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互联网、AI,还有啥能给农村农业发展“撑腰”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15 22:58 4

摘要:咱都知道,现在一提农业发展,好多人就想到互联网、AI这些高科技。可对那些落后农村来说,这些东西有时太“高大上”,落地起来不容易。其实,抛开这些,还有不少融合模式能给农村农业发展“撑腰”呢。

咱都知道,现在一提农业发展,好多人就想到互联网、AI这些高科技。可对那些落后农村来说,这些东西有时太“高大上”,落地起来不容易。其实,抛开这些,还有不少融合模式能给农村农业发展“撑腰”呢。

先讲讲“农业+旅游”。好多落后农村,风景那叫一个美,山清水秀,空气清新,还有独特的民俗文化,这些可都是宝贝。就拿江西婺源的篁岭村来说,曾经是个贫困落后的小山村,村民主要靠务农为生,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 。后来,当地发现村子独特的徽派建筑与油菜花海、晒秋民俗极具特色,便开始发展乡村旅游。

落地方案:当地政府牵头,引入旅游开发公司,修缮古民居,打造观光步道。每年油菜花季和晒秋时节,举办油菜花节和晒秋文化节。同时,鼓励村民开办农家乐,提供住宿、餐饮服务。村里还组织村民表演民俗节目,如徽剧、舞龙舞狮等。

成效显著,旅游发展起来后,篁岭村年接待游客量从最初的几万人次增长到如今每年超200万人次 ,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3万元,增长了近10倍,村子从贫困山村摇身一变成为热门旅游景点,还带动周边村庄发展,形成乡村旅游集群。

再聊聊“农业+手工业”。很多农村都有自己的传统手艺,像竹编、刺绣、木雕啥的。把农业和手工业结合起来,能碰撞出大火花。四川青神县的兰沟村,家家户户种竹子,过去竹子只能廉价卖给造纸厂,经济效益低。

落地方案:政府组织专家下乡,开展竹编技能培训,还邀请非遗传承人指导。村里成立竹编专业合作社,统一采购竹子、设计产品、销售成品。同时,与电商平台合作,拓宽销售渠道。

现在,兰沟村竹编产业年产值达1.2亿元 ,全村80%以上农户从事竹编相关产业,人均增收8000余元,从竹子种植到竹编工艺品制作,形成完整产业链,产品远销国内外。

还有“农业+养老”。现在城里人压力大,好多人向往农村的悠闲生活。一些落后农村就瞅准这个机会,打造乡村养老基地。河南信阳郝堂村,自然环境优美,生态资源丰富,但过去经济发展缓慢。

落地方案: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改造闲置民房为养老公寓,配套建设医疗室、活动室、菜园等设施。与城市养老机构合作,推出“乡村疗养+养老服务”套餐。

自项目运营以来,郝堂村养老基地已入住老人200余人,年营业收入超500万元,不仅提高村民房屋租赁收入,还为村民提供护理、餐饮、保洁等就业岗位,人均年增收3000多元。

“农业+教育”也不错。现在的孩子,大多在城里长大,对农村和农业知识了解甚少。落后农村可以利用这一点,打造农业科普教育基地。浙江湖州余村,在绿色发展转型过程中,依托良好生态与乡村风貌,开展农业科普教育。

落地方案:村里开辟农田、果园作为实践基地,建设科普馆,展示农业发展历程与现代农业技术。与周边学校、教育机构合作,开发农耕体验、自然科普等课程。

余村每年接待研学团队超500批次,游客量超100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超2亿元 ,村民通过提供研学服务、农产品销售等,人均年收入增加5000多元,同时传播生态环保理念,助力乡村可持续发展。

虽说互联网、AI对农业发展很重要,但对落后农村来说,“农业+旅游”“农业+手工业”“农业+养老”“农业+教育”这些模式,更接地气,能实实在在带动农村发展,让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来源:乡下乡里乡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