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东铁路特展,看超百件珍贵文物的背后故事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1 22:26 4

摘要:都说,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是去逛它的博物馆。哈尔滨,不止有冰雪、有音乐,也是一座被铁路催生起来的现代城市。百年前,这里是中东铁路的中心枢纽。如今,回望历史,在哈尔滨市道外区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哈尔滨首家专门收藏展示老道外百年历史的傅家甸城史文物馆里,一

都说,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是去逛它的博物馆。哈尔滨,不止有冰雪、有音乐,也是一座被铁路催生起来的现代城市。百年前,这里是中东铁路的中心枢纽。如今,回望历史,在哈尔滨市道外区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哈尔滨首家专门收藏展示老道外百年历史的傅家甸城史文物馆里,一场“穿越时空记忆”的中东铁路特展正在展出。

《中东铁路影像志》首秀,中东铁路出版的最大地图、哈尔滨现存最早建筑物的原版照片、中东铁路最早的帽徽等“最字头”文物现世展出……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牵手和对视!近日,记者走进这场“特展”、采访策展人,揭开了“文物见证历史”的背后故事。

超百件中东铁路珍贵文物“讲历史”

中东铁路出版的最大地图成为“镇展之宝”

中东铁路,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它对东北地区的历史影响深远,也拉开了哈尔滨由松花江畔小渔村走向现代城市的序幕、塑造了哈尔滨的城市结构和多元文化。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所在的“老道外”,是哈尔滨民族工商业崛起兴盛之地,与中东铁路有着深厚的渊源。正是这样的缘故,让这场“特展”在系统展示“老道外”金融业、百货业等工商业的傅家甸城史文物馆里公益展出。

走进这座展区面积240多平方米的展馆,一楼的“老道外”历史主题展区里,700多件文物,仿佛带人们回溯时光,穿越到了百年前。二楼展厅,巨幅海报上的“中东铁路特展”几个字,格外醒目。一旁的投影仪上,播放着中东铁路全线的精选摄影作品;正对楼梯的展示墙上贴满了《中东铁路影像志》印刷样稿,下方还摆放着《中东铁路影像志》实体书……

哈尔滨市城史文物收藏家、城史研究学者、傅家甸城史文物馆创办者、中东铁路特展策展人宋兴文告诉记者,“特展”在二楼展厅,一共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展示的是《中东铁路影像志》相关内容,一部分展示的是从中东铁路开建到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一些珍贵文物,特选超百件,涵盖文献、照片、报刊、图纸、票证、餐具、路轨等,多件展品都是首次公开现世展出。

记者了解到,其中,一幅1927年中东铁路经济调查局出版的中文版《北满全图》堪称“镇展之宝”,它宽1.87米、高1.73米,是目前现世的中东铁路出版的最大地图,而且是目前现世的唯一一张。这张地图历史信息巨大,以中东铁路为枢纽,把当时东北地理、交通、地名、地形、铁路枢纽等汇聚在一张图上,就连当时一些小站的名字都能找到。还有两张1928年东省特区行政长官张焕相亲笔签发的长、短期租地执照,也很珍贵。“同年签发的一长一短两份执照,见证了近代史上,哈尔滨中东铁路附属地土地租赁的历史。”宋兴文介绍。

中东铁路出版的最大地图,历史信息巨大

1928年东省特区行政长官张焕相亲笔签发的长期租地执照

1928年东省特区行政长官张焕相亲笔签发的短期租地执照

多个“最字头”展品追溯百年印记

“希望通过公益展出,让更多人了解哈尔滨”

别看傅家甸城史文物馆不大,这场中东铁路特展的展区面积也只有百平方米,但却能每天吸引不少游客时不时走进去回望历史、探寻往事。“我是老道外人,对这里的生活印象深刻。我小时候,我经常坐在二层小楼的楼体上,听家里的长辈给我讲老道外开埠和中东铁路的故事,听说这里有一场特展,我特意来看看。”63岁的陈阿姨说。“我从陕西来哈尔滨出差,想正好趁机旅游看看‘老道外’,没想到这里有一个中东铁路特展,展品还很有含金量,真是不虚此行。”游客程先生说。

的确,漫步在展厅,你会发现这里有很多“最字头”的展品。1900年建成的中东铁路中央医院药房原版照片,是哈尔滨现存最早建筑物的原版照片,这座建筑现在是哈尔滨市第四医院,当年是继圣尼古拉教堂后中东铁路在哈尔滨兴建的第二座公共建筑,也是哈尔滨现存最早的建筑;1907年哈尔滨火车站全体人员合影,摄于1907年9月24日,是目前发现的哈尔滨火车站最早的原版照片;1910年出版的《中东铁路全线大画册》,是中东铁路通车后出版的最全车站大画册,涵盖了中东铁路各站舍、设施、员工、站区全景、自然风貌、中东铁路护路军等影像;1914年《中东铁路客运站舍平面图集》,收录了中东铁路全线68个客运站舍的平面图,是中东铁路出版的最全客运站舍平面图集;1917年12月30日第20期《铁路员工报》,共发行21期,是中东铁路出版发行时间最短的报纸……

哈尔滨现存最早建筑物的原版照片(现在是哈尔滨市第四医院)

中东铁路通车后出版的最全车站大画册

目前发现的哈尔滨火车站最早的原版照片(左下)及1903年哈尔滨火车站立面图(右上)、1914年哈尔滨火车站站舍平面图(右下)

还有,中东铁路最早的帽徽、目前现存的中东铁路主题最长的原版照片,折射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生活。另外,还有很多珍贵展品,如,1903年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官邸设计蓝图、1914年哈尔滨火车站站房平面图、1920年代至1930年代中东铁路经济调查局编辑出版的重要杂志、1920至1930年代中东铁路各学校毕业证书等。

中东铁路最早的帽徽

目前现存的中东铁路主题最长的原版照片

中东铁路出版发行时间最短的报纸《铁路员工报》

“哈尔滨是一座很洋气的城市,很多文物不仅有历史价值也有文化价值,我希望通过这些文物的公益展出,让我收藏的文物‘活’起来,让更多人通过文物,了解哈尔滨这座城。”宋兴文如是说。

同时,说起其中的收藏故事,宋兴文也坦言每一件都颇费周折。比如,那张《北满全图》,当时在外地一位老藏家的手里,他关注了三四年,反复沟通了很多次,那位老藏家才同意转让。

百万张中东铁路沿线照片里精选两万张首秀

包括建筑、风光、火车等,让历史和现在联动

为什么中东铁路特展上还有《中东铁路影像志》首秀?这是很多参观者的疑问。“中东铁路是沙俄为了掠夺和侵略中国、控制远东而在中国修筑的一条‘T’字形铁路网,它1898年开工,1903年完工并通车,全长是2489.2公里,以哈尔滨为中心枢纽,东至绥芬河、西到满洲里、南下旅顺口,在近代史上影响贯穿经济、社会、文化、建筑等多个维度。这样厚重的历史意义,让中东铁路吸引了很多学者、文保志愿者、摄影爱好者,乃至普通市民的关注;还有一些人,热情收藏相关遗存或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保护着这段历史。我的朋友、摄影人姚稷,便是其中之一。”宋兴文介绍说,姚稷是一位文保志愿者,也是一位火车迷,从2006年开始专注拍摄中东铁路全沿线照片,包括建筑、风光、火车等。连续拍了18年,大约有百万张。姚稷一直想把这些照片精选出一些,出版成书,筹备多年愿望实现,最近,精选两万张图片的《中东铁路影像志》将正式出版。

彼时,从关注、研究和收藏与哈尔滨餐饮史有关的文物,到关注哈尔滨工商业、俄侨、中东铁路等城史,宋兴文已经以研究为目的,收藏了上千件与中东铁路有关的文物,一部分展示在他创办的横道河子中东铁路博物馆内,还有一部分,他一直想精选后拿出来,在哈尔滨做一个和中东铁路有关的“特展”。两个“对中东铁路历史充满热情的人”,一碰撞便擦出了火花。今年3月初,宋兴文在去年7月正式开馆的傅家甸城史文物馆里,策划了这场“中东铁路特展”。《中东铁路影像志》在特展上首秀。

宋兴文说,很多人认为历史展,展出的就是“老物件”,而他们想尝试的是,把文物和现在融合在一起,既有关联还有传承,让不同身份、各个年龄段的人都能在这样的特展上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比如,外地游客来哈尔滨,刚刚走出漂亮的哈尔滨火车站,在看到哈尔滨火车站摄于1907年的原版照片,那种回望感立刻呼之欲出。

宋兴文还透露,他还有一个计划:以傅家甸城史文物馆为平台,在一楼展区持续展示“老道外”民族工商业,在二楼展区定期做一些“特展”,比如之前曾做过一个西式大衣展,接下来还打算在4月份做一个“老道外人的影像志”特展,也是历史和现代相结合,通过这种“时空对照”,让文物“活”起来,拉近历史与年轻人之间的距离。

部分现场图片记者拍摄、部分现场图片及文物图片由宋兴文提供

龙头新闻·生活报 记者:吴海鸥 薛宏莉

来源:生活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