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漫长的旅途,对于有的人而言,可能是走马观花式的游览,随着时光的流逝,再也不曾留下什么痕迹。有的人则有所不同,会将出行收获,或留存于镜头中,或记录于内心,转而成为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文字。吉林作家、诗人李明军,就是这后一种旅行者。在他的心目中,旅途处处皆文章恰如其分
漫长的旅途,对于有的人而言,可能是走马观花式的游览,随着时光的流逝,再也不曾留下什么痕迹。有的人则有所不同,会将出行收获,或留存于镜头中,或记录于内心,转而成为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文字。吉林作家、诗人李明军,就是这后一种旅行者。在他的心目中,旅途处处皆文章恰如其分。置身于早春二月的北国油城,手捧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明军旅行游记《行迹墨韵》,这是笔者阅读后的感受之一。
前段时间,李明军应友人之邀,曾到海南三亚小住一月,撰写了多篇游记,人还没回到家乡,便陆续刊发在网络媒体上,引发了大家的关注,纷纷称赞他笔耕不辍,收获多多。一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从海南归来后,李明军除了继续创作刊发海南之行的游记外,在松原作家徐丽、徐海涛的建议下,萌生了出版游记作品集的想法。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准备,随即便付诸了实施,在短暂的时间内,便促成了这部由李明军著,徐丽担任主编,徐海涛担任副主编,宇天题序,耿明封面题字,徐海涛担任封面插图设计的旅行游记作品集《行迹墨韵》的问世。吴凤折、冯书民、杨文杰、张晓燕的摄影作品在本书中亦有呈现。吉林知名律师李广阳受邀担任了本书的法律顾问,由此可见,支撑着这部著作问世的团队不可谓不强大。
从吉林油田新闻中心编辑记者岗位退休的李明军,是位资深的报人。1960年3月,出生于扶余县三岔河镇的他,依靠自学获得了大专学历,成为《吉林石油报》的一位主任编辑,是吉林油田新闻中心具有副高级职称为数不多的专家之一。多年来,李明军撰写的新闻及散文、小说稿件2000余篇,发表在省内外30多家报刊杂志上。
近年来,他在搞好报纸编辑工作的基础上,潜心研究新闻理论,撰写的《浅谈企业报的策划》《如何挖掘新闻由头》《如何让企业报经济版活起来》等多篇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的业务刊物上。并有部分论文荣获省内外新闻理论研讨一、二、三等奖。还公开出版了《松辽写真》《走进新闻芳草地》《百味人生》等著作,他的第四部新闻著作正在策划出版中。同时,他的名字已被收入到《中国当代学者传略》一书。并被吸收为松原市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李明军新近出版的旅行游记《行迹墨韵》,共分为4个部分,分别为:一.北行游记草原篇;二.云南篇;三.海南三亚篇;四.综合篇。在这四个部分中,每一篇章都是以系列作品的形式呈现的,例如:以“北行漫记草原篇”为例,此篇共收入了作者创作的十一篇游记,每一篇游记都不再另起名字,均以北行漫记(一)的形式出现。(一)至(十一)篇如此类推。“云南篇”则与前部分有所不同,每一篇作品前均题写篇名。以第一篇为例:鬼斧神工铸石林——云南旅游漫记之一,余下十三篇皆是如此。 第三个系列,《海南省三亚游记》,一共十三篇文章,在形式上均沿袭了上个系列。例如:《大东海——我来过——海南三亚游记之一。作品集的第四个系列《综合篇》又与前三个系列作品有所不同。突出特点是与“游”无关。
收入的作品有:1.飘飞在画面里的思念;2.人生畅想;3.地地球村的启示;4.我热爱这片热土;5.查干湖遐想;6.走进黑松林——威海南海游记;7.三岔沟旅游记;8.我曾是一名石油记者——写在第二十四个中国记者节;9.李明军:从事新闻工作20余载,守望初心到永远。在综合篇的九篇文章中,二、三、四、五、八为作者创作的诗歌(含散文诗)第九篇则是友人为他撰写的一篇纪实文学,也算是起到了“跋”的作用了吧。因为,这篇记实文学介绍了李明军从事新闻工作20多年的经历,也算是让读者对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吧,更是在证明着他之所以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形成了一部著作的创作量,与他的个人经历,与他深厚的文学功底是截然分不开的。
在散文类作品中,游记比较难落笔,关键是稍有不慎,便会写成流水账。然而,李明君的游记作品,于此则有所突破。在他创作的游记作品中,其中,既有景点的介绍,也有对人生、对生活的感悟,这的确是难能可贵的。例如:在北行漫记(六)的结尾处,有这样一段话,可谓是画龙点睛。为此文凭添一抹亮点。“人生就像是一场旅行,不在乎旅行的结果,而在乎的是沿途上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让心灵去旅行,让心情去放荡,让心情去感受。”
类似这样的文字,在“北行漫记”之十一中也有所呈现,例如:“概括地说,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旅行看到的风景,好似一路记忆的碎片,但当你捡拾起来,缝合在一起,那就编织了一幅记忆中的壮美的画卷。”
游记离不开景物的描写,李明军的游记作品也是如此。他关于景景物的描写,令读者读来仿佛身在其中,浮想联翩。例如:“北行游记” 之四中,就有这样一段描写:“夏天的草原绿草如茵,深呼吸一口,清香的草木味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如痴如醉。牛、马和羊漫游在草原上,风吹草动,形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景象,正如南北朝民歌《敕勒歌》中所说:“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行迹墨韵》一书,还有一个特色就是穿插了大量的图片,让读者在阅读文字的同时,亦可欣赏图片带来的美感,如同身临其境一般。
那么,李明军是如何想到要出这本书的呢?笔者在穿插于书中的一段视频中找到了答案。他说:“出这本书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记录旅行过程中整个旅游的碎片、精彩的瞬间,把它编撰成一本书,记录自己精彩的一段,留给后人,也是对文化的传承。”
松原知名作家宇天在题为《行迹墨韵足印成歌》的序中如是说:“赏读李明军先生的大作《行迹墨韵》,下意识地随着“导游”进入画境——如逢春雨,鲜花朵朵。如饮甘霖,心神愉悦。如临其境,自得其乐。期待读者,同唱心歌。”宇天老师的话,既是他内心真情实感的表露,也代表了广大读者的心声:“行走天下,足印成歌。记写变化,讴歌祖国。读其大作,收获良多。”
沈笑雨 : 旅途处处皆文章——李明军散文集《行迹墨韵》简评
作者简介:沈笑雨,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广播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松原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党支部书记,副主席兼秘书长。《现代作家文学》签约作家。
转载自《现代作家文学》
来源:北方都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