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 晚会曝光行业乱象,消费者权益如何保护?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1 19:15 4

摘要:今年的3·15 晚会,以 “共铸诚信 提振消费” 为主题,将公众视线聚焦在那些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上。从脏、乱、差的卫生巾生产垃圾流入市场,到未灭菌却虚假标注消毒处理的一次性内裤,再到家电维修平台的坑骗套路、虾仁增重乱象、电线电缆造假等问题,桩桩件件都刺痛


今年的3·15 晚会,以 “共铸诚信 提振消费” 为主题,将公众视线聚焦在那些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上。从脏、乱、差的卫生巾生产垃圾流入市场,到未灭菌却虚假标注消毒处理的一次性内裤,再到家电维修平台的坑骗套路、虾仁增重乱象、电线电缆造假等问题,桩桩件件都刺痛着消费者的心,也严重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这些被曝光的问题,看似五花八门,但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症结”—— 产品信息不透明,消费者难以辨别真伪和质量优劣。


为什么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

利益驱动:暴利诱惑

1.低成本高利润的“黑产逻辑”

造假的毛利率远高于正品的利润率。假设一罐仿冒成本仅30元的假奶粉,贴上伪造标签后售价可达300元,利润超10倍,导致违法者铤而走险。

2.灰色产业链的“模块化分工”

造假已形成专业化链条:包材印刷、防伪标签仿制、物流“洗白”、线上刷单等环节环环相扣。

技术博弈:防伪手段与伪造手段的“猫鼠游戏”

1. 传统防伪技术易被破解

静态二维码、激光标签等单一防伪方式,易被高精度扫描设备复制。

2. 数字化防伪普及率不足

国内采用区块链、AI验真等数字化溯源技术的企业较少,大量商品仍依赖纸质标签,给造假留下空间。

市场环境:信息不对称与消费心理漏洞

1. 消费者“知假买假”

部分群体因价格敏感主动选择假货(如奢侈品A货市场),或通过非正规渠道购买(如微商、拼单群),形成灰色需求市场。

2. 下沉市场监管盲区

农村集市、城乡结合部小商铺等渠道监管薄弱,成为假货“重灾区”。

治理难点:跨境化与隐蔽化的新挑战

1. “境外镀金”式造假升级

假货通过跨境物流“一日游”获取海外单据,摇身变为“进口正品”。

2. 直播电商的“流量掩护”

短视频平台“限时秒杀”“工厂直供”等场景中,主播通过话术误导(如“海关罚没品”“尾单清仓”),利用消费者冲动心理快速销假,事后下架链接逃避追责。

破局假冒伪劣现象:技术防御+监管升级+消费者觉醒

技术革新

①区块链溯源:构建分布式账本,确保全链路数据不可篡改。

②AI 图像识别: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自动识别假货特征。

③全链路数字化:从原料到终端数据的全链路数字化管理,及时获取假冒伪劣产品预警。

监管升级

①智能监管:借助大数据分析异常交易行为。

②信用惩戒:将造假企业纳入失信黑名单。

③举报奖励:设立举报奖励基金,提高公众参与度。

①数字工具:开发官方认证查询通道(公共平台)。

②场景体验:在商场设置防伪科普互动区。

③保险保障:推出“正品险”服务,让消费者无后顾之忧。

3·15 晚会是一次对消费市场的集中审视,它让我们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作为品牌企业,应积极引入全链路数字化管理系统,提升自身产品管理水平,树立诚信经营的品牌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作为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要养成扫码溯源的习惯,通过了解产品信息,做出更加明智的消费选择。同时,如果发现产品存在问题,要及时向企业和监管部门反馈,共同维护良好的消费环境。

兆信科技愿意与广大企业和消费者携手共进,不断完善防伪溯源技术,让每一个产品都能做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质量可控、责任可究,为“共铸诚信 提振消费”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消费者在每一次购物中,都能安心与放心。

来源:兆信科技PanPas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