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报道|温暖汉寿 幸福落地——汉寿以民生之笔描绘宜居宜业新画卷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1 18:44 3

摘要:围墙拆了,绿意透了,路变宽了,车好停了;孩子的餐盘里多了一颗鸡蛋,老人的饭桌上添了一碗热汤,奔波的劳动者有了歇脚的地方……治理有力度,服务有温度,城市才有归属感。

原载于《湖南日报》2025年3月21日第10版

这些年,汉寿的温度,藏在最细微的改变里。

围墙拆了,绿意透了,路变宽了,车好停了;孩子的餐盘里多了一颗鸡蛋,老人的饭桌上添了一碗热汤,奔波的劳动者有了歇脚的地方……治理有力度,服务有温度,城市才有归属感。

在打造民生实事“七张名片”的基础上,汉寿县持续拓宽民生半径,让幸福触手可及。一场场民生行动悄然发生,可见的变化、可感的温暖、可触的幸福,正在这座城市落地生根。

汉寿县龙珠湖公园

2024年3月23日,汉寿县举行“你服务,我保护”共创平安汉寿活动现场会

改造前的货栈小区

改造后的货栈小区

2024年5月10日,汉寿县召开“走进汉寿 办事无忧” 涉企行政审批全程代办动员大会

汉寿县城东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让生活更美好:

出行无忧,宜居可感

清晨,阳光透过街头公园的绿意洒落在城市的每个角落,骑着共享电动车的年轻人轻松穿行,行人沿着整洁的人行道漫步,偶尔停下脚步,在新添的长椅上歇息片刻。如今的汉寿,人与城市的关系被重新定义。

“以前屋前是堆积如山的建筑垃圾,还有人在空地上种菜,一到夏天臭气熏天。现在拆了围墙,建了公园,环境好了,幸福感也提升了。”站在家门口,家住城北社区的戴胜利感慨万分。

从封闭到开放,从杂乱到整洁,汉寿正在从“有界”走向“无界”。不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是社区街巷、公共服务场所,一场“拆围透绿”行动打破了空间边界。数据显示,自2022年以来,汉寿县共拆除115处围墙、复绿9万多平方米、打通连片老旧小区、增设休闲广场、停车场,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见景,走进一座更宜居的城市。

过去“看得见却进不去”的公共资源,如今真正融入了市民生活。曾经上班要绕远路的刘先生,如今能轻松穿过县政府,直达对面的市民广场,“心情也跟着敞亮了。”

老旧小区改造同步推进,居住环境焕然一新。过去,楼道斑驳、管线裸露、路面坑洼,私搭乱建挤占了公共空间;如今,破损的庭院道路铺上了柏油,楼房外墙粉刷一新,监控设备、广播系统等一应俱全。“拆了一堵墙,小区的空间大了一倍,空气都流通了!”居民刘女士由衷感叹。曾困扰几十年的管网老化、渗水问题,也在改造中得到彻底解决。

生活的细节被重新梳理,空间的价值被重新赋能。

2020年6月前,汉寿城区19个堵点成为交通瓶颈,每逢早晚高峰,车辆乱停、道路拥堵,行人和非机动车在夹缝中穿行。如今,汉寿充分利用边角地、机关院落、老旧小区改造腾出的空间,划定公共停车区域,推动停车资源公平共享。目前,全县已新建33处停车场、1处大货车专用停车场,新增1.2万个机动车停车位、1.3万个非机动车停车位,且全部免费。“停车焦虑”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更顺畅、更有序的出行体验。

让守护更有力:

扶弱济困,温暖同行

民生的温度,不止于灯火通明的街道,还要照亮那些角角落落。

汉寿县西湖小学的食堂里,小轩(化名)捧着热牛奶和鸡蛋,笑得像个小太阳。曾经因贫困而瘦弱的他,如今面色红润,课堂上精力充沛,体育课上也跑得更快了。他的日记本里藏着秘密:“热乎乎的鸡蛋真香,乳白色的鲜奶真甜……原来,被关爱的滋味是这样的。”

一杯牛奶,一颗鸡蛋,看似简单,却是汉寿县“营养关爱”行动带给5386名困境儿童最实在的守护。残疾学生、脱贫户子女、监测户子女、低保户子女、特困供养户(含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五类儿童,在校期间每天都能免费领取一份营养加餐。这场持续推进的温暖行动,正在悄然改变着孩子们的成长轨迹。

未成年人的未来,不止于温饱,还需要更长久的陪伴。

3公里外,汉寿县爱心学院,书法课的墨香弥漫。13岁的小文(化名)在这里找到了新家——她是集中供养的135名孩子之一。在这里,孩子们每天早上乘坐校车前往县龙池实验中学或附属小学上课,晚上放学回学院吃晚餐,在学院老师的辅导下完成作业。周末,学院还会开设音乐、美工、书法等艺体课程,让孩子们在知识之外,找到兴趣与热爱。

这份守护,不仅点亮孩子们的未来,也稳住了一个个风雨中的家。

汉寿县龙潭桥镇的张梅(化名)曾因精神分裂症一度失控,险些伤害自己的孩子。如今,在医疗团队的定期送医送药和丈夫的悉心照料下,她的病情稳定下来,甚至重新走进工厂,恢复了正常生活。“这不仅是药,是救命稻草。”她的丈夫激动地说。

在汉寿,“不断药”就是“不断救”。县里专门组建3支医疗服务队和26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每年为近4000名精神障碍和抑郁症患者送医送药上门,用实际行动守护每一个濒临崩溃的家庭。

让治理更贴心:

高效服务,善意相伴

治理的深度,在于每一次精准服务的抵达。

“发条微信,代办员就上门办妥了公司社保和医保账户开户资料的提交与审核!”常德市科锐菲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周柏芳激动地说。2024年5月以来,汉寿县推出“涉企政务服务全程代办”,将政务大厅“搬”到企业门口。35名专兼职代办员组成“尖兵连”,116项可现场受办事项到企业受理后30分钟办结,213项可现场受理不可现场办结事项到企业受理后24小时办结,连华乐食品恢复生肉冻品出口新加坡,也能赴省进京全程代办。截至3月14日,该服务累计受理2310次,“走进汉寿,办事无忧”从口号变为口碑。

前不久,汉寿县引入DeepSeek大模型,通过“汉寿在线AI小助手”,打造智能化政务服务咨询大厅,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程智能导办,精准引导企业“一键申报”,实现全程代办数字化水平大幅提升。如:企业咨询开办餐饮店流程时,系统能在秒级内整合经营许可、消防安全等跨部门信息,生成个性化的办理方案,将传统多环节、多部门的咨询响应压缩至即时响应、精准反馈。对于个体工商登记、异地转诊备案等高频业务也能实现精准秒级响应,政务服务正加速迈入数智新阶段。

高效之外,更有坚实保障。2024年1月,外卖员梁某深夜送餐途中,被一辆无证超速车辆撞击身亡,引发社会关注。同年5月,该案公开宣判,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职能部门负责人及新就业群体代表等180余人旁听庭审。经汉寿县新就业形态行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帮助维权,赔偿金追加至105万元,肇事者金某获刑两年六个月。这起案件是汉寿县推动“你服务,我保护”专项行动的缘起。案件剖析后,相关部门认识到,新就业群体在权益保障和经济收入上仍属弱势,需要社会更多关注和支持,政府必须积极行动,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和生存处境。

专项行动随即展开,汉寿县建立“打防并举、行专调处、交通畅安、小区协同、职业发展”五项保护机制,严打欺凌、恶意欠薪、职业歧视等行为,全力为新就业群体“壮胆撑腰”。同时,全县83个“平安驿站”、7处“爱心驿站”提供休憩、饮水、充电、法律援助等服务,并通过法治讲座、工会对接等方式,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治理的温度,最终还是落在饭碗里。“80岁以上老人免费中晚餐”,让城市的善意延伸到最年长的群体。每天中午和晚上,社区食堂都会准时为老人提供热乎乎的饭菜,确保他们能吃上一口安心饭。80岁的张奶奶端着一碗炖鸡汤,脸上满是满足:“老了,有人管饭,日子就有了盼头。”如今,日间照料中心成了老年人的第二个“家”,每天两顿饭,热腾腾的菜肴上桌,还有工作人员陪伴聊天,送饭到手。

围墙倒了,心墙也倒了;数据跑了,群众就不用跑了……民生之路,脚步不停。

有人问,一座城市最好的民生政策是什么?答案其实很简单: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有人会站出来;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一条路能走通。汉寿这条路,正越走越宽。

来源:常德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