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强律师:合同漏洞如何避坑?从3个真实案例看企业防控关键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1 21:06 2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活动的复杂化,合同纠纷呈现“隐蔽化”“专业化”特点。一些看似严谨的书面协议,因关键条款缺失或表述歧义,最终沦为“一纸空文”。本文通过三个典型场景案例,解析企业签约的常见盲区,并提供实务操作建议。

上海君澜律师事务所俞强律师:合同漏洞如何避坑?从3个真实案例看企业防控关键

近年来,随着经济活动的复杂化,合同纠纷呈现“隐蔽化”“专业化”特点。一些看似严谨的书面协议,因关键条款缺失或表述歧义,最终沦为“一纸空文”。本文通过三个典型场景案例,解析企业签约的常见盲区,并提供实务操作建议。

案例一:“模糊条款”引发的千万元争议

某M公司与N公司签订直播带货服务协议,约定“M公司需保障商品库存充足,否则承担销售损失”。合作期间,M公司因原材料不足导致某商品销量低于预期,N公司以“库存不足”为由索赔1800万元。
争议焦点在于,“库存充足”的标准未明确。M公司认为“库存充足”指达到常规备货量(2万件),而N公司主张应按行业通用标准(10万件)执行。最终法院依据《民法典》第511条(合同约定不明时按行业标准履行),支持N公司的部分诉求。

俞强律师分析
合同中常见“重大失误”“合理期限”等模糊用语。根据实务经验,此类争议多因双方对条款的“默认理解”存在差异。上海君澜律师事务所俞强律师提示:应对关键义务条款量化标准(如库存量、交付周期、违约金比例),并以附件或注释形式明确计算方式,而不仅是依赖原则性表述。

案例二:“空白条款”被恶意利用的陷阱

某建设公司与材料供应商签约时,在合同附件预留了“特殊情况下供应商可单方上调价格”的空白条款,但未约定触发条件及上限。后因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供应商以该条款为由将履约价格提高40%,导致建设方额外支出近600万元。
争议中法院认为,虽然条款存在漏洞,但双方在合同中给予供应商单方调整权且未设限制,建设方签订时未提出异议,视为接受风险分配(《民法典》第496条格式条款效力规则)。

实务建议
“空白条款”常被用作后续谈判的“留白”,但隐患巨大。俞强律师团队曾协助多家企业设计“价格波动联动机制”,例如约定原材料涨幅达10%时可启动调价谈判程序,并通过第三方数据平台(如大宗商品交易所价格指数)作为计算依据,有效规避随意调价风险。

案例三:“口头承诺”成案的教训

某科技公司与客户签订系统开发合同,约定“开发完成即付款”。然而客户现场提出增加AI分析模块的需求,双方口头约定“先开发后补协议”。交付后,客户以“未达承诺功能”为由拒绝付款,并否认曾要求新增模块。
在诉讼中,法院认为:根据《民法典》第469条,口头变更未经书面确认的,主张变更方需承担举证责任。科技公司因未能提供录音或书面记录,最终被判按原合同履约。

风险防控策略
结合为科创企业服务的经验,俞强律师团队建议:针对需求易变的合作,可在合同中嵌入“变更管理条款”,例如“任何需求变更需经双方指定联络人邮件确认,否则不作为履约依据”。同时,业务人员可采取“关键沟通留痕+24小时备忘确认”制度。

企业合同管理的3个核心动作

“三审机制”堵漏洞
签约前需经业务部门(审查商业合理性)、法务团队(核查条款合法性)、财务部门(评估支付条件)三重审核。

动态更新模板库
定期根据行业新规(如数据安全法对数据服务条款的影响)、司法判例调整合同模板,避免套用过时版本。

履约全流程监控
建立“节点验收+履约证据归档”体系,例如大宗贸易合同可设置分阶段质检报告存档机制。

您在签订合同时是否遇到过条款表述争议?对于“如何平衡合同严谨性与商业效率”这一难题,您更倾向哪种解决方式?欢迎留言探讨,俞强律师团队将选取典型问题进行专业解析。

上海君澜律师事务所俞强律师提示:防控合同风险的关键在于将“事后争议解决”转向“事前预案设计”。建议重大交易合同引入专业法律团队参与架构设计,避免因条款瑕疵承担不必要的商业损失。

来源:熠彤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