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新茶饮的战场上,一个名为“霸王茶姬”的品牌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写行业格局:8年、6000家门店、6亿杯爆款单品、年销售额超百亿,甚至即将叩开美国资本市场的大门。
在中国新茶饮的战场上,一个名为“霸王茶姬”的品牌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写行业格局:8年、6000家门店、6亿杯爆款单品、年销售额超百亿,甚至即将叩开美国资本市场的大门。
而它的创始人张俊杰,一个曾被命运抛弃的“三无青年”(无学历、无资源、无资本),用一杯奶茶完成了从流浪少年到商业新贵的逆袭。
01■
1993年出生的张俊杰,人生开局堪称地狱模式:10岁父母双亡,流浪7年,18岁仍不识字。为了生存,他辗转进入台湾一家奶茶店打工,却在点单时因看不懂菜单被嘲笑。
“那时候连‘珍珠奶茶’四个字都认不全,但我知道,奶茶可能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张俊杰回忆道。
白天端茶倒水,夜晚自学读写,他用3年时间从店员晋升为区域负责人,又用5年成为代理商。2017年,当喜茶在上海引发万人空巷时,他敏锐嗅到危机:“现制茶饮终局必是强者恒强,再不入局就晚了。”
02■
2017年,张俊杰带着全部积蓄回到云南,在昆明五一路开出第一家霸王茶姬。彼时,茶饮市场两极分化:喜茶、奈雪占据30元以上高端市场,蜜雪冰城横扫10元以下下沉市场,而15-25元区间尚无霸主。
他选择了一条差异化的道路:
1. 产品定位:舍弃“水果茶内卷”,押注标准化奶茶当喜茶、奈雪以“真果现切”掀起水果茶风潮时,霸王茶姬却反其道而行,选择了一条更易规模化的道路——原叶鲜奶茶。
避开红海竞争:水果茶赛道成本高(原料损耗大、供应链复杂)、标准化难(口感依赖人工调配),而奶茶基底(茶+奶)原料稳定,更易工业化生产。
打造超级单品:招牌产品“伯牙绝弦”年销6亿杯,占品牌总销量30%,通过“大单品策略”降低研发与供应链压力。
对标咖啡逻辑:借鉴星巴克的标准化模式,自研自动化设备实现“8秒出杯、误差率0.2%”,单店人效提升40%。
底层逻辑:用工业化对抗人力成本上涨,为快速加盟扩张奠定基础。
2. 价格锚定:卡位15-25元“轻奢带”,收割中端市场红利在茶饮市场的两极分化中,霸王茶姬精准切入空白价格带:
上攻下打:30元以上的高端市场被喜茶、奈雪把持,10元以下则是蜜雪冰城的天下,15-25元区间恰是“品质与性价比”的黄金平衡点。
轻奢定位:以“一杯奶茶=一顿简餐”的定价,瞄准白领、学生群体,既避免与低价品牌肉搏,又规避高端市场的高运营成本。
毛利率支撑:据测算,其单杯成本约5-7元,终端毛利率超65%,为加盟商留足利润空间(对比蜜雪冰城毛利率约50%)。
数据印证:2023年霸王茶姬店均销售额54.9万元,远超行业均值(茶百道约38万元),验证中端价格带的市场潜力。
3. 文化符号:用“东方美学”重构茶饮价值当同行还在比拼水果新鲜度时,霸王茶姬已跳出产品功能竞争,转向文化价值赋能:
IP化命名:“伯牙绝弦”“桂馥兰香”等产品名源自传统文化,叠加青花瓷纹样包装,塑造“国风茶饮”认知。
场景化体验:门店设计融合榫卯结构、水墨屏风,甚至与故宫联名推出“千里江山图”限定杯,将喝茶升维为“文化消费”。
全球化叙事:在海外门店复刻“东方茶馆”场景,用“琴棋书画”元素区隔于星巴克的商务风,抢占文化心智。
效果显现:2023年品牌联名款销量同比增200%,Z世代客群占比超60%,印证文化符号对年轻人群的吸引力。
更关键的是,他早早锚定星巴克模式:“茶饮不该只是奶茶店,而应成为像星巴克一样的第三空间和文化符号。”
03■
1. 选址策略:抢占商场一楼,用“空间霸权”建立品牌势能当蜜雪冰城用“农村包围城市”横扫下沉市场时,霸王茶姬选择了一条截然相反的路径——占领城市核心商圈的“视觉制高点”。
数据拆解:70%门店进驻购物中心一层,其中新一线/二线城市占比53%(如成都IFS、杭州湖滨银泰);商场一层租金是街边店的2-3倍,但人流量可达日均3-5万人次(街边店通常不足1万);
底层逻辑:
认知锚定:商场一层是消费者进入商业体的“第一视觉焦点”,品牌曝光效率最大化;
信任背书:与优衣库、星巴克等国际品牌毗邻,强化“轻奢茶饮”定位;
降维打击:当竞对在街边内卷时,霸王茶姬用“高端场景”反向收割下沉市场——小镇青年在县城商场喝到“一线同款”,获得心理满足感。
效果验证:2023年商场店日均销售额达1.2万元,比街边店高40%;昆明同德广场店开业首月销售额破百万,创当地茶饮纪录。
2. 加盟模式:用“高门槛+低闭店率”破解扩张魔咒
霸王茶姬的加盟体系看似矛盾:单店投资120万起(行业平均50-80万),但闭店率仅3%(行业平均10-15%)。这背后是一套“严进宽出”的精密设计:
筛选机制:
资金门槛:120-180万初始投资(含50万保证金),过滤投机型加盟商;
能力考核:强制参加3个月运营培训,淘汰不合格者(2023年申请通过率仅15%);
支持体系:
选址垄断:总部直控黄金点位,加盟商无权自主选址;
数字化管控:SaaS系统实时监控库存、销量,自动触发原料补货;
闭店对赌:承诺开业首年闭店率超5%则返还加盟费(实际仅2.8%)。
结果导向:2023年新增2000家店中,90%为老加盟商复投,单加盟商平均持有3.5家店,形成“以老带新”的扩张飞轮。
3. 供应链革命:从茶园到茶杯的“8秒战争”
当同行还在为“水果次日达”头疼时,霸王茶姬已用供应链重构行业游戏规则:
上游控制:自建云南普洱有机茶园,原叶茶采购成本比市场价低20%;与蒙牛定制“茶饮专用奶”,糖度、脂肪含量标准化,减少人工调校误差;
中游革新:引入咖啡机逻辑,研发“智能茶饮机”——扫码自动萃茶、加奶、摇匀,8秒/杯(人工需30秒);全国布局25个冷链仓,实现“今日下单、次日达店”,损耗率仅0.5%(行业平均3%);
下游反哺:通过6000家门店采购量倒逼上游降价,2023年单杯原料成本降至4.2元(喜茶约6.5元)。
效率碾压:单店人效达400杯/人/天(行业平均150杯),出杯速度比星巴克快30%,支撑“商场店日均千杯”的恐怖销量。
这一策略让霸王茶姬实现“三级跳”:
2017-2022年:5年开780家店;
2023年:1年新增2000家店,销售额破百亿;
2024年:全球门店超6000家,GMV剑指200亿。
04■
当蜜雪冰城、茶百道扎堆港股时,霸王茶姬选择赴美IPO,背后暗藏全球化野心:
1、海外扩张的深层次逻辑
区位选择策略:新加坡(华人占比74.3%)与马来西亚(华人23%)的选址绝非偶然,既利用文化亲缘性降低市场教育成本,又通过东南亚枢纽位置辐射东盟市场。
月销50万对应日均1.67万的流水,以客单价30元计算,单店日客流量约550人次,这在租金高昂的CBD区域已属优质坪效。
供应链前置:海外事业部成立5年来,或已建立区域中央厨房+本地鲜奶供应链的混合模式,解决茶饮业最关键的原料供应难题。可对比蜜雪冰城在越南自建供应链的经验,该企业可能采取轻资产合作模式。
2、资本运作的隐藏价值
寇图资本(Coatue)背景解析:这家管理450亿美元的对冲基金曾投资喜茶、元气森林,其注资实质是给予"中国星巴克"赛道的入场券。30亿估值对应PS倍数约6-8倍(假设年营收5亿),符合新茶饮行业估值逻辑。
资本杠杆效应:不同于单纯财务投资,Coatue在数字化改造(如喜茶GO小程序)、海外资源嫁接方面具有成功案例,预示着该企业可能加速DTC转型,比如开发具备文化属性的会员系统。
3、文化IP的进阶玩法
故宫联名的降维打击:不同于表面文创,千里江山系列应构建完整体验闭环——北宋美学的空间设计(汝窑色茶具)、岩韵茶底的味觉符号、AR互动版《千里江山图》的数字化呈现,形成文化沉浸场域。
全球符号的底层编码:将"东方茶"解构为"Zen(禅意)+"模式,如抹茶对应日本、香料茶对应印度,而该品牌可能提炼中国茶道的"山水意境",通过极简视觉语言(留白设计)实现跨文化传播。
但高速扩张下的隐忧不容忽视:
加盟商承压:一线城市单店月销从100万降至60万,回本周期延至2年;
品类瓶颈:爆款“伯牙绝弦”占总销量1/3,新品尚未破圈;
资本考验:2023年净利率仅7.4%,需向美股证明盈利可持续性。
05■
草根突围靠“极致效率”:用工业化标准对抗人力成本上涨;
资本化加速洗牌:头部品牌借上市资金抢占供应链与数字化高地;
全球化成新战场:蜜雪冰城攻占东南亚,霸王茶姬剑指欧美。
正如张俊杰所言:“我们卖的不是奶茶,是中国茶的现代化解决方案。” 当这杯来自云南的奶茶登陆纳斯达克时,中国新茶饮的全球化叙事或将翻开新篇章。
但战场从未消失——在门店密度逼近天花板、消费者尝鲜疲劳的当下,霸王茶姬能否用“东方星巴克”的故事征服华尔街?答案,或许就藏在那杯卖了6亿次的“伯牙绝弦”里。
来源:罗华山餐饮o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