。

老禅师坐在禅堂里,手中拿着一片树叶,对我说:'你看这片叶子,它的生与死,都在自然规律中。

人又何必执着?'"弘一法师缓缓说道,"他当时对我说:'生死之间,有大秘密。

这个秘密,不在生,不在死,而在生死之间。'"

"我问他:'什么秘密?'他说:'你现在放不下,所以看不见。

等你能放下时,自然明白。'"

弘一法师目光如炬:"这三十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句话。

起初我以为他说的是生死轮回的道理,后来又觉得是在说修行解脱的方法。

直到前些日子,我在打坐时忽然明白了。"

"生死之间的秘密,就在于'放下'二字。

放下不是消极,而是最高的智慧。

就像手中握着沙子,越是用力握紧,沙子流失得越快。

只有放松手掌,沙子才能留住。"

"你看这世间的一切:名利、地位、亲情、知识,都像那沙子。

越是执着,越是失去。

唯有放下执着,才能真正得到。"

弘一法师从枕边拿起一片落叶,轻轻抛向空中:"看,这片叶子,因为放下了树枝的牵绊,反而获得了飞翔的自在。"

"我现在拒绝医药,不是消极等死,而是积极面对生命的真相。

这是我能给你们的最后一课。

人总是执着于延长生命,却忘了提升生命的质量。

与其执着于多活一日,不如活得更有觉悟。"

妙莲法师似有所悟,但仍有疑问:"师父,可是弟子们离不开您的教导啊。"

弘一法师慈祥地说:"佛陀涅槃时,阿难尊者也是这样说的。

佛陀告诉他:'依法不依人。'法在,就是我在。"

"记住,我给你的不只是处理后事的责任,而是一个觉悟的机会。

你年轻,心地纯净,正好可以不带任何包袱去体会这个真理。"

"就像《心经》说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生死本空,只要把握当下,活在觉醒之中,就没有所谓的生死。"

弘一法师的声音越来越轻:"我这一生,从艺术家到高僧,经历了多少身份的转换。

这些身份,都如同换下的衣裳。

唯有那颗觉醒的心,始终如一。"

"你的责任,不仅是处理我的后事,更是要保持这颗觉醒的心。

不被世俗所染,不为相所惑。

这才是我真正要传给你的。"

"生死之间的秘密,说到底就是:放下生死,当下即是。

所有的烦恼执着,都来自于不肯放下。

放下生死,就没有生死;放下执着,就没有烦恼。"

说完这些话,弘一法师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房间里一片寂静,只听得见远处传来的钟声。

这一刻,妙莲法师终于明白了:师父拒绝医药,不是放弃生命,而是示现最后的教化。

选择自己料理后事,不是因为自己有多大的能力,而是因为自己能以最纯净的心继承这份觉悟。

生死之间的秘密,不在生死之外,而在当下放下执着的这一念之间。

这,就是弘一法师留给后人的最后智慧。

"正如《维摩诘经》所说:'不生不灭,是为涅槃。'"弘一法师的声音越来越轻,"涅槃不在远方,就在当下放下的一念之间。"

说完这些话,弘一法师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窗外的晚霞映红了半边天空,远处的钟声依然悠扬,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祥和。

这一刻,妙莲法师不再感到害怕和迷惑。

他明白了:师父的示现,不只是为了教导他如何面对生死,更是为了指引他如何在生死之间保持觉醒的心。

这颗觉醒的心,就是超越生死的不二法门。

生命的真谛,不在长短,而在觉醒;修行的境界,不在外相,而在内心。

弘一法师的最后开示,不仅是对他一个人说的,更是对所有追求真理的人说的。

来源:怪奇物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