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19日晚上,在阿诺德·卡茨国立音乐厅,深圳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无锡交响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林大叶,作为首个为跨西伯利亚艺术节开幕的中国指挥家,与新西伯利亚爱乐乐团配合默契,获得了俄罗斯乐迷给予的最高礼遇。
3月19日晚上,在阿诺德·卡茨国立音乐厅,深圳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无锡交响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林大叶,作为首个为跨西伯利亚艺术节开幕的中国指挥家,与新西伯利亚爱乐乐团配合默契,获得了俄罗斯乐迷给予的最高礼遇。
全场1000多名观众两次集体站立鼓掌,在俄罗斯“跨西伯利亚艺术节”的开幕音乐会上:上半场发生在《大二重协奏曲》演出结束后、下半场发生在谢幕时、《罗马的松树》演出结束后。热烈的掌声和此起彼伏的“Bravo”持续了足足两分钟。
开场曲目格林卡《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热情奔放,十分符合俄罗斯民族的个性。
中国作曲家李劭晟在俄罗斯首演的《梦天》乐章融合了印象派和后期浪漫主义的笔法描绘出航天梦。长笛的表现十分惊艳;长乐句的呼吸感和抒情性亦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乔瓦尼·博泰西尼的《大二重协奏曲》小提琴家列宾与低音提琴家阿尔特姆·奇尔科夫极致炫技,林大叶和乐队恰如其分的伴奏把两位演奏家托举得更加炫目。
列宾和阿尔特姆·奇尔科夫在大家全场站立鼓掌之后返场了《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Op.10。
跨西伯利亚艺术节开幕音乐会曲目
下半场上演了意大利作曲家雷斯庇基(Ottorino Respighi)的交响诗“罗马三部曲”中的其中两部:《罗马的喷泉》和《罗马的松树》。这两部作品的配器都十分辉煌,色彩丰富而且变化万千。
《罗马的松树》的第二乐章“卡塔科巴墓地的松树”在彩排时,大提琴那段诉说就一度让笔者有落泪的冲动,19日晚的正式演出再次加强了这个感受。林大叶指挥在乐队排布上有一些特别的处理,他将大提琴的位置移到了身旁的正前面,低音提琴挪到了左侧,位于小提琴后面。正是这个排布使得低音弦乐的旋律凸显出了动人之处。
雷斯庇基在谱上写有说明:“站在卡塔科巴墓窟入口处的松树荫下,可以听到从墓窟深处传来的圣赞歌声。”正如作曲家所愿,现场低音弦乐的旋律、大提琴和圆号的格利高里圣咏的圣洁情感十分动人。
格格古典专访林大叶指挥
林大叶指挥在接受采访时说,作曲家雷斯庇基当时的作曲理念非常前卫,甚至采用了除乐器以外的声音素材。
雷斯庇基自小随父学习钢琴和小提琴,12岁进入博洛尼亚音乐会堂学习小提琴,19岁开始学习作曲。1900年,他在21岁时短暂前往俄国,担任圣彼得堡歌剧院乐团的首席小提琴,并跟随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学习作曲五个月。柯萨科夫对雷斯庇基的影响很深,后者的作曲技法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化技法融合在一起,既富有新意,又美妙动听。
雷斯庇基在《罗马的松树》总谱上直接写上了他的要求:在第三乐章非常安静的旋律部分,植入了在某地采样的布谷鸟叫、蛙鸣声(那时已有专门的录音设备)。
在“跨西伯利亚”开幕音乐会现场听到的鸟叫声实际上是国外某出版社官方授权的一个声音素材。真实的声音采样更增添了身临其境的感受。
乐队排练现场 图/欣玥
《罗马的松树》的第四乐章“阿比耶大道旁的松树”,生动再现了通往罗马的著名军事大道,雷斯庇基也借松树的意像见证和追忆了古罗马的辉煌历史。军队在鼓号声中行进,威风凛凛地迈向胜利的宝座。
林大叶指挥带领新西伯利亚爱乐乐团制造出的音效和色彩令人叫绝,尤其是《罗马的松树》末乐章尾段强烈的、被包裹的、立体的动态让笔者头皮发麻、瞬间有战栗之感。
《罗马的松树》末乐章和马勒第三交响曲(以下简称“马三”)在管弦乐队的排兵布阵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现场听会比听录音有更多的立体感。
林大叶指挥在卡茨音乐厅的二楼左右两个包厢各设置了一个乐队小分队,左侧是像“马三”邮号一样的一把小号,右侧包厢有圆号、长号、小号等几名乐手组成的铜管乐队,以此来烘托当时古罗马军队的荣耀。
作曲家雷斯庇基用力度不断变化的鼓号声来描绘古罗马铁甲军队的行进。新西伯利亚爱乐乐团动力十足,定音鼓、钢琴、低音弦乐等等一直在用规整的步伐行进,林大叶指挥对力度的控制卓有成效,重复的主题中依然会让人感到乐队细腻的变化。
排练现场 图/欣玥
尾段毫无疑问是昨晚演出的最高光之处。这段充分展示了指挥家对乐团的掌控能力。在逐渐加强的阵阵鼓声中,画面感扑面而来,仿佛看到古罗马的军团从远处渐渐逼近、杀气腾腾地从四面八方涌过来。那是火光冲天、浴血奋战的古罗马战场,那是古罗马人征服欧洲的史诗啊!头皮发麻那就对了,这爆棚的动态甚至让人有升天之感。
中国作曲家李劭晟坐在笔者的前排,目睹了上半场的全体起立鼓掌之后,他激动地回过头来说,“中国有这种状态的指挥家,很难得。”
结束后遇到当地格林卡音乐学院的中国留学生,笔者特地向她请教,“在俄罗斯当地,这种站立鼓掌的礼遇常见吗?”她摇头说并不多见,“毕竟俄罗斯人也挺挑剔的,一定是大家都觉得好,才会给予这种礼遇。”
“跨西伯利亚艺术节”得到了俄罗斯国家文化基金的支持。在阿姆斯特朗音乐艺术的大力支持与推进下,促成了这次中国指挥家与跨西伯利亚艺术节的完美合作。
演出结束后,中国小分队去往后台祝贺指挥家,李劭晟与林大叶紧紧拥抱。他们俩有更深的缘分。林大叶指挥除了担任深圳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和首席指挥之外,2023年还参与了筹建无锡交响乐团,也同时担任该乐团的艺术总监和首席指挥,而李劭晟是该乐团的音乐指导。
这次“跨西伯利亚”开幕音乐会上,林大叶指挥也将李劭晟的作品《飞天》的第一乐章《梦天》带到新西伯利亚首演。4月18日,林大叶指挥即将带无锡交响乐团还将把《飞天》交响套曲完整地在呈现国家大剧院舞台上,那将是这部作品的世界首演。
来源:i游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