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冷知识——乌鞘岭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1 21:37 2

摘要:乌鞘岭的位置很好找,从兰州市出发,沿庄浪河北上我们就可以看到毛毛山、雷公山、代乾山等一众西北—东南走向的祁连山余脉。这些余脉之间天然形成了一道豁口,豁口的北边是古浪县、南边是天祝藏族自治县,虽然它们都属于武威市,但从气候条件上来讲,北部的古浪县应该属于西北干旱

乌鞘岭的位置很好找,从兰州市出发,沿庄浪河北上我们就可以看到毛毛山、雷公山、代乾山等一众西北—东南走向的祁连山余脉。这些余脉之间天然形成了一道豁口,豁口的北边是古浪县、南边是天祝藏族自治县,虽然它们都属于武威市,但从气候条件上来讲,北部的古浪县应该属于西北干旱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而南部的天祝县则属于我国东部的季风区边缘地带,年降水量可达400毫米以上,在古代适合于农耕经济的发展,而连接这两大气候区的豁口,正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乌鞘岭。大家从地图上看这个豁口似乎并不太高,但实际上它的平均海拔已经超过了3000米,我们知道一般2500米左右人们就会出现高反。

大家看看乌鞘岭上皑皑白雪与明长城交相辉映的场景,你就能够想象古人要徒步穿越乌鞘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我们前面讲过北部干燥的西风与南部湿润的季风在此对冲,造成山岭上长年刮大风,古人要想翻越乌鞘岭除了忍受高反以外,还要承受极端天气的考验,明代《九边图说》记载:“乌鞘岭九月即雪,车马难行,实为天险”。

底图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既然乌鞘岭通行条件恶劣,那为什么非要翻越这座山岭进入河西走廊呢?我们从地图上看,要从关中去往河西,除了走长安、陇山、天水、兰州一线,然后接庄浪河谷北上翻越乌鞘岭进入河西走廊外,其实还可以走固原接清水河谷去往中卫,然后沿腾格里沙漠南缘去往武威,这条线路并没有什么高山险阻,那古人是不是更喜欢走这条线路来沟通关中与河西呢?

关于这个问题,明长城的走势其实已经给出了非常明显的答案,大家看看明长城在乌鞘岭地区的走势以及在中卫地区的走势,很明显,乌鞘岭南北方向有多重长城防线,而固原、中卫一线除了中卫以外,并没有太多的防御据点,难走的乌鞘岭却成为了明军防御的重点,这足以说明从河西走廊进入关中最优的方案肯定是翻越乌鞘岭,所以明朝才花这么大功夫来进行防守。

底图来源:地图上的地理故事·长城

因为从地形上看,过了乌鞘岭就可以沿庄浪河谷南下抵达兰州,这条河谷不仅地形平坦,而且乌鞘岭周边有祁连山冰川融水形成的石羊河水系与黄河水系,那水源充足就非常适合大规模的行军和商队通行了。而反观绕行中卫、固原,需穿越腾格里沙漠南缘的这条线路,不仅沙漠边缘的沙丘流动频繁,极易造成商队迷路以外,水源补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没有持续的水源补给在古代是致命的弱点。而且中卫、固原这一带位于河套平原南缘,历史上这里长期受匈奴、突厥等游牧势力侵扰,那商队的安全就很难得到保障。而乌鞘岭路线背靠祁连山,前面讲过明朝在这里依托山脉走势构建了多条长城防线,整体来说安全系数还是要高很多的。更何况从运输效率上来看,走乌鞘岭入长安的线路明显是要短于走中卫、固原这条线路的,在古代以畜力运输的前提下,绕行将大幅增加时间与物资消耗成本,很明显得不偿失。但如果你认为乌鞘岭这个据点丢失了,只是影响关中与河西的沟通效率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们讲两个实际案例,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时,驻守乌鞘岭的7500名唐军精锐被紧急调往潼关,这个决定直接导致吐蕃军队在763年轻松突破防线,敌军突破乌鞘岭防线后,可沿庄浪河谷南下威胁兰州,或继续东进威胁秦州,使陇右道迅速崩溃,进而敲开长安的西大门。同时可以切断河西、安西与关中的联系,让乌鞘岭以西的驻军成为“孤岛”。事实上吐蕃军确实也是这样做的,吐蕃不仅攻入了长安,而且迫使西域唐军在坚守40年后因后勤断绝而崩溃,即为铁证!只是说吐蕃进攻长安的主力部队起点是在廓州,也就是贵德县。但在发动这场战争之前,吐蕃其实早就已经占领的乌鞘岭。我想归义军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吧!《旧唐书》痛心疾首的记载这段历史:“岭陷而河西绝,西域之音讯遂绝百年”。

第二个案例是1040年-1042年,西夏李元昊在宋夏边境连续三场战役的获胜,不仅改写了亚欧大陆的权力格局,也使西夏能以乌鞘岭为支点,对北宋实施长期的“关税绞杀”,西夏控制河西及乌鞘岭后,迫使中原王朝以"岁赐"的形式变相支付过境费,使宋朝财政年流失白银7.2万两、绢15万匹。宋朝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推动青海道的复兴和强化,但由于该线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运输效率仅为河西走廊的1/3,并不是理想的商旅线路。可以说唐朝后期及宋朝航海技术的大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与乌鞘岭及河西之地的丢失存在着莫大的关系,毕竟陆路不通还可以走水路嘛。

商旅线路可以另辟蹊径,但军事对抗策略却无法回避,乌鞘岭所在的河西走廊是阿尔泰语系、汉藏语系以及印欧语系三大族群的交汇区。这里在历史上也长期被游牧势力所占据,失去乌鞘岭这道天然防线,将使农耕文明的实际可控边线向东移至陇山,战略纵深将缩短300来公里,从而使关中平原变成中原王朝的西部前线。

而且大家应该知道河西走廊内有非常优质的牧场,在汉代时期就能年产军马2万匹,占中央马政的70%;唐代陇右监牧年产马更是能够达到10.6万匹。失去乌鞘岭将意味着无法入主河西走廊,而无法入主河西走廊将丧失古代亚洲最大的军马基地,没有军马,骑兵的战力必然大打折扣,宋朝军力的羸弱其实并不是经济能力差,而是因为马匹的缺失导致骑兵比例不足5%,这才是宋军对辽夏作战屡屡失利的根本原因。

当你有一天自驾旅游经过乌鞘岭,一定要停下脚步,站在乌鞘岭上,向东可见陇中梯田的葱郁,向西能眺望河西戈壁的苍茫。乌鞘岭从来就不是一道普通的山岭,它的失守将会触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军事上将导致西北防御体系崩溃、骑兵战力瘫痪、边疆治理失效;经济上将切断陆上贸易主动脉、引发财政危机、改变产业格局。甚至文化上将阻断文明交流通道、削弱中原王朝的意识形态影响力。

底图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这种立体化冲击往往成为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其影响深度远超单纯领土得失。历史证明,中原王朝强盛期均以控制乌鞘岭为西北经略基石,而丧失此地者无不陷入战略被动。其实你也可以将乌鞘岭理解为是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从文中的第四张图你就能明显察觉到乌鞘岭和长城的关系,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来源:地理历史冷知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