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21日,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的一纸公告,让网络“大V”司马南的偷税行为彻底曝光。根据通报,司马南在2019年至2023年期间,通过“隐匿收入”“虚假申报”等经典逃税手法,少缴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共计462.43万元;其控制的北京某影视策划中心
2025年3月21日,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的一纸公告,让网络“大V”司马南的偷税行为彻底曝光。根据通报,司马南在2019年至2023年期间,通过“隐匿收入”“虚假申报”等经典逃税手法,少缴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共计462.43万元;其控制的北京某影视策划中心则通过“虚列成本”“违规享受小微企业优惠”等方式,少缴企业所得税75.32万元。最终,税务部门连追带罚,合计926.94万元税款及罚款已全数入库。
网友辣评:
“这年头,连‘爱国流量’都开始搞税务创新了?”
“隐匿收入?这操作比他的反美段子还隐蔽!”
司马南的偷税手段堪称“教科书级别”:
1. 个人层面:隐匿收入+虚假申报
作为坐拥千万粉丝的“顶流”自媒体人,司马南通过广告、打赏、商业合作等渠道获取收入,却将部分款项藏入“暗箱”,仅申报冰山一角。
2. 企业层面:虚列成本+政策套利
其名下的影视策划中心,通过虚构员工工资、办公费用等手段夸大成本,同时违规套用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硬生生把“减税红包”变成了“逃税工具”。
数据对比:
- 个人偷税金额:462.43万元 ≈ 北京五环外一套小三居全款
- 企业偷税金额:75.32万元 ≈ 一辆顶配特斯拉Model S
- 总罚款:926.94万元 ≈ 一线城市核心区一套豪宅首付
早在2022年8月,就有朝阳群众实名举报司马南涉嫌境外购房资金不明、收入未纳税等问题,直指其“骂美是工作,赴美是生活”的双面人设。举报内容提到,司马南2010年以本名“于力”在加州购置价值25.7万美元(约170万人民币)的房产,资金来源成谜。尽管当时舆论争议激烈,但司马南始终未正面回应,直到此次税务部门“实锤”落地。
网友神总结:
“原来三年前的瓜,是税务部门埋的‘定时炸弹’!”
近年来,明星、网红偷税案例频发:范冰冰8.8亿、郑爽2.99亿、薇娅13.41亿……而司马南的“900万罚单”虽金额不及顶流主播,却因其“爱国大V”身份更具讽刺意味。税务部门透露,此案依托“税收大数据分析”破获,技术手段已能精准识别异常申报行为。
**专家分析:**
“自媒体行业收入多元化、隐蔽性强,但大数据稽查系统正逐步覆盖直播打赏、广告分账等新型收入渠道,逃税空间将越来越小。”
值得注意的是,司马南的社交账号自2024年11月起已停更近5个月,与其偷税案调查时间高度重合。此前,他因揭露某企业高管天价薪酬、批评资本乱象等内容积累了大量粉丝,但此次事件让“正义使者”形象瞬间反转。
网友调侃:
“原来‘骂资本’的尽头,是自己成了避税资本!”
“建议司马老师下次直播主题:《我是如何把爱国流量变现成逃税方案的》。”
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明确表态,此案是“税收大数据精准监管”的典型案例,未来将“严肃查处涉税违法,维护公平税收秩序”。结合2024年修订的《税收征管法》,个人偷税超5万元即可入刑,司马南的案例无疑为行业敲响警钟。
金句总结:
“在税务大数据面前,所有的‘魔术手法’都是皇帝的新衣。”
司马南的偷税案,不仅是个人财务的“翻车”,更暴露了部分自媒体人以“正义之名”行“牟利之实”的荒诞逻辑。当“爱国”成为生意,当“揭露”变成表演,公众的信任终将被反噬。正如网友所言:“你可以选择做爱国者,也可以选择做逃税者,但千万别妄想两者兼得——因为大数据不会答应,法律更不会答应。”
**(本文数据来源:国家税务总局、央视新闻、财联社等官方通报)**
---
**互动话题:**
你觉得司马南的‘爱国人设’还能挽回吗?欢迎评论区开麦!
来源:武漢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