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佐|浅论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构筑消费权益保障体系的基石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1 20:28 4

摘要: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作为全球消费者共同关注的重要节点,是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关键象征。在当今经济格局中,消费市场蓬勃发展,消费者已然成为经济活动的核心驱动力之一。然而,消费领域侵权现象屡禁不止,从商品质量瑕疵到服务欺诈,从虚假宣传到信息泄露,这些问题不仅直接损

浅论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构筑消费权益保障体系的基石

作者 王开佐

浅论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构筑消费权益保障体系的基石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作为全球消费者共同关注的重要节点,是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关键象征。在当今经济格局中,消费市场蓬勃发展,消费者已然成为经济活动的核心驱动力之一。然而,消费领域侵权现象屡禁不止,从商品质量瑕疵到服务欺诈,从虚假宣传到信息泄露,这些问题不仅直接损害消费者的经济利益与身心健康,还严重扰乱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阻碍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深入探究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对消费市场的深远影响,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历史演进

1.1 、早期消费者权益困境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萌芽阶段,市场机制尚不完善,消费者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信息传播渠道有限,消费者获取商品信息的途径匮乏,导致买卖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同时,商品生产标准缺失,市场上商品质量良莠不齐。部分不法商家受利益的驱使,频繁实施诸如以次充好、短斤少两、虚假标价等商业欺诈行为。而彼时,消费者不仅维权意识淡薄,更缺乏有效的维权途径与手段,面对权益侵害往往只能无奈忍受。

1.2 、3·15的起源与成长轨迹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设立,标志着消费者权益保护事业迈入全新阶段。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当时,消费者权益运动在全球范围内风起云涌。随着民众消费意识的觉醒,人们逐渐认识到消费者作为庞大群体的重要经济地位与社会影响力,开始积极组织起来,通过各种形式争取自身的合法权益。1983年,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将每年的3月15日确定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此后,3·15逐渐成为全球消费者共同的节日,各国纷纷围绕这一节日开展丰富多样的纪念活动、宣传教育活动以及执法监督行动,有力地推动了全球消费者权益保护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二、3·15在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核心作用

2.1 、媒体曝光与社会监督的协同效应

3·15晚会作为3·15系列活动的核心组成部分,凭借媒体强大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对不良商家的侵权行为进行深度曝光。这种曝光犹如一记重拳,迅速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强烈反响。例如,2021年3·15晚会曝光某知名汽车品牌存在变速箱故障频发,但厂家故意隐瞒缺陷、拖延处理的问题。节目播出后,该品牌股价大幅下跌,消费者投诉量激增,舆论压力如潮涌般袭来。在强大的社会舆论监督下,该品牌最终不得不宣布召回问题车辆,并投入大量资金改进生产工艺与质量检测流程。这一案例充分彰显了3·15晚会媒体曝光的威慑力,不仅直接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对整个行业起到了警示与规范作用,促使企业更加重视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

2.2、 法律援助与权益保障的法律支撑

在3·15的持续推动下,各国政府纷纷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工作,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历经多次修订,进一步明确了消费者的权利与经营者的义务,加大了对侵权行为的惩处力度。同时,消费者协会等社会组织在3·15期间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消费者提供专业的法律援助服务。比如,某消费者在购买到假冒伪劣化妆品后,皮肤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在当地消费者协会的帮助下,依据3·15期间宣传普及的法律知识,该消费者向商家提出合理索赔,并通过法律途径成功维权。这一案例表明,3·15不仅推动了法律制度的完善,更为消费者在权益受损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法律救济渠道,增强了消费者的维权信心与底气。

2.3 、教育宣传与意识提升的长远影响

3·15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全方位开展消费者教育宣传活动,向广大消费者普及消费知识、维权技巧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例如,每年3·15期间,各地社区、学校、商场等场所都会举办形式多样的消费知识讲座、宣传展览等活动。一些社区邀请专业律师为居民讲解常见的消费陷阱与防范方法,如网络购物中的虚假促销、合同霸王条款等问题;学校则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等活动,向学生传授理性消费、正确维权的理念与方法。这些宣传教育活动有效地提升了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辨别能力,使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能够更加理性地做出决策,避免陷入消费骗局,从源头上减少权益受侵害的风险。

三、3·15对市场秩序的积极维护

3.1 、驱动企业诚信经营的内在动力

3·15的严格监督与广泛宣传,促使企业深刻认识到诚信经营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诚信经营的企业能够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与口碑,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与经济效益。反之,不诚信的企业将遭到消费者的唾弃与市场的淘汰。根据某市场研究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过期的汉堡王、敌敌畏海参。山东即墨是我国主要海参养殖区域之一,据央视报道,恒生源海参养殖基地内的养殖户承认,为了清除不利海参生长的其他生物,经常要用到敌敌畏,“敌敌畏,一个池子用三四箱,鱼虾都死了。另则报道,在山东即墨,使用敌敌畏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山东即墨海参养殖户承认经常要用到敌敌畏。在3·15晚会曝光相关行业问题后的一年内,消费者对诚信经营企业的产品购买意愿大幅度提升,而被曝光企业的市场份额普遍下降。许多企业在3·15的影响下,积极主动地建立健全售后服务体系,加大产品研发与质量管控投入,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与期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净化市场环境的关键举措

通过对侵权行为的严厉打击与公开曝光,3·15有力地净化了市场环境,维护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以电商领域为例,3·15期间对网络购物中的虚假宣传、假冒伪劣商品等问题的曝光与整治,促使电商平台加强对商家的监管力度,提高入驻商家的门槛与资质审核标准。这使得遵守法律法规、诚信经营的企业能够在更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中发展壮大,推动整个市场向高质量、规范化方向发展。同时,市场环境的净化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消费选择,提升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与满意度。

四、3·15面临的时代挑战与未来展望

4.1、新消费模式带来的严峻挑战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消费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购物、直播带货、共享经济等新兴消费模式层出不穷,在为消费者带来便捷与多元选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消费问题。网络购物中的虚假宣传花样翻新,消费者难以辨别商品的真实信息;假冒伪劣商品通过隐蔽的网络渠道流入市场,给消费者的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个人信息在网络交易过程中泄露风险剧增,消费者频繁遭受骚扰电话、垃圾短信的困扰。面对这些新问题,传统的3·15维权手段与监管方式逐渐力不从心,迫切需要创新工作方式与技术手段,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加强对新兴消费领域的监管与维权。

4.2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迫切需求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消费市场日益国际化,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也呈现出跨国性特征。跨国消费纠纷、跨境电商侵权等问题不断涌现,给消费者维权带来极大困难。因此,3·15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与世界各国共享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经验与资源,共同制定跨国消费纠纷解决机制与国际消费市场监管规则。例如,欧盟与美国在消费者隐私保护、跨境电商监管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通过签订双边或多边协议,协调双方的监管标准与执法行动,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权益保障。我国也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在全球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4.3 提升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的战略方向

未来,3·15应将提升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作为工作重点之一。通过持续深入的教育宣传活动,培养消费者的理性消费观念、风险防范意识与维权能力。一方面,加强对消费者的消费知识培训,使其了解各类商品与服务的质量标准、性能特点以及消费陷阱;另一方面,强化消费者的法律意识,让消费者熟悉维权的途径与方法。同时,鼓励消费者积极参与消费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维护消费市场秩序的良好氛围。例如,一些国家建立了消费者举报奖励制度,对积极举报侵权行为的消费者给予物质奖励,有效激发了消费者参与监督的积极性。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促进企业诚信经营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媒体曝光的强大威慑力、法律援助的坚实法律支撑以及教育宣传的广泛影响力,3·15有力地震慑了不良商家,提升了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与能力,推动了消费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然而,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变革与创新,3·15也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未来,3·15需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国际合作,持续提升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为构筑更加公平、诚信、有序的消费权益保障体系而不懈努力,切实守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M]. 北京: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22.

[2] 王利明. 消费者保护法[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0.

[3] 罗伊·G·斯坦福. 消费者行为学[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9.

作者简介:王开佐,笔名晨影,1952年生于甘肃古浪。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经济管理师。1972年入伍立功,后投身石油企业,定居河北唐山,任职多部门。2012年退休。曾为《中石油报》特约通讯员,发表数百篇作品。业余爱好:阅读、写作、摄影、锻炼、游玩,偶有文章在《丰融春秋》公众号发表。

来源:丰融春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