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围绕着设备电池续航,流传着不少说法,今天,就来为大家一一揭穿其中的五个常见误区。与其说这些是完全错误的观念,不如说是半真半假的观点,可别小瞧了它们,要是不小心轻信,没准会给你的设备使用带来麻烦。
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与各类电子设备紧密相伴,而设备的电池续航问题,无疑是大家极为关注的焦点。
围绕着设备电池续航,流传着不少说法,今天,就来为大家一一揭穿其中的五个常见误区。与其说这些是完全错误的观念,不如说是半真半假的观点,可别小瞧了它们,要是不小心轻信,没准会给你的设备使用带来麻烦。
先来说说第一个误区:设备不该整夜充电。
在当下,现代设备已经具备了相当程度的自我保护机制,能够有效防范过度充电和过热情况的发生。从这方面来看,这一误区并非毫无道理。若你一心想要最大程度地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那么既不要将设备电量充至100%,也最好别把电池电量用到0%。因为无论是过度充电还是过度放电,都会对电池的寿命产生负面影响,使其性能逐渐下降。
不过,在实际生活中,我会这么小心翼翼地操作吗?实话说,我可没那份闲工夫。
大多数时候,我只是简单地把设备插上电源充电,并不会过分担忧这些细节。毕竟除非你真的打算让一块电池或者一部设备持续使用三年甚至更久,否则,偶尔的过度充电或过度放电,并不会引发什么严重的问题,基本不会影响到设备的正常使用。
接着是第二个误区:充电时不能使用设备。
这个误区之所以广泛传播,主要是因为曾有报道称,有人在边充电边使用手机时,手机竟然在手中或者脸上发生了爆炸。这样的新闻确实容易引发人们的恐慌,从而使得这个误区深入人心。然而,需要明确的是,这种手机爆炸的情况只是极其罕见的个例,绝非普遍现象。
实际上,仅仅因为你边充电边使用手机,几乎可以肯定不会出现如此可怕的状况。正常情况下,现代设备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充电和使用同时进行的场景,只要设备本身质量合格,使用的充电配件适配且正规,同时使用过程中没有对设备进行不当操作,边充电边使用设备一般是安全的。
再讲讲第三个误区:不能使用第三方充电器。
在这个误区里,其实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市面上的第三方充电器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其中确实存在一些品质优良且可靠的产品。但大众普遍存在这样的认知,认为第三方充电器在充电效果和速度方面,往往比不上手机制造商原配的充电器。而且,在使用第三方充电器时,还得格外留意充电器的充电功率是否与手机的需求相匹配。一旦出现不匹配的情况,就可能引发诸多问题,比如充电速度变慢、设备发热异常等。
此外,一些第三方充电器还存在质量隐患,像是电线容易破损,这就有可能带来火灾风险。所以,若你打算选用第三方充电器,务必小心谨慎。
在购买前,做好基本的调查工作,查看相关评测,深入研究产品信息,通过这些方式,你完全能够找到质量上乘的第三方充电器,从而放心使用。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还有这样一个误区,即误区四:把设备留在车里或者暴露在自然环境中没什么危害。
从常理来看,这似乎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不应该成为一个误区。但显然,对于部分人而言,这确实是个容易犯错的地方。千万不要将设备留在车里,尤其是在极端温度环境下,无论是严寒还是酷热,对设备电池和内部元件都可能造成严重损害。
同样明显的是,你肯定也不希望雨水甚至水汽进入设备内部,因为长此以往,极有可能导致手机内部的电子元件短路,进而损坏设备。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如果在非常炎热且阳光强烈的日子里,不得不把设备留在车里,那么尽量将它放置在座位下面或者储物箱里,避免阳光直射,否则设备很可能无法承受高温的考验,影响其正常性能和使用寿命。
最后一个误区,也是极为常见的,那就是:必须把电池电量用到0%才能再次充电。
这个误区的产生,源于早期的可充电电池,比如那些用于电子产品的双A、三A电池,在当时,这类电池在再次充电前确实需要将电量完全耗尽,否则会降低电池的充电容量。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池技术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和变革。
如今,对于大多数电子设备所使用的电池来说,这不再是一个需要担忧的问题。
相反,在日常使用中,你应该尽可能避免把电池电量用到0%。因为过度放电会对现代电池的寿命和性能产生不利影响,长期如此,会导致电池容量下降,设备的续航能力也会随之减弱。所以,当设备电量较低时,及时进行充电,才是正确保护电池的做法。
总之,在使用电子设备的过程中,我们要正确认识这些关于设备电池续航的误区,避免因错误的观念和行为,给设备电池带来不必要的损害,从而确保设备能够长期稳定地为我们服务。
来源:山涧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