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儿个春分,天儿晴得透亮,大太阳底下站会儿都冒汗。村口王大爷蹲在地头直叹气:“老辈儿讲‘春分晴,米粮轻’,看来今年得紧着抗旱了。” 这话听着玄乎,背后可有不少讲究。
今儿个春分,天儿晴得透亮,大太阳底下站会儿都冒汗。村口王大爷蹲在地头直叹气:“老辈儿讲‘春分晴,米粮轻’,看来今年得紧着抗旱了。” 这话听着玄乎,背后可有不少讲究。
农谚里藏着老祖宗的智慧。“春分无雨空长眠”,说的是春旱耽误播种,秋后粮仓空荡荡。记得小时候跟着爷爷插秧,他总念叨 “春雨贵如油”,要是春分前后下几场透雨,田里泥巴攥得出水,那插秧的活儿能提前半个月。要是赶上大晴天,地干得裂口子,种子播下去都发不了芽,一年的收成可就悬了
要说这春分晴一天的讲究,在咱农村可真是刻进骨子里的执念。老人们常说 "春分有雨病人稀,春分无雨闹瘟疫",虽说现在咱都知道这是古人的经验之谈,但你看朋友圈里,今儿早上晒太阳的照片都刷屏了!有个河北的网友说他们村支书带着老少爷们在麦田里放鞭炮,说是要 "炸走春寒保丰收",这操作搁十年前我肯定觉得迷信,现在看着倒觉得挺有意思。
咱再说说这 "晴一天,闲一年" 的说法。按老一辈的说法,春分要是大太阳,接下来雨水就调匀,病虫害也少。就拿我们村来说吧,去年春分下暴雨,结果麦子拔节的时候遭了蚜虫,老张头天天蹲在地头打药,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今年要是真能顺顺当当,那可真是老天赏饭吃。不过现在农业技术发达了,就算天公不作美,咱也有大棚、滴灌这些法宝,去年隔壁村的蔬菜大棚就靠温控系统扛过了倒春寒。
说到这,我突然想起小时候跟着爷爷种地的事儿。那时候没有天气预报,全靠看云识天气。爷爷总说 "春分东风多阴雨,春分西风好收成",有次他看风向说要下雨,提前把稻种泡上了,结果第二天真下了透雨,那年的稻子长得格外壮实。现在虽说有卫星云图了,但老人们还是习惯抬头看天,这大概就是传承吧。
今儿这太阳算是给足了面子,从早到晚都没挪窝。朋友圈里晒春饼、放风筝的照片满天飞,有个城里的朋友问我:"你们农民真能因为这一天晴天就闲一年?" 我笑了笑没说话。其实咱都知道,农业靠天吃饭不假,但更得靠人勤快。就算今儿太阳再好,该除草的还得除草,该浇水的还得浇水。不过老祖宗留下的这些谚语,就像咱心里的定海神针,让咱在辛苦的日子里有个盼头。
最后给大家提个醒,春分前后温差大,早晚还是凉飕飕的,千万别急着脱棉袄。要是你家有地,记得给麦田压压土,保墒又防冻。对了,你们老家有啥春分的讲究?今年春分你那儿啥天气?
来源:村庄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