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人 请查收! 事关食品药品安全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1 10:38 4

摘要:答:这个问题要根据孩子的具体年龄说:如果是3岁以下的孩子,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常规性地按预防量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D,一般来说,每天补充维生素A1500单位、维生素D500单位;3岁以上的孩子,建议从食物中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钙,同时,通过从事适当的室外活动来促进钙

日前,南充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做客《1004南充综合广播》直播间,详细解答群众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有网友在南充融媒APP上留言咨询,维生素A、维生素D和钙,孩子应该怎么用?

答:这个问题要根据孩子的具体年龄说:如果是3岁以下的孩子,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常规性地按预防量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D,一般来说,每天补充维生素A1500单位、维生素D500单位;3岁以上的孩子,建议从食物中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钙,同时,通过从事适当的室外活动来促进钙吸收。

维生素A主要来源于肉、蛋、奶、绿色蔬菜等;而钙主要来源于奶,所以多喝奶有助于钙的摄入,建议孩子每天喝奶500毫升以上。

主持人:网友留言,前段时间买了一盒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散列通),在网上看到使用非处方药要看“OTC”标志,但是“OTC”标志分绿色和红色,有什么区别吗?如何正确使用非处方药?

答:国家将药品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其中非处方药分为甲类和乙类,甲类非处方药包装带有红色“OTC”标志,乙类非处方药包装带有绿色“OTC”标志。甲类非处方药需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购买使用,乙类非处方药可以由消费者自行判定购买使用。

主持人:网友留言,这几年入睡困难,听说褪黑素可以改善睡眠,但吃了之后心率加快,是正常的吗?褪黑素是药品吗?

答:我们常说的药品,外包装上标注有“国药准字”。从日常监管中掌握的情况看,市面上的褪黑素不是药品。如果消费者吃了褪黑素后出现心率加快情形,请咨询医生。

主持人:如果用药后出现身体不适,怀疑是药品不良反应,应该怎么办?

答:遇到这种情况千万别硬扛,分三步走:

1.立即停药:保留剩下的药品和包装,记录用药剂量、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症状等信息,方便后续采取干预措施和不良反应报告的填写;

2.紧急就医:如果出现普通症状,如皮疹、腹痛等,应及时咨询医生,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治疗;但一旦出现心慌、呼吸困难等严重反应,应立即拨打120,为自己赢得宝贵的治疗时间;

3.主动上报:让接诊医院直接上报不良反应;拨打南充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电话0817-2277992上报。

主持人:平常买药时,怎么快速判断药品是否安全可靠?

答:大家买药时记住“三查一验”,能避免大部分风险:

一查“身份证”:每一个药品都有独一无二的身份证,也就是批准文号,通常来说,国产药品的外包装上会印有“国药准字H/Z/S/HC/B+8位数字”、进口药品的外包装上会印有“HJ+8位数字”,没有这个文号的可以判定为不是药品;

二查“颜值”:看包装是否破损、字迹模糊,尤其是封口是否被拆过;

三查“说明书”:重点看生产日期、有效期和生产厂家;

验真伪:登录国家药监局官网,输入药名或批准文号一键查询。

主持人:网友留言,买药时发现相同名字的药品在不同药店销售的价格不一样,这种情况合法吗?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规定,我国对药品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由药品经营主体自主确定销售价格,相同药品在不同的药店可以有价格差异,但必须明码标价。建议消费者在购买药品时进行比较选择。

主持人:消费者购买药品后能否退换货?

答: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如果没有质量问题,为保障他人用药安全,一旦售出,药店有理由不退换。请消费者按处方标明的品种数量,科学合理购药,不要盲目囤积药品。

主持人:消费者购买药品后如何储存保管?

答:消费者购买药品后,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看药品是在什么温度范围储存,冷藏保存是指存放温度应当在2℃至8℃,阴凉保存是指存放温度应当在20℃以下,常温保存或者没有具体要求的存放温度应当在10℃至30℃。药品说明书有具体规定温度的参照保存。

主持人:对比成人来说,婴幼儿的皮肤屏障功能更为薄弱,稍有不慎就容易出现干燥、泛红、起皮等问题。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婴幼儿化妆品,如何才能科学、正确地选择和使用?

答:彩妆产品:3岁以下婴幼儿使用的化妆品不包括“彩妆”这一类别。因此,如果彩妆化妆品标签宣称3岁以下婴幼儿可用,则属于违法行为。

防晒产品:6月龄以下婴儿皮肤娇嫩,涂抹防晒产品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因此,不宜使用防晒产品,应当避免日光直射期外出(每日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如果需要外出,尽量以戴帽子等物理遮盖的方式防晒。对于6月龄以上至2岁的婴幼儿,仍然以衣物遮盖防晒为主,也可以使SPF10/PA+以内的物理性防晒产品,以霜剂产品为宜。

沐浴和护肤产品:婴幼儿适宜选择弱酸性刺激性小、温和的沐浴及洗发产品。沐浴后5分钟内,应使用婴幼儿皮肤护理产品涂抹全身,每12个小时使用一次或按需使用,并根据婴幼儿皮肤干燥程度、季节、环境等选择不同的润肤产品。

主持人:孕妇选择化妆品需要注意什么?

答:孕妇在选择化妆品时,除应考虑化妆品对自身的影响外,尤其要考虑腹中胎儿的健康。因此,要尽量选用成分简单的化妆品,减少不必要的化妆品使用,比如:染发、烫发、香水、彩妆等产品的使用。

主持人:选择保健品时要注意其成分是否适合自己的健康需求。那么,“保健食品”和“保健品”有什么区别?

答:“保健食品”具有明确的法律定位,保健食品的监管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产品属性为食品。

“保健品”没有明确的法律定义,一般是对人体有保健功效产品的泛称,诸多媒体报道中提及的“保健品”,实为内衣、床垫、器械、理疗仪、饮水机等,而非食品或保健食品。

主持人:说到保健品,其实还有一种更专业的营养支持产品叫特医食品。特医食品和固体饮料,消费者又应该怎么分辨?

答:固体饮料是用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等加工制成的粉末状、颗粒状或块状,供冲调或冲泡饮用的普通食品。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简称“特医食品”),是指为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者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者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

固体饮料的产品配方、生产工艺、标签和说明书等不需要产品注册审批,不能为特殊医学状况人群提供营养支持,不能标示适用人群,也不需要在医生和临床营养师指导下使用。特医食品则反之。如果用固体饮料替代特医食品长期食用,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主持人:在网上,食品安全相关谣言越来越多。作为消费者,应该如何辨别食品安全信息的真伪?

答:面对网络上食品谣言频发的现象,建议消费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辨别食品安全信息的真伪。一是确认信息来源。消费者应首先确认信息是否来自权威、正规渠道,正规的食品安全信息通常由政府机构发布,或者由大型新闻媒体、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专业平台提供,如果信息来源不明确,建议不要轻易相信;二是检查信息的科学依据。食品安全信息如果是真实的,通常会有相关的科研数据、实验结果或权威发布的标准作为依据,没有相关数据或标准支持的说法,要提高警惕;三是警惕夸张的言论。许多食品谣言往往会发布一些绝对和夸大的言论,凭空捏造事实,炮制图片、视频等“证据”,以标题吸引流量,而正规的食品安全信息通常是严谨的,不会出现绝对化的表述。

主持人:校园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同样不容忽视。今年,市场监管部门会采取哪些措施来保障广大师生在学校食堂吃得安全、放心?

答:去年,我市“校园餐”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食堂场所、设施进一步完善,培训考核及举报奖励机制有效运行,全年未发生重大食安事故。

今年,市场监管部门将联合教育、卫健、公安等部门开展春秋两季校园食品安全检查。突出以下重点:一是校长负责制落实情况,陪餐制及膳食委员会是否有效运行。二是严格大宗食材集中招标、供应企业动态评价和“双人联检”制度,规范餐具清洗消毒流程,强化病媒生物防制。三是核查食堂承包企业资质,严查分包转包;校外供餐单位是否资质齐全、具备条件;农村营养改善计划学校食堂是否自主经营,食材统一采购。

同时,将推动学校食堂全面接入“一键溯”平台,提升智慧监管效率;大宗食材集中供应全程监管,强化“检监联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参与监督,强化社会共治;畅通12315投诉举报渠道,联合教育部门快速处置隐患。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供稿

来源:南充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