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靖安:党旗漫卷绿秧间 干群同心谱新篇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1 17:45 4

摘要: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江西省靖安县的稻田里已是一片繁忙。秧苗初绽,一场由党员干部参与、科技与温情交织的春耕“交响乐”正在上演。这片土地上的每一帧画面,都在诉说着“红色引擎”驱动下的春耕新故事。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江西省靖安县的稻田里已是一片繁忙。秧苗初绽,一场由党员干部参与、科技与温情交织的春耕“交响乐”正在上演。这片土地上的每一帧画面,都在诉说着“红色引擎”驱动下的春耕新故事。

春潮涌动党旗红,织密组织“保障网”

春耕画卷徐徐展,党旗所指即所向。靖安县压实工作责任,落实“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制构建起“县统筹、乡调度、村落实”的立体化春耕保障体系。高湖镇创新推出“网格化助耕”模式,30名党员干部联合50名网格员走村入户,将惠农政策化作700余份“春风信笺”,更在“群众说事日”开设6场“田间课堂”,让政策解读与泥土芬芳交织成诗。香田通过“春耕议事厅”,汇聚种粮大户与农资企业智慧,16条“金点子”化作10余项惠民实策,让党组织成为田野上的“定盘星”。

党员干部的足迹是春耕最生动的注脚。在双溪镇,由党员干部与农技专家、乡土人才组成的“科技轻骑兵”,穿梭于460亩早稻田监测苗情,手把手指导农户防虫害、调肥水,“农时不等人,咱们得把技术送到农户心坎上!”党员老舒的叮嘱,成了田间暖心的“春耕号角”。

科技新雨润青禾,智绘田野“未来图”

当无人机掠过的天空,螺旋桨搅动的不仅是肥料,更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跃升的澎湃动能。高湖镇西头村300亩油菜田里,无人机以每小时80亩的效率精准追施尿素与复合肥,较人工效率提升数十倍。“以前3天才能完成的施肥,现在2小时搞定!”农户老李感慨道。该镇还引入物联网墒情监测系统,实时分析土壤湿度、肥力数据,为3000亩农田定制“数字施肥方案”。

科技赋能不止于机械革新。水口乡党委组织党员干部动态监测2000亩农田的种子化肥储备,精准调运农资;高湖镇结合地理气候优势,推广“稻药轮作”模式,推动1000余亩“稻药轮作”示范基地建设,改变收割后田地荒芜的传统种植结构,确保冬种泽泻增收,夏播水稻改良土壤,生态与经济双赢的“绿色账本”越算越明。从“望天收”到“科技兴”,靖安的田野正书写着“藏粮于技”的新篇章。

心手相连润沃土,共筑民生“连心桥”

春耕一线,党员干部化身“全能服务员”。仁首镇组建“春耕先锋队”,邀请农科院专家开设育苗、选种等培训10余场,覆盖300余户,解决技术难题14个。农户张阿姨在培训后迅速将所学内容实践起来,出苗率得到有效提升。宝峰镇联合公安、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农资专项检查3次,查获劣质种子120公斤,民警更在田间开设“反诈课堂”,用“土味案例”揭露“假补贴”“假项目”骗局,守护农户“钱袋子”

雷公尖乡的“农机诊疗队”则成为春耕安全守护者。党员志愿者为10余户种粮大户的拖拉机、插秧机提供“体检”,排查隐患23处,并通过现场演示教会农户操作自动驾驶农机。种粮大户老王指着新购置的机器说:“多亏了党员干部帮忙申请了2万元补贴,让我能及时购置上机器!”这些沾露水、带泥土的温情实践,恰是干群共绘春耕图的最美注脚。

从无人机划过的科技弧线到田埂课堂的答疑声,从稻田上的机械轰鸣到农户账本上跳动的增收数字,靖安县的春耕图景里,党旗红始终是最亮眼的底色。党员干部将继续以“科技之智”与“为民之心”,让每一寸土地都迸发希望,每一株秧苗都承载幸福,在赣鄱大地上持续书写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

来源:中国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