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怀”匠心 ①丨怀化草龙传承人唐春:守护非遗根脉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1 16:51 4

摘要: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每一位怀揣梦想、勇往直前的人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身“怀”匠心》系列采访,讲述这样一群人的故事。他们来自怀化的各个角落,活跃在不同的行业之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匠心”的真谛。

编者按: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每一位怀揣梦想、勇往直前的人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身“怀”匠心》系列采访,讲述这样一群人的故事。他们来自怀化的各个角落,活跃在不同的行业之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匠心”的真谛。

每一位受访者都以其独特的才华和不懈的努力,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成为了怀化这座城市最亮丽的风景线。

红网怀化站与怀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推出《身“怀”匠心》系列,让我们一起聆听那些关于梦想与坚持、挑战与超越的声音,感受怀化这座城市的温度与魅力。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刘顿 梁馨雨 何峰 洪江区报道

每逢春节,在怀化市洪江古商城的青石板巷间,总有一条由糯草与竹篾编织的草龙腾跃翻飞,而在草龙浑身的烛光摇曳中,怀化市草龙传承人唐春目光灼灼,面庞坚毅,一如与草龙结缘的当年。从市级非遗到省级申遗,从默默无闻到被电视剧《一代洪商》点名“出镜”,这位“80后”手艺人用二十年时光,诠释了“工匠精神”在非遗传承中的深刻内涵,也印证了怀化市当地政策对传统技艺的托举之力。

坚守:从漂泊青年到非遗“守艺人”

1984年出生的唐春,自幼与草龙结缘。童年时,爷爷用稻草扎成的简易草龙是他唯一的“玩具”;青年时,他因家境贫困外出打工,但每年春节必返乡参与舞龙活动。2010年,洪江区举办新春舞龙大赛,26岁的唐春组建草龙队参赛,虽未获奖,却坚定了他的信念:“留在洪江,将‘洪江草龙’传承下去,不能让这一独特而古老的文化遗产断在我们这一代。”

为全身心投入传承,他辞去工作,一度陷入无收入、无材料的困境。砍舅舅家的竹子、进深山寻糯草、自学篾编技艺……在家人与街道办的帮扶下,他进入沅江路文化站工作,月薪微薄却支撑起草龙制作的开销。2011年,“洪江草龙”成功列入怀化市级非遗名录,唐春的名字自此与这项技艺紧紧相连。

创新:传统工艺的现代“焕新术”

“工匠精神不仅是坚守,更是突破。”唐春介绍,传统草龙以纯草扎制,易损且造型简陋。于是,他引入篾编技艺,用竹篾为龙骨、铁丝加固,历经百余次改进,使草龙兼具韧性与美感。此外,他创新设计“香火龙”,在龙身插蜡烛、燃香火,舞动时需精准控制力道以防烫伤观众,将技艺难度推向新高度。

为扩大影响力,他开设草龙制作培训班,并带领团队参与“洪福洪江”春节活动。2018年,《一代洪商》剧组借其草龙拍摄,虽因技术门槛未能呈现完整片段,却让“唐家草龙班子”名声远播。唐春感慨:“舞草龙不仅是技艺,更是文化的魂。”

未来:让草龙“舞”向更广阔的舞台

近年来,怀化市推出一系列政策,为非遗传承注入活力。2023年,怀化市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考核中,“龙舞”相关项目获重点关注。洪江区工委亦将草龙纳入“洪江年”文旅品牌,组织22支特色舞龙队巡游,并推动“请龙”“收龙”等民俗仪式复苏。唐春表示,政策支持让草龙从街头表演升级为文化IP,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加入。

“所以,尽管面临机械化收割导致糯草稀缺、舞龙人才断层等挑战,我仍然充满信心。”

唐春告诉记者,他计划结合短视频平台推广草龙文化,并探索“非遗+研学”模式。2024年,怀化市提出“非遗活态传承行动计划”,拟设立专项基金扶持手工艺人,这让他对申遗省级成功更具期待。

“草龙是洪江人的精神图腾,只要还有人愿学,我就会一直扎下去。”唐春抚摸着龙头上斑驳的竹篾,眼神灼灼。这条承载百年乡愁的草龙,正以“工匠精神”为翼,在政策春风中飞向更远的天地。

来源:红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