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是精神鸦片还是时代新毒药?我们即将步入“全民弱智”时代

摘要:你是不是也这样:晚上躺在床上,刷着手机,手指一滑就是好几个小时,本来定好的“早睡计划”又泡汤了?

你是不是也这样:晚上躺在床上,刷着手机,手指一滑就是好几个小时,本来定好的“早睡计划”又泡汤了?

很惭愧,我也曾多次下定决心删掉那些短视频App,可每次删完没几天,它们又神奇地“复活”。这种状况,可能正在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

这话听着骇人,但细想后不禁让人后背发凉。

短视频就像当年的网络游戏,一度被称为“精神鸦片”,家长们唯恐避之不及。

然而如今,短视频取代了网游,成了“全民上瘾”的娱乐毒药:

孩子刷到废寝忘食,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大人刷到无心工作,效率降得一塌糊涂;老人刷到沉迷其中,甚至被骗得倾家荡产。

它为什么这么上头?原因简单:

上瘾性破坏性

有人反驳说:“短视频增长了见识,学到了知识啊!”听起来没毛病,但别忘了,短视频的推送机制是“投其所好”:

喜欢经济学,就疯狂给你推经济学内容;爱运动,就推送各种健身、球赛;喜欢擦边球视频?不好意思,你的首页可能就不堪入目了。

这看似贴心,实则是让用户掉进了“信息茧房”:

永远看不到不同的声音,接触不到多元化的内容

提升认知的核心,是不断拓宽视野、接触新领域。

而短视频的算法,却把你圈在一个小圈子里,让人沉迷于单一的信息流,时间久了认知能力自然就被限制了。

更可怕的是,当短视频成了主要的信息渠道,其传播的内容良莠不齐:

有的发布者缺乏专业性,信息失真;有的纯粹为了流量,故意传播极端观点;甚至有些“有心人”,利用短视频煽动情绪、带节奏。

缺乏辨别能力的用户,就这样成了“乌合之众”,他们信以为真、毫不质疑,最后被人牵着鼻子走。

这或许就是郑永年教授担心的:真相、正义和理性,可能会被这种传播模式掩埋

其实,短视频本质上只是一个工具,它既能让你获取知识,也可能让你消磨时间。
问题的关键在于:

你是否有足够的自制力?你是否愿意主动筛选和判断信息?

我们无法阻止短视频的崛起,但我们可以选择怎么用它

想学点东西,就去找高质量的内容;想娱乐一下,就别让它耽误你正常的生活;别被算法牵着走,主动扩展视野、接触多元化的知识。

短视频的威力,再强也只是一个载体,最终能决定它是良药还是毒药的,是你。

所以,下一次当你躺在床上、手指轻轻一滑时,不妨问问自己:

“我刷掉的,是时间,还是我的未来?”

来源:属兔的牛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