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上有消息说,看到自己的股票暴跌之后,李嘉诚坐不住了,直接进行直播进行回应,但网友骂声一片。
网上有消息说,看到自己的股票暴跌之后,李嘉诚坐不住了,直接进行直播进行回应,但网友骂声一片。
1. 交易公布初期(2025年3月4日-6日)
长和股价在交易公布后连续两日大涨(累计涨幅超30%),市值一度逼近2000亿港元。这反映市场初期将交易视为资产优化利好。
2. 官方表态引发抛售(2025年3月13日-18日)
3月13日港澳办转载《大公报》批评文章后,长和股价单日下跌6.7%,创了2022年9月以来最大的跌幅。
随后一路下行,到3月18日,股价累计跌幅超10%,其中午盘一度跳水4.4%,市值蒸发78亿港元。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3月18日,香港特首李家超表态“反对胁迫施压手段”后,市场担忧交易受阻,加速股价下跌。
(一)市场异常波动线索
1. 高频交易数据异常
港交所数据显示,交易公布当日(3月4日)长和股价振幅达14%,远超同期恒指波动,且成交量激增至53亿港元,疑似量化程序触发高频抛售。
2. 舆情与股价联动
社交媒体出现“卖国”“汉奸”等情绪化标签,与股价下跌时间高度重合。例如3月13日《大公报》评论发布后,舆情监测系统捕捉到相关关键词激增。
可能是以下三方:
一是事件驱动型对冲基金
如浑水(Muddy Waters)、香橼(Citron Research)等机构可能借机行动:
他们通过质疑交易合理性,散布“贱卖战略资产”言论,尽管财报显示港口业务利润占比不足1%。
同时渲染政治风险,放大港澳办表态的监管信号,暗示交易或触发国安审查。
二是地缘政治套利资本
贝莱德竞购方与特朗普团队关联密切,部分美国基金可能配合释放利空消息。例如贝莱德CEO芬克曾向特朗普汇报收购细节。
美国301调查报告曾针对中国航运业,做空长和或为后续制裁铺垫。
三是量化交易机构
它们利用算法捕捉情绪波动,3月18日李家超表态后,程序化交易模型可能将“政治风险”参数调高,触发自动抛售。
#大V:巴拿马港口交易有两大结局##业内:香港再无“四大家族”#
来源:丛林的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