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直播拆卡“围猎”的未成年人,怎么脱身?

摘要:过去半年来,拆卡直播间的发展势头迅猛,直播拆卡的即时性和互动性刺激着消费者的欲望,甚至能够在短时间内引爆某个IP的销售,产生巨大的财富。借助国内短视频平台,卡牌市场营销的方式正在发生改变。

过去半年来,拆卡直播间的发展势头迅猛,直播拆卡的即时性和互动性刺激着消费者的欲望,甚至能够在短时间内引爆某个IP的销售,产生巨大的财富。借助国内短视频平台,卡牌市场营销的方式正在发生改变。

不过,当越来越多的人涌入,直播拆卡也滋生出不少乱象,记者调查发现,不少未成年人为收集卡牌在直播间大额消费,很多网络商家并未设置购买门槛,有未成年人在网络平台上花费上万元买卡、拆卡。

沉迷拆卡,孩子花掉8万元

直播拆卡,首先,要有卡。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卡牌,从《奥特曼》《名侦探柯南》到《蛋仔派对》《阴阳师》,再到《小马宝莉》《庆余年》等,涵盖动漫、游戏、电竞、潮玩、影视、综艺、虚拟偶像、文化文旅等,几乎包揽所有IP类型。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一名家长在采访中表示,自己从来没有想到,孩子会一下子在直播间花出去几万元。知道这件事的那天,他整个人都是“蒙掉的”,随后他在家里找到了5大箱卡牌,这些卡牌都是在直播间里购买的。

今年3月,女儿就曾经要求在商场中购买卡牌,当时家长并未多想。一直以来他对女儿的教育方式基本就是放养,不会限制太多。直到今年8月,家里人发现银行卡里少了八万元时,所有人都还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她说学校里很流行这个卡,这半年一直在直播间买卡,奔着稀有卡去的。如果拆到了稀有卡就可以卖掉,结果越陷越深,每次都拆不到。”

家长表示,这八万元中,有三万多元是打赏给主播的钱,目前在提交了多轮材料后,已经从平台上拿回。而另外四万多元,属于消费卡牌的钱,与直播间经过多次沟通要回钱款未果,还经常被拉黑。当事人咨询过律师,如果起诉这些直播间,则需要到这20个直播间所在的地方一一起诉,这样的维权成本过高,因此也不了了之。

一些直播间在拆卡前
要求购买者再次确认已经成年

当下,直播间拆卡中最有争议的就是未成年人消费问题。

查询某网络平台,记者发现以“小马宝莉”为主要商品的拆卡直播间依然不少。一些直播间除了在镜头前明示“未成年人禁止拆卡”以外,还在拆卡前要求购买者再次确认自己已经成年。

但是,这种确认方式真的能避免未成年人下单吗?记者走访了多所小学,发现仍有不少孩子观看过类似的拆卡直播,并且直接下单购买过。

虽然直播间有“未成年禁止下单”的字样,但是主播没办法准确核实购买者的真实年龄,直播间也没有相关举措禁止未成年人付费。

这个问题不只困扰着家长,也困扰着从业者。

“我们直播间一共就没几单,碰到大单,会在直播间反复确认已成年才敢拆,结果遇到了8岁小孩的父母来申请退款,但卡已经拆了。”一名拆卡主播表示,因为频频遇到类似的问题,在播了十几箱后,他就不敢再播了。

“天价”卡牌博眼球
未成年人沉迷拆卡

“小马宝莉”卡牌究竟有何魔力?

据了解,卡游公司在每个盲盒系列产品里,都设计了普通卡位、中卡位和高卡位。卡位越高越稀缺、抽出来的概率也就越小。只有购买之后拆开包装,才能知道自己购买到的究竟是哪几张卡牌。

为了让卡牌更具有价值,甚至为了这种卡牌能再次交易,很多消费者会将买到的卡牌拿到卡牌评级机构进行评级,卡牌评级机构通过卡面的品相进行分数评定。有所谓的评级机构客服表示,经他们评级的卡牌最高卖到了21万元。

此外,记者发现,拆卡直播间的主播声音高昂,用语言和动作渲染着购买者的情绪。不少家长认为,这些言行会诱导未成年人盲目购买、不断下单,直到拆出自己想要的卡牌。

网络视频博主抓住了消费者想要稀有卡的心理,不断重复卡牌价格,进行情绪渲染。让不少成年人以及未成年人沉迷于此,试图“以小博大”。

有学生家长表示,小孩不能真正判断它的价值到底有何所在,只是听直播间的一些渲染,那么会导致小孩盲目购买,在大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用掉大人的钱,在直播间购买这些所谓的卡片,会导致小孩受骗。

据多所小学老师的观察,卡牌在学生中间十分流行,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一种社交工具,不少沉迷卡牌游戏的学生学习成绩有一定波动。

卡牌市场亟待规范
学校家长呼吁加强监管

针对未成年人沉迷抽卡的现象,各地的学校、市场监管部门也在行动,加大监管力度,督促商家合规经营。

在重庆市,部分小学已明确禁止学生把卡牌带到学校,并提醒家长进行约束监管。同时,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在今年9月发布了“关于盲选卡片的消费提示”,提醒家长警惕孩子集卡上瘾,引导孩子树立理性适度消费观。

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副秘书长刘清泉表示,现在的卡片市场可能有价格问题、不理性炒作、商家虚假宣传、盲选卡片的抽取规则,还有价格不透明。可能会让中小学生冲动消费,甚至产生攀比心理,容易滋生虚荣、赌博或者欺骗的不良思想和行为。

在海南海口,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也针对学校周边的文具店、便利店内卡牌销售加大了监管力度,督促商家合规经营。

除了加强监管外,部分学校和家长也在呼吁相关部门出台一些保护性措施,对学校周围的卡牌盲盒等商品进行合理监管。

卡牌“盲盒”该怎么管?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教授姚金菊看来,应当通过出台限制性规定等方式来避免未成年人沉迷于此类“盲盒”。国际上,对此类盲盒的性质认定存在诸多判断标准。日本制定了《景品表示法》《悬赏奖品类提供相关事项的限制》等法律法规来规制“盲盒”营销这种概率销售行为。

在国内,已有的做法是对消费者的年龄进行限制,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出台的《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中规定“盲盒经营者不得向未满8周岁未成年人销售盲盒”。

不过,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的《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只是一个规范性的指导文件,并没有针对卡牌等盲盒售卖的相应处罚,未来需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理清盲盒的法律边界。

此外,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上海市盲盒经营活动合规指引》强调“向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商品,应通过销售现场询问或网络身份识别等方式,确认已取得相关监护人的同意”。该指引还强调,应对采取盲盒形式销售的产品的最高价格作出限制,即“盲盒经营应坚持小额、非现金属性,单个盲盒商品的售价一般不高于人民币200元”。

刘清泉提醒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消费动态,保管好支付密码,合理控制孩子的零花钱,遇到消费纠纷,广大消费者首先要与商家积极协商,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到各地的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依法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来源:广州广播电视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