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雨季总是让我的老膝盖隐隐作痛。县城的天空灰蒙蒙的,仿佛压着一层看不见的重物。我坐在小区门口的石凳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不知不觉又想起了那个改变我两个女儿命运的夏天。
雨季总是让我的老膝盖隐隐作痛。县城的天空灰蒙蒙的,仿佛压着一层看不见的重物。我坐在小区门口的石凳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不知不觉又想起了那个改变我两个女儿命运的夏天。
小区保安老李看见我,隔着老远喊道:“老王,又在这发呆呢?你那两闺女谁还回来看你啊?”
我笑了笑,没回答。小区里人人都知道我有一对双胞胎女儿,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县城。但没人知道背后的故事,就像没人知道为什么我每年这个时候都要坐在这个石凳上发呆。
那是十七年前的夏天,也是这样的雨季。
我和老伴在县城经营着一家小小的文具店,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也算有盼头。文具店旁边是个小卖部,卖些零食和日用品,补贴家用。两个女儿——晴晴和雨雨,是我们的骄傲。虽然是双胞胎,但性格截然不同。
晴晴像她的名字一样阳光开朗,从小学习就好,是班里的尖子生,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每次考试,她的试卷总是贴在文具店最显眼的位置。县一中的教导主任是我文具店的老客户,每次来买东西都说:“老王啊,你家晴晴是个可塑之才,前途不可限量!”
雨雨则安静内敛得多,成绩平平,不出彩也不拖后腿。她喜欢一个人待着,常常帮我整理文具店的库房,把各种笔按颜色排列得整整齐齐。我有时会看见她偷偷拿着晴晴的试卷,对着做错的题发呆。
“爸,为什么晴晴总是比我聪明?”有一次雨雨突然问我。
我手上正忙着给小学生的订单点数铅笔,随口说:“哪有什么比谁聪明,你们是一个妈生的,基因都一样。”
雨雨低着头,盯着自己的脚尖:“可是她什么都比我好。”
我这才放下手里的活,蹲下来和她平视:“傻丫头,人不一定非要去和别人比。你看,你整理库房多认真,连我都找不到东西的时候,你一下就能找到。”
雨雨勉强笑了笑,但我知道她心里还是不舒服。双胞胎之间的比较,是我们这些做父母的难以避免的错误。
高考那年,我的小卖部生意不太好。一家大型超市开到了附近,我的顾客越来越少。老伴身体也不好,前一年检查出了糖尿病,每个月的药费是固定支出。
成绩出来那天,晴晴考了623分,雨雨考了532分。
晴晴欢呼着跑进文具店:“爸!我考上重点大学了!北京那所!”
我激动得手都在抖,拿起电话就给亲戚们打电话报喜。县城里,能考上北京的重点大学,那是多大的荣耀啊。
雨雨站在一旁,安静地看着我们。我抬头看见她,这才想起问:“雨雨,你考得怎么样?”
“532。”她轻声说,“可以上省内的二本。”
“也不错,也不错。”我敷衍地说,又转头继续和亲戚炫耀晴晴的成绩。
晚上,我和老伴坐在桌前,面前摊着一堆账单和存折。
“两个孩子一起上大学,咱家真的撑得住吗?”老伴忧心忡忡地问。
我摇摇头:“艰难。晴晴在北京,每年学费加生活费至少要三万。雨雨在省内,保守估计也要一万五左右。咱家这点积蓄…”
老伴叹了口气:“要不…雨雨先不上?等晴晴毕业工作了,再供雨雨?”
我心里一惊:“那雨雨怎么办?”
“她可以先在文具店帮忙,反正她那个分数…将来也就是个普通工作。晴晴不一样,她有出息,咱们得全力支持。”
我犹豫了。作为父亲,让一个女儿先牺牲,这个决定太沉重了。
正在这时,雨雨推门进来,显然听到了我们的对话。她站在门口,脸上没有太多表情:“爸,妈,我没关系的。我可以先不上学,在店里帮忙。”
我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
雨雨继续说:“其实我早就想过了。晴晴比我聪明,她应该有更好的机会。我可以再等等。”
看着女儿平静的脸,我突然感到一阵心痛。她才十八岁,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选择?为什么要把机会让给姐姐?
那天晚上我失眠了,翻来覆去地想着两个女儿的未来。到天亮时,我做了一个决定。
第二天早饭时,我宣布:“两个人都要上大学,但是…我们会把更多资源给雨雨。”
全家人都愣住了。
“为什么?”晴晴不解地问。
我深吸一口气:“因为晴晴你比较聪明,即使条件差一些,也能过得很好。但雨雨需要更多帮助和支持。”
老伴皱起眉头:“你疯了吗?晴晴考上了重点大学,我们应该全力支持她才对!”
我固执地摇头:“不,我觉得雨雨更需要我们。”
那个夏天,家里的气氛变得很奇怪。晴晴虽然没说什么,但明显情绪低落。老伴对我的决定也很不理解,常常抱怨我偏心。雨雨更加沉默了,有时我会看见她红着眼睛从晴晴房间出来。
开学前,我们打点好了两个人的行李。晴晴去了北京,我给她准备了一万块钱,告诉她要学会节省,有困难就打电话。雨雨去了省城,我给了她两万,还答应每个月多给她寄五百块生活费。
送走两个女儿后,老伴坐在沙发上哭了:“王建国,你这是干什么?你知不知道你在害晴晴?”
我倔强地说:“我没害谁。我只是…想让两个孩子都有机会。”
其实我心里也没底。我的决定是对是错?
大学第一年,晴晴很少给家里打电话。偶尔通话时,她的语气也很冷淡。我知道她心里有怨气,但我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雨雨倒是常常打来电话,问候我和她妈妈。每次通话结束,她都会小声问:“爸,晴晴最近还好吗?她…还生气吗?”
我能感觉到雨雨的愧疚,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
大二那年,我收到了一封信,是晴晴寄来的。信中说她找了家教工作,每周能赚三百多,不用家里再寄钱了。信的最后,她写道:“爸,我不怪你。我明白你的用意。但请你相信我,我能照顾好自己。”
看着女儿工整的字迹,我第一次怀疑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
同一年,文具店的生意越来越差。大型连锁店的价格比我们低,服务比我们好。我不得不关掉了小卖部,专心经营文具店。老伴的病也越来越重,需要定期去医院检查。
雨雨大三时,向我借了五千块钱,说是要参加一个培训班。我二话不说就转给了她。晴晴知道后,给我发短信:“爸,您太偏心了。”
我不知道该怎么回复。
那段时间,我常常一个人坐在文具店的柜台后面发呆。店里客人越来越少,有时一整天都没人进来。我开始怀疑自己这辈子的所有决定。
四年很快过去了。晴晴毕业后留在了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起薪就有八千。雨雨回到了县城,在一家小公司做文员,每月三千出头。
看起来,我的决定是错的。给予更多资源的女儿,反而没有另一个混得好。
老伴的病情加重了,需要每天服药控制。我卖掉了文具店,用这笔钱还清了欠债,剩下的留作老伴的医药费。
晴晴偶尔会给家里寄钱,但很少回来看我们。雨雨则一直在县城,常常来家里坐坐,帮我照顾她妈妈。
有一天,雨雨突然对我说:“爸,我想创业。”
我惊讶地看着她:“创业?你要做什么?”
“我想开一家教育机构,专门辅导那些成绩不太好的学生。”雨雨认真地说,“大学这几年,我一直在研究教育心理学和学习方法,我觉得我可以帮助那些和我当年一样的学生。”
我有些担忧:“这需要不少钱吧?”
雨雨点点头:“我在大学期间存了一些,但还是不够。我想问您能不能…再支持我一次?”
我沉默了。家里的情况已经很紧张,老伴的医药费是个无底洞。但看着女儿坚定的眼神,我又心软了。
“好,爸爸再支持你一次。”我说。
就这样,我卖掉了最后一处小产业—— 一个小库房,凑了十万块给雨雨创业。晴晴知道后,给我打来电话,语气中满是不满:“爸,您就这么相信雨雨?万一她失败了怎么办?您和妈的养老钱呢?”
我无言以对。
雨雨的教育机构刚开始很艰难。县城里的家长们更愿意把孩子送到那些有名气的大机构,没人相信一个普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能教好孩子。
我常常去雨雨的机构帮忙,看着她耐心地辅导那些成绩不好的孩子。她的方法很特别,不是简单地讲题,而是帮助每个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慢慢地,有了一些成效。几个”问题学生”的成绩开始提高,家长们开始口口相传。雨雨的机构有了起色。
晴晴则在北京步步高升,两年后就成了部门经理。她给家里买了一台大彩电,还为她妈妈请了专门的护工。但她很少回家,每次通电话都很匆忙。
“爸,我最近可忙了,公司新项目连轴转,可能今年过年也回不去了。”她在电话里说,背景音嘈杂,像是在办公室里。
我有些失落,但也理解她的处境。北京竞争激烈,她必须拼命工作才能站稳脚跟。
五年后,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雨雨的教育机构在县城小有名气,她开发的一套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方法受到了省教育厅的关注。一家大型教育集团找到她,想要收购她的机构并推广她的方法。
一夜之间,雨雨成了百万富翁。
同一年,晴晴的公司裁员,她失去了工作。互联网行业不景气,她找了几个月都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最终,她回到了县城。
“爸,我可能要在家待一段时间。”晴晴站在家门口,拖着行李箱,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疲惫。
我紧紧抱住了女儿:“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令我没想到的是,雨雨主动邀请晴晴加入她的团队,负责市场拓展。姐妹俩联手,把教育机构做得越来越大,甚至开始向省内其他城市扩张。
晴晴用她在北京积累的经验和人脉,帮助雨雨制定发展策略;雨雨则用她对教育的理解和热情,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两人优势互补,业务蒸蒸日上。
去年,她们的教育品牌被评为省内最具影响力的教育机构之一。一家全国连锁教育集团出高价收购,但被姐妹俩婉拒了。
“爸,我们想把这个事业做得更大,帮助更多像我当年一样的孩子。”雨雨在家庭聚会上说。
晴晴点点头:“是啊,其实您当年的决定是对的。如果不是您给雨雨更多支持,她可能就发现不了自己真正的才能。”
老伴在一旁擦着眼泪:“王建国,你这个老头子,当年我还埋怨你偏心,现在看来,你比我看得远。”
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其实我哪有什么远见?当年的决定,不过是一个父亲的直觉,想让看似弱势的女儿也有公平的机会。
昨天,是高考出成绩的日子。
县城广场上搭了大屏幕,播放着今年的高考状元。雨雨和晴晴的教育机构培养出了全县第一名,一个曾经被多家培训机构拒绝的”学困生”。
广场上人头攒动,我和老伴被安排在最前排的位置。老伴坐在轮椅上,看着台上的外孙女骄傲地介绍她妈妈的教育理念。
“我姨妈晴晴总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关键是找到适合的方法让它发光。我妈妈雨雨则告诉我,不要怕慢,只要方向对,总会到达终点。”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我看着台上自信满满的外孙女,又看了看台下并肩而立的双胞胎女儿,心里充满了说不出的感动。
谁能想到,当年那个看似不公平的决定,竟然让两个女儿都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路?
雨雨后来告诉我,正是因为我当年的支持,才让她有勇气追求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而晴晴则说,正是因为当年的”不公平”,让她学会了独立和坚强,这些品质在她最困难的时候支撑着她。
我想起多年前那个雨季,想起自己忐忑不安的决定。命运真是奇妙,它总是在我们最不经意的选择里,埋下惊喜的种子。
今天又是高考成绩公布的日子。雨雨和晴晴都去县教育局参加活动了,我一个人坐在小区门口的石凳上,看着天空飘过的云。
老李又来打趣我:“老王,发什么呆呢?听说你那两个闺女现在可厉害了,一个比一个有出息!”
我笑了笑,点点头。
一阵风吹过,带来一丝凉意。我站起身,慢慢往家走去。脑海中浮现出双胞胎女儿小时候的模样,一个阳光灿烂,一个安静内敛,却同样闪耀着生命的光彩。
作为父亲,我们能给孩子的,或许不是完全一样的爱,而是他们真正需要的那一份支持和信任。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即使是同卵双胞胎,也有着不同的命运轨迹。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尊重这种差异,给予他们成长的空间和勇气。
有时候,看似不公的选择,可能恰恰是命运最公平的安排。
文具店早已不在,但那些陈列整齐的彩笔依然在我记忆中闪烁。就像我的两个女儿,用不同的颜色,绘制出各自精彩的人生画卷。
这,大概就是为人父母最大的幸福和骄傲吧。
来源:一颗柠檬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