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巨头们“默契”地在一个较短时期内做出相同的动作,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某个商机被它们正视了——这两年,这个被巨头们集体看重的商机,无疑就是洗护市场。
从原料端看,被珀莱雅上美重仓的洗护市场。
来源 | 聚美丽
作者 | 谢耳朵
当巨头们“默契”地在一个较短时期内做出相同的动作,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某个商机被它们正视了——这两年,这个被巨头们集体看重的商机,无疑就是洗护市场。
从珀莱雅的惊时Awaken Seeds、福瑞达的即沐,到缙嘉的3odice三蒂丝、膜法世家的膜法、澳谷集团的姜谷,入局者不计其数。上美股份的创始人兼CEO吕义雄在一叶子洗护大会上,更是喊出了5年内上美洗护实现100亿营收的目标。
对于洗护市场,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消费在降级,但整个洗护市场是在往高端升级的。
东方淼森研究院院长任晗堃在接受聚美丽采访时就提到,整个洗护市场已经从原来简单的洗护,变成洗护+护肤、洗护+情绪,“而且部位更精准,体感也更丰富。”
禾大亚太区高级市场经理谷达明对此也表示认同。在他看来,中国洗护发市场的中低端产品领域已近乎饱和。“因此,我们的客户大体上会朝着‘高端方向’发展,主要聚焦于运用高科技的高端市场以及精致中位线这两条路径 。”
基于这个市场变化,这两年,聚焦洗护发的新原料、新配方也就成了各大原料商的一大重点。
如果从1988年,宝洁在广州成立合资公司,并在中国市场推出主打去屑功能的海飞丝算起,那中国的洗护发市场已经有三十近四十年的发展历史了。一位资深行业观察人士这样概括这30多年来的洗护阶段性变迁:
1.0阶段,以宝洁为代表,解决基础清洁;
2.0阶段,以阿道夫为代表,解决愉悦相关;
3.0阶段,头皮微生态,进入功效时代,还没定论。
“以前中国的洗护市场更侧重在‘洗’这个点上,‘护’相对薄弱。所以这几年我们可以看到头皮精华/精油、发膜、发油等品类的爆发;与此同时,市场也逐渐朝着护发护肤化的方向发展。”上述资深从业者补充道。
“越来越多的品牌入局,试图用功效的逻辑把洗护再做一遍。”某业内人士说道。
而在原料端,当基础清洁需求被满足,“护肤级护发”也在成为原料商的新核心叙事。
近日,聚美丽就注意到,两大原料巨头禾大、赢创,都将护肤界的高热成分神经酰胺,跨界应用到了护发领域,分别推出了发用神经酰胺产品Sphingo'HAIR™ Drypure™和HAIRMIMICS据悉,神经酰胺作为皮肤屏障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肌肤再生天然保护层,并有效防止水分散失。而像神经酰胺这类与肌肤相近的分子,特别适合敏感皮肤的长效保护和修复,这两年神经酰胺在市场也有着非常高的认知度。
对于此次推出首款用于护发的神经酰胺产品Sphingo'HAIR™ Drypure™,谷达明表示“以前,我们公司的传统业务主要集中在头发调理剂、头发护色成分,以及洗护用品的大料、表活和乳化剂等方面。但这几年,随着‘成分党’的兴起,大家对护发领域的黑科技需求也越来越高,于是我们也开始探索能在头发和头皮上发挥作用的有效成分。”
据悉,禾大Sphingo'HAIR™ Drypure™ 是一种独特的生物发酵法获得的长链脂肪酸神经酰胺NP,其能通过增强皮肤屏障功能,促进头皮健康,平滑头发纤维角质层并达到水分平衡,减少脱屑、舒缓炎症。
“神经酰胺的种类繁多,不同酰基链长度的神经酰胺构成的生物膜渗透性也不同。”谷达明解释道,“而我们研究发现,长链神经酰胺能够在头发表面起到作用,改善发丝打理性;同时长链神经酰胺在吸附的过程中也会碰到头皮,对头皮起到滋养的作用。”
而赢创的护发原料HAIRMIMICSBoost,是由神经酰胺NG、植物胆固醇和天然油脂的平衡混合物组成,能够有效补充头发在日常环境中流失的必要脂质。其INCI名称为:神经酰胺 NG、胆固醇、棕榈酸、全缘叶澳洲坚果籽油、油橄榄果油、蓖麻籽油。据悉,该原料是赢创研究团队基于头发脂质组成变化影响发丝健康这一机制而开发的,主要通过模拟天然发丝脂质而成,其所包含的各类脂质成分在健康发丝中可发挥不同的功效。
其中,神经酰胺NG可粘合毛皮质细胞;油橄榄果油可提供油酸、棕榈酸和具有保湿作用的甘油三酯;蓖麻籽油含有的极性甘油三酯可将其他极性脂质,如神经酰胺NG导入发丝内部。
而对于这两大原料巨头都不约而同地推出发用神经酰胺这件事,某原料商负责人表示:“在护肤领域,消费者对神经酰胺的修护功效已经有了非常高的认知,因此,从面部迁移到头皮是水到渠成的事。”
除此之外,不少原料商也在利用最新的前沿技术,对传统的去屑、控油、蓬松等领域进行创新。
比如上海奥利实业有限公司在去屑领域带来了新创新——OLI-2208奥清妍®®细胞磷脂修饰的植物去屑剂,可实现低添加量的情况下拥有高效去屑止痒的效果。Bota Bio恩和生物旗下全资美妆个护子公司青然新护也推出了两款利用AI技术精准筛选而来的可持续蛋白肽——璞生™燕麦肽、璞生™小果咖啡肽。
据了解,这两款可持续蛋白肽均来源于含有丰富植物蛋白资源的植物废渣中,由AI技术从分子模拟、多肽预测到序列对比、生产模式演算的原料研发全过程筛选而来,能够精准指导可持续植物蛋白循环新生,符合当下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而临床实验证实,与空白组相比,2%璞生™小果咖啡肽香波可明显减少发束面积差值,即显著改善发束毛躁度,同时还可有效舒缓头皮不适。
像禾大、赢创一样,将具有护肤功效的活性成分原料运用到护发中,起到头皮滋养等功效的公司不在少数。不过在洗护市场中,最受关注的功效仍然是防脱。
从市场端来看,《中国防脱发产品行业现状深度分析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23—2030年)》显示,2018-2022年,中国的防脱发产品市场规模已经由23.32亿元增至76.36亿元,预计2030年将增长至183.93亿元。
阿道夫母公司澳谷集团在去年12月正式推出的新品牌姜谷,就是一个以生姜为核心成分的防脱固发品牌,品牌独创「360」零废姜提取法,让姜效得到最大发挥。该品牌曾表示:“对于洗护品牌来说,防脱是终极目标。”
仙婷市场部产品经理洪晓婷也表示:“当下,我们看到很多消费者想要养护头皮、强韧头皮,归根结底都是希望能够防脱、减少掉发。”
另一位国内原料商负责人也表示,防脱仍是刚需,“我们客户诉求中防脱占比超60%,但国内获批‘防脱特证’的产品比例非常低。”
奥利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技术官李小虎博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提到,公司的防脱系列已经进入到新的开发阶段,很快就能面世。而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PCHI展会上,防脱类的原料配方也是各大原料商的一大重点。
博驰生物代理的西班牙微藻生物技术活性成分制造商Algaktiv就推出了一款同时具有防脱和防白发功效的活性原料——ALGAKTIV®Densidyl黛丝密,结合了来自极大螺旋藻的藻蓝蛋白和来自小球藻的叶黄素,并通过微藻技术,为毛囊提供保护、修复和再生作用。东方淼森的柏丝密目前在市场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度,该原料采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识别中国特色植物原料侧柏叶发挥防脱功效的潜力成分及关键靶点,并通过三段定向富集工艺,使侧柏目标功效成分含量得到高效提升。
斯拜科的SpecKareHV 201则是一款小分子肽与特色植物提取物复配的高活性组合物,由十肽-4、茯苓菌核提取物、水溶性银杏叶提取物组成,可以改善头皮健康,多通路协同预防脱发;居里化工也推出了新一代生发剂AIFN,运用了独家AI模型,并通过自纳米专利技术,高效透皮渗透,可以促进毛囊营养维循环,具有超强生发能效。尽管洗护市场已经发展了三十余年,但是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个市场仍然有太多没有被满足的需求。
“我们看到市场上大部分的洗护产品,仅仅依靠改变香型来区分男女款。但事实上,男性用户和女性用户,不管是本身头发/头皮的状态,还是日常的护理习惯,均存在极为显著的差异。”谷达明说道。
“此外,国内市场主要聚焦在头发的‘清洁’以及洗后所带来的舒适感上,却忽略了对头发本身特定需求的深入挖掘。比如针对烫发受损的修护,烫发后的固色锁色问题等细分市场,在国内还很少见到。”
但事实上,尤其是随着新一代消费群体的崛起和成长,在中国染烫人群的规模并不小。有相关数据显示,早在2022年,就有超过一半的女性每年都会进行两次以上的染烫行为。
欧莱雅集团在去年进博会上带来的新品牌UREOLOGY普若绮,就定位为专业色彩护理品牌,品牌独创的ANTIFADE COMPLEXTM专研锁色配方,可以为染后秀发提供色彩与发质的双重护理。
在PCHI展会上,天然活性原料供应商璞未Provital也关注到了这一点,公司聚焦头发日常护理中2种常见的挑战:漂白与吹干所造成的损伤,推出了新品Keradeep。
据悉,角蛋白作为头发的主要成分,占比高达95%,而二硫键是连接角蛋白、支撑头发结构和造型的关键。而受到年龄、气候环境、压力、化学品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头发中的天然角蛋白会逐渐流失变薄,导致头发越来越脆弱。
而璞未Provital的Keradeep,其核心成分是海岸松(PINUSPINASTER)树皮提取物富含多酚化合物,具有强大的抗氧化性能。Keradeep就是利用这一抗氧化能力来预防头发蛋白质中二硫键的羰基化和氧化,从而有效保护头发免受有害过程的影响。
在功效验证方面,璞未Provital使用荧光探针技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双折射XPolar®等证实,Keradeep 不仅能有效防止漂白和热处理在表皮层和皮质层中引发的氧化过程;同时还能为表皮层蛋白质提供全面保护,有效保护表皮层中存在的蛋白质的二硫键免受氧化;此外还能有效防止角蛋白沿发纤维排列紊乱。此外,洪晓婷表示,从传统视角来看,洗护市场主要存在两大核心需求:去屑控油与防脱育发。而在去屑和控油领域,大多数产品目前仅停留在抑制马拉色菌的抑菌层面。
洪晓婷进一步阐述:“以往,由于研究不够深入,我们对许多问题的认知较为简单,往往单纯采用灭杀的方式来解决。但如今我们逐渐认识到,头皮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同样需要维持整体微生物群的平衡。仅仅依靠一味地抑制马拉色菌,只能暂时缓解表面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因此,在洪晓婷看来,基于头皮微生态的研究与维护,也会是头皮护理领域极具潜力的创新方向。
去年新入局的几个洗护品牌如惊时Awaken Seeds、即沐都是聚焦头皮微生态的。其中惊时主要就是从国人常见头皮问题入手,探求不同头皮问题背后的微生态底层诱因,找到问题根源,通过多元成分配比提供短期有效、长效维稳的解法。
左为惊时 右为即沐
不过,功效洗护的落地远非概念宣称那般简单。
品牌首当其冲要面对的就是洗护功效宣称与消费者认知的鸿沟。据悉,目前绝大部分消费者对于洗护市场的认知仍停留在洗感、留香、泡沫等关键词。
此前,就有不少品牌方和聚美丽吐槽,洗护市场并没有像护肤品那么高的科学严谨度。上海缙嘉集团副总裁谌莉就曾提到,品牌讲头皮微生态对出油的影响,消费者能够接受,但从影响因子优先级而言,消费者更关注控油的功效、时间,通路、成分都属于次一级,遵循需求逻辑才能说服消费者进行购买。
此外,在任晗堃看来,洗护类产品更多是洗去型,要将其与功效结合,对于透皮吸收、以及功效起效量都有很高的要求。
路博润亚太区生命科学事业部总监王昶博士在PCHI期间《中国个人护理市场白皮书》发布会上也提到,自己对护发配方一直心存敬畏。
“我觉得护发配方是最难做的,要把‘洗’和‘护’两个竞争机制放在一个瓶子里面,做到洗得干净,护得透彻,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有很多技术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这样的功效。”
对此,任晗堃表示:“我们一般会采用前沿的包裹技术,比如以PDRN为载体包裹活性物质,提升渗透效率的同时使其精准靶向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等特定目标,确保活性物长时间、稳定地附着于头皮,从而发挥功效。”
除了配方、渗透等上的难题外,谷达明还提到了另一个点,就是洗护发产品的功效验证问题。
“目前我们看到很多验证方法和标准都是跟皮肤相关的,像祛斑、抗衰老、美白,都有明确的标准。但在洗护发领域,暂时还没有一个广为接受的团标/共识。”
而这恰恰也是洗护发市场未来真正迈向功效时代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要想真正推动洗护市场发生大的变革,需要行业积极推动相关标准的制定;需要头部品牌率先入局,开拓市场,发挥引领作用;也需要提升消费者对于功效洗护的科学认知,多方结合,洗护市场才能迎来更活跃的局面。”谷达明说道。
来源:聚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