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活仿佛被折叠成无数个维度,每一层都藏着一段记忆。婚后定居异乡的我,在柴米油盐的缝隙里,总会不经意地想起那些生长的岁月。三姑家曾是童年的游乐场,如今却在时光的冲刷下褪成泛黄的记忆,像一本旧相册,偶尔翻开,便涌出无尽的怀念。
时光褶皱里的牵挂
生活仿佛被折叠成无数个维度,每一层都藏着一段记忆。婚后定居异乡的我,在柴米油盐的缝隙里,总会不经意地想起那些生长的岁月。三姑家曾是童年的游乐场,如今却在时光的冲刷下褪成泛黄的记忆,像一本旧相册,偶尔翻开,便涌出无尽的怀念。
今天是2025年3月11日,我正在厨房收拾碗筷,姐姐的一通电话打破了平静。她告诉我,临近中午时,三姑家因电线老化突发火灾。那一刻,仿佛有一双冰凉的手轻轻叩击着我的心脏,寒意从指尖蔓延到全身。我打开通讯录,找到那个许久未联系的号码,心里五味杂陈。电话那头,三姑的声音像被揉皱的棉纸,沙哑而疲惫,却反复念叨着:“人没事就好,人没事就好……”我攥紧围裙的手微微发抖,眼前浮现出那间简单却宽敞明亮的屋子。记得有一年春节,三姑拉着我的手嘘寒问暖,忙前忙后地为我做了一大桌饭菜,一筷子一筷子将我的碗堆得满满当当。那时的温暖,仿佛还在指尖流淌。
明明今天中午,老爸还开车来帮我搬东西,一切如常。可转眼间,生活的平静就被打破了。三姑在电话里说:“你哥哥、你宝宝哥哥、你姐姐都来了,你文文哥哥也来了,大家都在帮忙收拾。房子全烧没了,但不管了,也不多想了……”听着她的话,我脑海里浮现出他们忙碌的身影,却只能对着手机屏幕反复播放火灾现场的视频。熟悉的墙体已变成焦黑的废墟,童年的记忆仿佛也随之坍塌,像一场无声的电影,在心底反复放映。
小时候的寒暑假,三姑家的院子是我们的乐园。三姑用竹席给我们搭帐篷,表哥带着我们偷偷下河摸鱼,结果被姑父追得满院子跑;哥哥姐姐用作业本折纸飞机,我们在院子里嬉笑打闹。那时的亲情是触手可及的温度,是滑梯上的欢笑,是六个人被姑父姑姑拿着竹竿从河畔追回来时满身的泥点子,狼狈却温暖。那些日子,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镶嵌在记忆的深处,成为无法抹去的底色。
如今的我们,像蒲公英的种子,被风吹散,落在不同的经纬。我在异乡的深夜备课,哥哥姐姐们也在各自的圈子里忙碌奔波。生活的齿轮将我们碾成不同的形状,唯有过节时的偶尔提及,才能拼凑出记忆中的模样。那些曾经的欢声笑语,仿佛被时光稀释,变得遥远而模糊。
宝宝哥哥在电话里叮嘱我:“你和你姐姐多跟三姑联系,多聊聊天,开解开解她。”这句话让我突然意识到,许多事情还没来得及做,就像儿时想摘下的花,最终没能落在家里的花瓶里。那些未尽的牵挂,像一根细细的线,缠绕在心头,轻轻一扯,便牵出无尽的思绪。
那些散落在时光褶皱里的牵挂,像老屋地基下盘结的树根,在岁月深处静默生长。或许我们终将明白,亲情不是用物理距离丈量的线段,而是刻在基因里的密码,是无论何时回望,都能看见的温暖光源。它不会因时光的流逝而褪色,反而在记忆的深处愈发清晰,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港湾。纵使生活将我们推向不同的远方,那份牵挂始终如初,像一盏不灭的灯,照亮我们回家的路。
或许,我们都该学会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去倾听那些被忽略的声音,去拥抱那些被遗忘的温暖。亲情,从来不是理所当然的存在,而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的珍宝。而我们,也该在时光的褶皱里,捡起那些散落的牵挂,将它们紧紧握在手心,不让它们随风飘散。
来源:府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