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观点指数(GDIRI)近日,合生商业旗下北京超极合生汇宣布,其原计划2024年10月开业的西区最终定于今年3月28日开业,这意味着东区开业一年后,超极合生汇即将合体。
观点指数(GDIRI) 近日,合生商业旗下北京超极合生汇宣布,其原计划2024年10月开业的西区最终定于今年3月28日开业,这意味着东区开业一年后,超极合生汇即将合体。
资料显示,北京超极合生汇商业分两期,一期西区16万平米,二期东区30万平米。其中,东区已于2024年开业,近日宣布开业的为原永旺国际商城购物中心改造而来的西区,整体入市后,该项目将成为46万平米的超大型商业体。
据观点指数了解,超极合生汇是合生商业继合生汇、合生新天地、合生广场之后开拓的最新商业产品线,目前已落地北京、上海。
定位上,该产品线规划“一城一座”,目前主要选址在一线城市,定位为大型泛文化体育娱乐社交商业综合体。作为大体量商业,据称北京超极合生汇可视为 “年轻版”合生汇,更注重运动与文化类消费。
观点指数认为,从项目理念上来看,这类商业定位更丰富的业态、更大的空间,希望能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购物社交体验,对于市场有一定的关注度和吸引力。
但需要关注到,大体量也意味着会面临更大的市场考验。一般情况下,体量大业态多,容易带来定位模糊、业态经营混乱、空间利用率低等问题;其次位置优势相对较弱,大多位于城市郊区,以周边客群为主,消费力相对有限。
从地图上看,北京超极合生汇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南大门,邻近北京海淀中关村核心区域,在地铁昌平线生命科学园站旁,附近还有8号线、13号线与项目连通。
常住人口方面,项目所在的昌平区有212个居民区,230万常住人口,覆盖京北科技从业者、高收入家庭及年轻潮流群体,这将为其提供多元的消费需求。但也需考虑到固定消费客群转化有限的问题。
细分客群需求上,项目位于科学城与回天地区交界的北清路枢纽,满足这两大板块的客群需求,无疑是重点。
其中,科学城板块以合成生物制造、低碳能源等产业的高净值科研人群为主,应满足这类客群对于品牌首店、品质餐饮等的高端消费需求;回天地区则以20-45岁新中产人群为主,满足他们对社区商业与体验业态的家庭消费需求是关键。
打造方向上,北京超极合生汇东区以“超极好玩儿”为核心,引进更多青年客群喜爱的品牌及业态;西区则以“超极好逛”为思路,将引进国际知名零售品牌、高级化妆品、新能源汽车、高端餐饮等业态,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京北大体量商业体的空缺。
品牌引入方面,即将开业的超极合生汇西区引进了多家童装零售品牌,如NIKE KIDS、new balance kids等,以及糖果梦乐园、飞越极速空间9D飞行影院等体验空间。
观点指数认为,就现有的品牌组合来看,超极合生汇虽形成了零售、餐饮、体验三大业态矩阵,现有品牌超300个,但从品牌独特性和量级来看,并未有明显优势,区域首店约 为20%。
如高端消费场景主要依赖POOPOSUPER艺术潮牌等小众限量合作款,吸引力有限;品质餐饮整体以大众化连锁餐饮为主,高端餐饮占比不足。
项目表现上,市场数据显示,率先开业的东区首年累计客流量近千万人次,总销售额近7亿元,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如与同样位于北京的朝阳合生汇这类成熟核心商圈项目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后者2024年的销售额为75亿元。
此外掉铺率问题也值得关注,如东区开业以来,部分店铺因经营压力关闭。据市场数据,开业以来至少有超过30家门店关闭,以餐饮类居多。
将视角放宽,对北京超极合生汇来说,除自身运营上面临的问题外,来自同行的挑战和压力也不可忽视。
据观点指数了解,北京超极合生汇同区域内,头部企业华润、大悦城和万达分别打造有西三旗万象汇、海淀大悦城和沙河万达广场,且同样能满足周边客群的日常消费需求。
此外,大体量商业优势也并非独家。北京的大体量商业体并不止超极合生汇一家,如王府井旗下位于北京东部通州区的湾里,商业总体量约48万平米,同样定位为超级商业娱乐综合体,且毗邻北京环球影城。
更重要的是,作为运营方的合生商业目前整体商业实力仍待提升,其商业项目众多,但表现突出的较少。
数据显示,合生商业重点布局一线城市,覆盖商业综合体、写字楼、酒店公寓等多业态,在营项目包括北京朝阳合生汇、上海五角场合生汇、成都温江合生汇等。
不过除北京朝阳合生汇和上海五角场合生汇有不错的市场表现外,其余商业项目都较为一般。这也折射出其项目的成功,更大程度上依赖入场先发优势。
对大体量商业开发运营而言,企业需具备较强的品牌资源号召力、空间体验规划能力等,在这些方面,合生商业还需要积累更多的经验。
观点指数认为,后续北京超极合生汇的运营,对于尚处成长期的合生商业而言,仍是不小的“超极”难题。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来源:观点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