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人身上的毛病,大多数时候不是忽然冒出来的,而是早早地就写在了脸上、皮肤上,甚至指甲上。
很多人去医院查微量元素,花几百块测血清,结果一堆数据看得一头雾水。
其实不少症状早就“露马脚”了,只不过大家太习惯了,根本没当回事。
拿锌来说吧,身体要是缺了这个家伙,指甲基本上第一个就给你发信号。
指甲上的横纹、白点、易裂,很多人以为是缺钙,或者干脆说是“手干”,抹点护手霜了事。
实际上这些看着不起眼的小表现,很可能就是缺锌的征兆。锌是干嘛的?
它是体内上百种酶的活化因子,很多细胞的“老大”级营养素。
但凡是细胞更新快的地方,比如指甲、头发、皮肤,一旦缺锌,影响最直接。
指甲长得慢、边缘不平、颜色发灰,甚至一点点小磕碰就裂,这些通通和锌有关系。
世界卫生组织一项统计显示,全球将近1/3人口都处于潜在的锌缺乏状态。
其中老年人和儿童最多,特别是亚洲地区,普遍饮食结构中含锌偏低,容易造成慢性缺乏。
有人会说,那是不是指甲上有白点就一定缺锌?
也不尽然。但有个规律,大部分缺锌的指甲,都会出现那种“横着的沟”,摸起来有点粗糙,光线打过去也不平整。
这是因为甲床细胞合成角蛋白的速度变慢了,像是做蛋糕时奶油没打好,表面就起褶皱了。
有研究把200个指甲异常者和200个正常人对比,结果发现前者血清锌浓度低于正常下限的人数是后者的3.4倍。
这不是巧合,而是长时间缺锌后细胞合成功能出问题的直观表现。
锌这种东西,流失也挺快的。
人一紧张,体内就动用锌去对抗氧化;发烧、感冒,免疫系统一上线,也得靠锌撑场面;青少年发育期、大量出汗、饮食清淡、节食减肥,都会让锌悄悄跑掉。
不用多,哪怕每天摄入少个3~5毫克,一个月下来,身体就开始“掉链子”了。
有个实验很典型:研究人员给一组健康青年每天摄入锌20毫克,另一个组每天只给10毫克。
三个月后对比发现,低锌组的头发稀疏率升高了30%,口腔溃疡发生率是对照组的两倍。
光看这个就知道缺锌有多折腾人了。
说到锌严重缺失的表现,不只是指甲这么简单。整个人都会出现一些看起来没啥大事但总是“没对劲”的问题。
第一个最容易被误解的就是“嘴里没味儿”。
有的人吃饭觉得啥都淡、饭没香,拼命加盐,结果越吃越没滋味,还以为是年纪大了味觉退化。
实际上,味蕾细胞更新速度很快,对锌依赖特别大,一旦缺锌,味觉变钝是最早期的信号之一。
日本曾有一项对1200名味觉障碍患者的调查,其中高达63%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清锌不足。
这种味觉变淡不是老了,而是身体在抗议:“缺料了,味觉造不出来了。”
第二个比较怪的症状是“伤口老不见好”。
有的人就是磕破个皮,过了十几天还红着肿着,涂碘酒也不管事,还老复发。
其实组织修复本来就需要大量的锌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白细胞的功能、细胞分裂这些事都少不了锌。
如果锌不够,伤口就像少了工人的工地,围挡挂着,活就是没人干。
有个病例很典型,一个糖尿病患者足部溃疡久治不愈,后面查出是重度缺锌,补了三周锌之后愈合速度明显加快。
这说明锌不仅仅是抗炎,它是伤口修复整个流程里的“调度员”。
再一个表现,是很多人不拿当回事的“晚上掉头发”。
掉发本身不稀奇,关键是夜里掉得多,早上一枕头都是。
有些人刚洗完头,地上全是头发,吓得不敢再洗。
其实头发也讲究营养,尤其是毛囊细胞,更新特别快,缺锌的影响特别敏感。
德国一项皮肤科报告指出,近一半斑秃患者在发病前存在锌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补锌后60%的患者症状有所缓解。
不是说锌能长发,而是它能让头发“活得正常”,不是一惊一乍地脱落。
最后一个表现,说出来可能有点怪,但是真实存在——经常莫名其妙地“发呆走神”。
有的人正在说话,突然卡壳,不记得自己说啥;还有些人手里的钥匙找了十几分钟,其实就在眼前。
大家以为是老年痴呆早期,其实不完全是。
锌是神经递质调节中的重要因子,它和谷氨酸、GABA的转化有关,尤其对海马区影响大。
缺锌时神经传导效率变差,注意力就容易分散。
美国一所大学对老年人认知能力的横断研究里提到,血清锌浓度较低的人群,在短时记忆和反应速度测试中得分普遍偏低。
换句话说,锌不够,脑子也“锈住”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补锌这事也不是瞎补。
很多人一听说缺锌,赶紧去药店买锌片,或者猛吃牡蛎、动物肝脏,结果没控制量,补得太猛,把胃吃坏了。
锌摄入量要有度,成人每天15毫克左右就够了,超过50毫克长期吃反而会抑制铜吸收,引起贫血、白细胞减少,得不偿失。
尤其老年人本来肠道吸收就差,盲目大剂量补充还容易刺激胃黏膜,弄不好反倒得个糜烂性胃炎。
更重要的是,锌要从“吃得进去”变成“用得起来”,这中间关键是肠道。
肠道黏膜要健康,菌群得稳定,才能吸收得了锌。
有人锌吃了一年,血清浓度还是低,就是肠道炎症反复,把吸收功能搞坏了。
这时候不是缺锌,而是“吸收障碍”。这种情况补再多也白搭,反倒得先调理肠道。
多吃点发酵食品,比如酸奶、纳豆、泡菜,少吃点精制糖和油炸的,恢复肠道活力,锌才能慢慢运转起来。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林福龙.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proGRP、ANGPTL8及铜/锌比值与血管钙化的关系探究,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10-10
来源:梁医生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