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和“西游”中的哪吒,判若两人!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1 23:42 3

摘要:在《封神演义》与《西游记》两部古典名著中,都有哪吒这位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物。然而,仔细比较一下两部名著后就会发现,同样是哪吒,却在两部名著中有着截然不同的形象。

在《封神演义》与《西游记》两部古典名著中,都有哪吒这位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物。然而,仔细比较一下两部名著后就会发现,同样是哪吒,却在两部名著中有着截然不同的形象。


一、出生不同

在《封神演义》中,陈塘关总兵李靖的原配殷夫人,怀孕三年仍没有临盆的迹象,李靖一度怀疑怀的是个妖怪。直到三年零六个月时,殷夫人才产下一个肉球。李靖持剑劈开肉球,跳出一个小孩儿,这就是哪吒。

而《西游记》中,从未有怀孕三载之说。


二、名字由来

在《封神演义》中,哪吒是灵珠子转世,而灵珠子则是阐教的镇教之宝,是玉虚宫掌门元始天尊赠给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的宝贝。

因此,在哪吒出生的第二天,太乙真人就登门拜访,意在收哪吒为徒。当得知李靖还未给哪吒起名字后,太乙真人问李靖有几位公子。李靖说,长子金吒,次子木吒,然后请太乙真人为其第三子赐名。

随后,太乙真人说道:“此子第三,取名叫做哪吒”。

而《西游记》中,哪吒名字的由来则有些简单粗暴。原著如此描写:

原来天王生此子时,他左手掌上有个“哪”字,右手掌上有个“吒”字,故名哪吒。


三、武器、法宝

在《封神演义》中,哪吒出生时就带着两样法宝,原著如此描写:

分开肉球,跳出一个小孩儿来,满地红光,面如傅粉,右手套一金镯,肚腹上围着一块红绫,金光射目。

在哪吒完成莲花化身后,太乙真人又传他火尖枪,并传授他枪法。同时,又赐他风火轮,传授灵符秘诀,以及法宝金砖。至此,在封神中,哪吒的法宝也就凑齐了。

在《西游记》原著中第四回,托塔天王李靖和哪吒奉旨前往花果山擒拿孙悟空时,描述过哪吒的法宝,原著如此描写:

哪吒奋怒,大喝一声,叫“变!”即变做三头六臂,恶狠狠,手持着六般兵器,乃是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儿、火轮儿,丫丫叉叉,扑面来打。

整部《西游记》小说中,从未提到哪吒有什么风火轮、火尖枪、乾坤圈、混天绫等法宝。唯一能和封神对上的“火轮儿”在这里也只是一把武器而已。


四、复活方式

大多数人了解的哪吒“割肉还母、剔骨还父”,最后成莲华化身的故事,其实来源于《封神演义》。

在《封神演义》中,哪吒祈求师父太乙真人帮他复活时,太乙真人是这样操作的,原著这样描写:

真人将花勒下瓣儿,铺成三才,又将荷叶梗儿折成三百骨节,三个荷叶,按上、中、下,按天、地、人。真人将一粒金丹放于居中......喝声:“哪吒不成人形,更待何时!”

于是,身长一丈六尺,面如傅粉,唇似涂朱的帅哪吒就这样复活了。

而《西游记》中,哪吒同样有着“割肉还母,剔骨还父”的桥段。只不过,复活哪吒的人变成了佛祖,原著如此描写:

还了父精母血,一点灵魂,径到西方极乐世界告佛。佛正与众菩萨讲经,只闻得幢幡宝盖有人叫道:“救命!”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将碧藕为骨,荷叶为衣,念动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


最后

哪吒的形象,其实最早来源于印度佛教的典籍中,是佛教的护法神。经唐代佛教传播、宋元道教改造,以及《西游记》、《封神演义》等明代文学作品的不断重塑,最终才成为了我们所熟知的手持火尖枪、乾坤圈,身披混天绫,脚踏风火轮的无畏少年形象。

通过对两部名著中哪吒形象的对比,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哪吒的形象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过一个漫长的吸收、重塑的过程。正如当代银幕上“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魔童形象一样,正是拥有这种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才能使哪吒这一形象,越来越清晰地展示出他的“三头六臂”,让我们对他越来越熟悉!


来源:小二探经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