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人慌了神,心急如焚地将他送到我院心血管内科十一病区,迅速开启“生命与时间赛跑”模式,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流程全面启动。
48岁,本应是家庭的顶梁柱,
事业稳步向前的黄金岁月,
对于患者来说,
却差点成为生命的终点。
胸痛背后的无声警报
那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患者突然被一阵剧烈胸痛击中,仿佛有一只无形的大手死死攥紧他的心脏。
冷汗瞬间湿透了衣衫,恶心、呕吐感如潮水般涌来,且症状丝毫没有缓解的迹象。
家人慌了神,心急如焚地将他送到我院心血管内科十一病区,迅速开启“生命与时间赛跑”模式,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流程全面启动。
一系列基础治疗措施紧急跟上,争分夺秒给予再灌注治疗。冠脉造影结果传来好消息:患者冠脉再通、残余狭窄50%-60%、血流III级!
然而,命运似乎还不想轻易放过他,患者的血压依旧像坐过山车般不稳定,心率急剧加快,呼吸也变得艰难起来,病情像脱缰的野马般恶化。
多学科生命接力
紧急床边心脏超声检查揪出了“罪魁祸首”——左心室前壁近心尖部出现约10mm的室间隔穿孔,大量血液异常分流,急性心力衰竭汹涌来袭。
这一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要知道,室间隔穿孔可是急性心肌梗死后极为罕见却又致命的并发症,保守治疗几乎没有生机,死亡率高达100%。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吴栋梁院长带领心脏团队、麻醉科、手术室救治团队迅速集结,展开紧张讨论。大家深知,此刻每一秒都无比珍贵,容不得丝毫犹豫。
最终,讨论决定在IABP+ECMO辅助下,进行外科手术治疗。IABP如同贴心助手,助力心脏泵血,减轻心脏沉重负担,ECMO则像生命的守护天使,替代部分心肺功能,为这场生命保卫战争取宝贵的手术时机。
ECMO(人工膜肺氧和)机
IABP(体内反搏仪)
心尖上的显微战争
在IABP和ECMO的双重守护下,患者被推进手术室。以武小刚主任为主的心外手术团队,眼神坚定而专注,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使命。
手术室内,时间仿佛凝固,每一刀、每一针都承载着生的希望。经过长达4个小时的奋战,团队成功完成室间隔穿孔修补+室壁瘤切除术。
手术顺利,那一刻,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手术中用涤纶补片修补室间隔穿孔
团队救治充满关爱与耐心
术后,患者被送入重症监护室,IABP和ECMO继续为他脆弱的生命保驾护航。重症监护团队的医护人员们,时刻像绷紧弦的战士,密切关注着患者的每一项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心肺功能恢复情况。他们日夜坚守,用温暖的关怀和精湛的医术,陪伴患者度过最艰难的时刻。
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生命的力量开始复苏。IABP和ECMO的辅助力度也慢慢降低。术后第三、四天,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时刻:顺利拆除IABP、ECMO机,患者各项指标平稳正常!
撤机后,康复团队立刻接力,为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康复计划。从呼吸训练到肢体功能训练,再到心理康复,每一个环节都充满着关爱与耐心。在团队的悉心指导下,患者积极配合,像重新发芽的种子,一点点恢复自理能力,身体和精神状态越来越好。如今的他,眼中重新焕发出对生活的热爱,再次规划起美好的未来。
回顾这场惊心动魄的救治历程,我们深深被团队协作与技术创新的力量所震撼。面对如此复杂危急的病情,各科室迅速响应、紧密配合,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他们凭借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医术的执着,大胆创新、勇于担当,成功从死神手中夺回了患者的生命。
患者赠送锦旗表示感谢
心血管疾病防治之路依旧漫长且充满挑战。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始终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不断加强科普宣传,提升公众对心血管疾病的认知,持续优化救治流程和技术,就一定能为更多患者点亮生命的希望,让更多家庭重获幸福与团圆。
来源:陕西老年健康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