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人民币国际使用各项指标稳步提升,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召开的2025年宏观审慎工作会议透露,截至2024年末,人民币位列全球第四位支付货币、第三位贸易融资货币。在人民币贸易增长停滞和贬值压力的共同影响下,从贸易输出转向资本输出的动能转换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使用各项指标稳步提升,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召开的2025年宏观审慎工作会议透露,截至2024年末,人民币位列全球第四位支付货币、第三位贸易融资货币。在人民币贸易增长停滞和贬值压力的共同影响下,从贸易输出转向资本输出的动能转换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必由之路。人民币债券市场作为对外开放和吸引低风险偏好投资者的交易平台,具有安全性和流动性的重要功能,在提升人民币金融交易功能的同时,也对汇率稳定、货币政策独立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套息交易是国际资本流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的逐利性导致国际游资不断在两国间持续单边流入或单边流出,带来了巨大了汇率风险、削弱了后发国家的货币政策独立性。伴随着24年年末中美利差的迅速走阔,套利空间的压缩引发外资持债规模的不断下降,加剧了中国债市的震荡状态。
为深入探讨有关议题,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中国人民大学中债研究所共同承办的”大金融思想沙龙”第248期,将于2025年3月25日在线上举行。 沙龙特别邀请中国银行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宗良发表主题报告,南开大学金融学院院长范小云,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中债研究所所长类承曜,西班牙对外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夏乐,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委会委员刘凡,IMI所长助理、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曲强等专家围绕“如何助推人民币债市国际化”共同展开研讨。
时 间
2025年3月25日(周二)
19:00-21:00
主 办
单 位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
承 办单 位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
中国人民大学中债研究所
会议议程
19:00-19:05
主持人开场
曲 强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所长助理、中国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研究员
19:05-20:00
主题演讲
宗 良
中国银行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20:05-21:00
嘉宾研讨
范小云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院长
类承曜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中债研究所所长
夏 乐
西班牙对外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刘 凡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委会委员
主讲嘉宾简介
宗良
宗良,博士,中国银行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世界金融论坛高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宣部高级智库专家团成员,多次作为专家团成员,赴欧洲、新加坡等地参加重要公务活动。先后就读于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福特班)、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曾参加中组部和团中央组织的博士服务团,任江西省抚州市市长助理。近年来,主持或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发改委、外管局、世界黄金协会等方面的20余项重大课题,发表论文200余篇。参与编写《普惠金融前沿课》(人民日报出版社,2024年10月)。著有《经济学理论创新的中国探索—基于理论模型的视角》、《制造业金融》、《全球化的终结?》、《人民币国际化理论与前景》、《危机后的全球金融变革》《跨国银行风险管理》等多部著作。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议专家;金融时报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秘书长;中华博士会副会长。跨境金融5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或指导教师。长期在中国银行工作,主要负责宏观经济研究、金融银行研究以及资本市场并购等相关工作。2020年中国银行业新闻宣传突出贡献专家。2022-2023年中国银行业引领型新闻宣传专家。
主持人简介
曲强
曲强,经济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所长助理,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培训中心客座教授,国家乡村振兴局专家,中国武警总部外训专家、客座教授。中央统战部、中国人民银行、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内参写作专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杂志发表研究论文多篇,多篇内参报告获省部级、国家级领导批示。
研讨嘉宾简介
范小云
范小云,南开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金融学科带头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第十三、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七届执委,民进中央经济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民进天津市副主委,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天津宏观经济学会会长、中国高校金融教育金课联盟课程质量委员会主任。先后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天津市教育系统“教工先锋岗”(先进个人)、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市教学名师、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奖荣誉。
类承曜
类承曜,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一直就职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债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证券投资学、公司财务、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金融监管研究、固定收益证券等。
夏乐
夏乐,西班牙对外银行研究部亚太首席经济学家,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国际金融论坛学术委员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曾任平安科技数字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总监,腾讯金融科技研究院外部专家和芬兰央行访问学者。主要关注的领域包括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与金融体系以及数字经济。在国际学术杂志发表多篇论文,特别是关于人民币货币互换的系列研究在学术界具有影响力。他还为《Nikkei Asian Review》、《OMFIF Monthly Bulletin》、《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和《金融时报中文网》等报纸杂志撰写评论文章。
刘凡
刘凡,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委会委员。曾参与建设和运营中国债券发行登记托管结算系统,曾参与领导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与债券估值的编制,曾参与领导中国绿色债券环境效益指标披露标准编制与数据库建设。
大金融思想沙龙简介
大金融思想沙龙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发起设立的高层次学术沙龙,沙龙立足中国实践、紧跟国际前沿,为推动新时期“大金融”学科建设,深入开展“大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搭建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式的学术交流平台。
黄达教授是新中国“大金融”思想体系的首倡者和设计者。世纪之交,他针对经济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学科建设提出的新挑战与新要求,重构基于中国实际的金融学科框架,首倡并系统设计“大金融”学科体系;几代学人在此基础上不断传承发扬,主张金融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相结合,具有鲜明“人大学派”特色的重大理论创新体系日渐形成。
监制:安然、李婧怡
版面编辑|傅恒恒
责任编辑|李锦璇、阎奕舟
主编|朱霜霜
近期热文
来源:IMI财经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