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三鲜豆皮成了“世界的味道”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1 17:22 5

摘要:20世纪70年代出生于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的潘希忠是一名资深越野发烧友,在国内越野圈被称为“车神老潘”。多年来始终热爱越野的他喜欢驾驶越野车驰骋于荒郊野外,养成了敢于挑战的性格。

以“皮薄浆清、外脆内糯”著称的武汉传统小吃三鲜豆皮,在一位跨界创业者手中,正“书写”着从街头早餐店到世界餐桌的传奇。

从越野赛道到豆皮工坊

20世纪70年代出生于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的潘希忠是一名资深越野发烧友,在国内越野圈被称为“车神老潘”。多年来始终热爱越野的他喜欢驾驶越野车驰骋于荒郊野外,养成了敢于挑战的性格。

2015年,潘希忠的人生轨迹迎来戏剧性转弯,他因为一碗豆皮与武汉传统美食结缘。那年,车友群里有一名车友经营着一家豆皮店,潘希忠去品尝几次后感觉味道好,于是在武昌投资开了一家豆皮工坊,专门用来研发武汉豆皮的标准化流程。

制定豆皮制作32道标准工序

2016年,武汉本地企业中百集团布局城市便利店,需要供应本地特色小吃。潘希忠与中百集团沟通后,于2017年投资500多万元在江夏区黄家湖大道旁的中百生鲜物流园里开办了一家食品工厂,专门生产三鲜豆皮,为市内众多便利店提供配送服务。

此前,武汉豆皮大都是依托早餐店进行作坊式制作,现做现吃,没有标准化、批量化、工厂化生产的先例。武汉三鲜豆皮以“鲜肉、冬笋、香菇”三鲜而得名,其外层用绿豆、大米磨浆,加入鸡蛋摊成金黄色薄皮,内裹糯米和鲜肉、香菇、笋丁等馅料,制作时讲究“皮薄、浆匀、火候准”,成品色泽油亮、层次分明、外脆内糯、咸香鲜美。从米浆制皮到珍珠糯米蒸制,从三鲜馅料配比调味到豆皮摊制、分装、速冷、预包装等,潘希忠为工厂化豆皮制作制定了32道标准工序,创建了一套豆皮行业生产标准,并通过了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审定,形成企业独有的产品标准代号。

蛋皮制作工序曾让潘希忠尝尽苦头——他辗转山东省6家煎饼机生产企业采购设备,试验蛋皮量化制作,却因豆皮与煎饼在制作工艺细节上的不同而最终回归手工制作;还有一个难题是,32道标准化工序的建立需要平衡传统工艺与现代食品科学。秉承“良心做食品、诚心做生意”的初衷,潘希忠拒绝在豆皮成品中加入任何防腐剂。他和同事们借助中百生鲜物流园内的共享化验室等设施,倒逼出“真空锁鲜+氮气保鲜”创新方案,确保豆皮在保质期内新鲜。

把豆皮端上世界餐桌

凭借可口的味道、良好的口碑,潘希忠的食品工厂生产的武汉三鲜豆皮先后成为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武汉网球公开赛、武汉马拉松等大型赛事的专供特色小吃。

从2024年初开始,潘希忠带着他的武汉豆皮在多个电商平台上注册开店,在生产车间开设实景直播,并设置专用“云仓”。经过一年推广,他的武汉豆皮成为在外打拼的很多湖北老乡寄托乡愁的一种实惠选择。

今年初,一名专营北美华人商超的商人通过网络平台联系潘希忠,采购了1万份武汉豆皮。豆皮被寄达后,当地华人一抢而空。这名商人当即下单再次订购。3月中旬,一份通过电商平台由墨西哥发来的订单让潘希忠信心倍增:“虽然地方特产认知度偏低,但只要我们坚持专注、专业,在‘冷门赛道’上也大有可为。”

8年里总共近2000万份销售量、40万份电商年单的背后藏着动人的故事:军运会运动员村的早餐供应单上,武汉豆皮首次成为国际赛事指定餐品;加拿大多伦多市的华人超市里,真空包装的豆皮成为游子们的乡愁“解药”。当北美客户下单的邮件点亮屏幕,上午8时身处生产线的潘希忠露出了微笑——那些在化验室里反复调试配方的日日夜夜终于酿成了“世界的味道”。

目前,潘希忠和同事们正在研制自动摊皮机,探索着武汉传统小吃的无限可能。

来源:长江新闻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