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19日、20日晚,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2024年度江苏重大题材文艺创作资助项目高校公益演出专场,由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倾力打造的昆剧《家》在苏州狮山大剧院连演两天。来自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中国人民大学
3月19日、20日晚,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2024年度江苏重大题材文艺创作资助项目高校公益演出专场,由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倾力打造的昆剧《家》在苏州狮山大剧院连演两天。来自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西交利物浦大学、苏州城市学院、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高校的约2400名师生共赴这场文化盛宴,在昆韵悠扬中品味经典名著的独特魅力。
昆剧《家》以巴金先生的同名小说为蓝本,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巧妙超越了传统改编对反封建主题的单一呈现,并创新性地引入巴金这一角色,通过剧情人物的生命轨迹来勾勒情节,成功构建了品读作品时的现代立场。舞台上,演员们全身心投入,通过精湛细腻的演绎,巧妙诠释了每一个角色的复杂的内心世界。舞台下,师生们沉浸于剧情之中,仿若亲身经历角色的人生起伏,在感受视觉与听觉双重盛宴的同时,也获得了深刻的人生感悟。
除了精彩的演出外,现场还设置了多个互动环节,精心还原了剧中巴金的书桌场景。师生们纷纷坐在书桌前沉浸式体验,在古朴的信笺上写下内心感悟,开展一场与巴金先生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演出结束后,主演为师生们签名留念的场景,成为温暖人心的收尾环节。师生们排起蜿蜒长队,手捧节目册翘首以待,主演们身着戏服逐一细致为师生们签名。
如何将昆曲的古典美学与现代人的审美意识磨合接轨,这是当代昆曲制作面临的最大挑战。从传统经典中诞生的青春版《牡丹亭》,到新版《玉簪记》《白罗衫》《义侠记》,再到昆剧现代戏《家》,无不蕴含着主创们对昆曲新美学的探索。“作为苏州的大学生,很兴奋有这样的机会可以观看巴金原著改编的昆剧《家》,不仅仅是好看,而且融入了现代元素,为全剧赋予了全新的时代活力!希望之后苏昆能够举办更多高校公益专场,为我们大学生提供更多观演机会!”现场学生纷纷感叹,并竞相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发表感想。
“一门艺术的未来,在演员,更在观众。”江苏省苏州昆剧院院长林琳表示,“通过20多年的昆曲复兴,高校已成为昆曲的一个重要传播园地。而昆曲进校园这条路,苏昆一定会坚持下去,让更多年轻观众深入体会昆曲在新时代下的无限活力与创新潜能,持续播撒昆曲艺术的种子。”(苏报融媒记者 姜锋 实习生 乔益华/文 苏昆供图)
来源:引力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