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正在重塑社会和公众生活,也深刻影响着传播行业及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与人才培养。如何面对数字化、智能化为新闻传播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新的环境下培养卓越的新闻传播人才?如何让选择新闻传播专业的学子感受
《数智时代的新媒体人才培养》
周葆华 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2024年10月
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正在重塑社会和公众生活,也深刻影响着传播行业及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与人才培养。如何面对数字化、智能化为新闻传播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新的环境下培养卓越的新闻传播人才?如何让选择新闻传播专业的学子感受到专业“获得感”?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书《数智时代的新媒体人才培养:复旦新媒体传播专硕项目的探索与实践》对这些问题做出了探索性回答。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全国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裘新教授在为新书所作的序言《求索数智时代的创新之道》中写道:
“传统媒体向智能媒体跨越式转型,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新技术与新业态层出不穷。新媒体之新,日新又新在何处?新媒体人才培养,创新之道在何方?本书根据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媒体传播专业硕士项目十年探索,从新鲜的视角、用鲜明的立场,对这一命题进行了回答。”
本书主编、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新媒体传播专业硕士项目主任周葆华教授介绍了该书出版的背景。“本书是对新媒体专硕项目十岁生日的一次‘纪念’”,周老师说,“项目走过十年,我们没有办特别仪式化的活动,新媒体专硕班的第一届同学回了母校,坐在一起聊聊十年来的感悟。同时,从年初开始,我们请老师、业界嘉宾、以及校友们,写下项目创办十年来的所行、所思、所感、所悟,为项目生日留下一份珍贵的历史记录。”
周老师介绍,正如新媒体专硕项目早在十年前提出的“跨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联合培养”的核心理念那样,这本书也体现出四大特色:
一是学科融合,除了新闻学院的老师,还有计算机、大数据、信息工程,以及管理学院为项目授课的老师撰写的丰富多彩的教学研究论文。
二是产学结合,包括微博COO王巍、爱奇艺执行总编辑王亮、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李鹏、澎湃新闻总编辑刘永钢等在内的十多位业界翘楚专门结合他们的授课内容撰写了剖析新媒体发展的文章。
三是学子心声,新媒体十年历届的毕业生结合他们的成长经历写下各自的“新莓少年”故事,其中既有本科就读北京大学英文系的“纯文科生”、后来在国际知名技术公司工作多年的归诗卉,也有曾获“荣昶高级学者”并在联合国总部实习、现正“玩转”新媒体创业的伍音璇,有获得范敬宜新闻教育奖新闻学子奖特等奖的刘浏,还有刚刚入职上海广播电视台的新生代主持人冯琳。
四是用作品说话,展示了新媒体专硕同学部分优秀的新媒体作品,其中不少曾获国内外各类奖项。
周葆华介绍,香港城市大学祝建华教授不但多年支持项目建设,这次也专门为本书撰写了题为《从数据化到智能化的新媒体教学:复旦新媒体与城大MACNM之双城记》的文章。作为项目从筹备期一路走来的全程“推手”和“见证人”,周葆华在书中以《跨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联合培养:复旦新媒体专硕人才培养的理念与实践》为题对项目的培养理念和实践做了系统介绍。
内容简介
全书以复旦大学新媒体传播专业硕士项目十年的发展探索为基础,分为“培养理念”“教学研究”“业界分享”“学子心声”和“学生作品”五个部分,全面展现了该项目在新媒体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与经验。
“培养理念”系统阐释新媒体人才培养的“跨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联合培养”的理念;“教学研究”由项目授课老师总结了基于教学过程的实践心得与理论思考;“业界分享”汇聚参与项目建设的众多业界嘉宾对新媒体的洞察与分析,以及对项目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寄语;“学子心声”收录历届毕业生对项目的深情体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媒体的力量与价值;“学生作品”则展示了学生代表性的新媒体作品,不仅是学生才华的集中展现,也是新媒体教育成果的生动注脚。
本书凝聚了项目师生们的辛勤付出与卓越智慧,连接了理论与实践、过去与未来。它为广大关心新媒体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策略的读者,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与启示,助力我们在新媒体的浪潮中把握方向,共创未来。
本书目录
左右滑动查看
本书由师生和业界嘉宾共同完成,既有严谨的学术探讨,又有一线的业界分享;既有真挚的学子心声,更有他们的作品汇集。全书呈现了一群追求卓越且有趣的复旦人,以及敢为人先、不断进取又不事张扬的努力。每个故事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育人案例,一张张鲜活的“自画像”互相掩映,绘成了新一代媒体人茁壮成长的群像。
——裘新教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全国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媒体专硕是国内最早一批开办的新媒体方向的专业硕士。十年来通过自己开创性努力和探索,复旦新闻学院,特别是周葆华教授团队奠定了完善的新媒体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成绩斐然。他们的经验基本形成了新媒体学科交叉、专业融合、人才复合的复旦模式与体系。这本书正是新媒体人才培养复旦模式的精华呈现!值得学习、借鉴和研究。
——胡正荣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如何培养堪当时代大任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专业硕士作为高端应用型人才,正是实现此目标的重要一环,也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人才培养类型。本书记录总结了复旦大学新媒体传播专业硕士项目十年的发展探索,对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如何回应实践关切、打通上下游连接提供了有益的视角,所沉淀的复旦模式足资同业参考。
——周勇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全国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来源:复旦大学出版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