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如今,有不少行业都面临着缩减甚至破产,但殡葬这一行业却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一度被大家称之为是夕阳红产业。
文:豆莱说
编辑:豆莱说
现如今,有不少行业都面临着缩减甚至破产,但殡葬这一行业却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一度被大家称之为是夕阳红产业。
但普通人谁又能想到把殡葬这一行拓展到国外去?来自上海的罗怡文就把这一行干到了日本,毫不夸张的讲超过七成的日本人,他们的身后事,都和一位上海男士有着密切的关系。
甚至就连一辈子对中国抱有戒心的前首相安倍晋三,他的告别仪式,也是一家中资公司负责的。
这个上海小伙是怎么发现这一商机的,跨国殡葬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故事?
其实在发现殡葬这一商之前,罗怡文仔日本做的是日本华人的生意,他创办了一份专门面向华人读者的报纸,这份报纸不仅帮助他积累了最初的财富。
2015年,罗怡文的免税店业务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净利润高达80亿日元,然而,这仅仅是他商业版图扩张的序幕。
后来到了2020年,罗怡文开始关注在殡葬这一行业,尽管这一行在日本很冷门,但是他的直觉告诉他,这绝对挣钱。
经过调查罗怡文发现广济堂旗下的东京博善株式会社,这家公司几乎垄断了东京地区的火葬场生意。
经过一系列的投资操作,罗怡文成功变成了东京博善株式会社的最大股东,掌握了这家在东京占有七成火葬场业务的公司。
从此,一位中国商人开始在日本殡葬行业默默改变格局,一年后就把公司的业绩提高到了93亿日元,差不多等于4.5亿人民币。
罗怡文的成功绝非侥幸,他对日本殡葬业的问题有着深刻的了解:效率不高、手续麻烦、费用不清楚。
过去,日本的丧葬流程又长又复杂,费用也很贵,让很多家庭感到压力很大,甚至出现了“火化要排队”的情况。
罗怡文另想办法,推出了更适合现代社会的“一条龙殡葬”服务,这种服务更有仪式感,价格更公开透明,效率也更高。
所以很快就获得了市场的认可,罗怡文也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先进的火化技术,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
而日本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更可谓是为罗怡文带来了更加源源不断的商机,平均每小时有超过170位日本人去世,导致殡葬服务需求持续上升。
罗怡文敏锐地把握住这一市场机会,不断扩张事业规模,现在他的公司甚至负责操办日本皇室成员和高级官员的丧葬事宜。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2009.9.19——罗怡文:中日关系的发展拓宽在日华媒生存空间
日本使用的“中国制造”
其实日本人在身后世界使用的很多东西,实际上都是“中国制造”。,而山东曹县这个看似平常的县城,实际上掌握着日本人生命最后一段旅程中的关键物件——棺材。
日本市场上约九成的棺材都产自这里,从常见的款式到带有樱花图案的,再到镀金的豪华款式,曹县的棺材种类一应俱全。
曹县的棺材制造业拥有悠久的历史,“棺材世家”们代代相传着高超的技术,能够满足日本人对棺材的各种细节要求,甚至会专门前往日本考察,根据日本人的喜好来改进产品设计。
日本人非常重视棺材的品质,小到遗容观察窗的大小,大到棺材布料的质感和整洁程度,甚至连木质棺材上的花纹样式都有明确的要求。
而山东曹县的棺材生产商,恰恰凭借着他们在棺材制作上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以及相对较低的销售价格,获得了日本市场的认可和欢迎。
因此,越来越多的日本殡葬公司选择从曹县大量购买棺材。
说起这个,有个有意思的文化差异:日本人习惯用桐木做棺材,因为桐木轻便,容易烧透,方便火化。
而我国人,传统上不太喜欢桐木棺材,总觉得不够气派,正是这种观念上的不同,让中日两国的棺材贸易形成了互补,互相满足对方的需求,很有意思。
在中国,桐木的应用范围不广,但在日本,桐木是制作丧葬用品的关键材料。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2021.5.24——给日本人做棺材”的曹县,凭啥被央媒力挺?
除了棺材,墓碑也是重要的丧葬用品,它和中国的关系也非常密切,日本八成的墓碑都来自中国福建的惠安。
惠安以精美的石雕出名,这里的石雕技艺还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安的石雕师傅手艺特别好。
他们做出来的墓碑接缝非常小,能做到只有1毫米的程度,其他地方的工匠很难达到这种水平。
惠安这个小县城就有八十多家墓碑公司,从业人员超过三万人,每年出口到日本的墓碑价值高达二十亿元。
有人开玩笑说:“惠安的石雕师傅要是放下凿子了,那日本人就算是死了也得排队等着。”
这绝不是随意说说。有家日本电视台曾经做过报道,新冠疫情导致惠安墓碑的生产和供应受到影响,一些日本家庭不得不为此排队,耐心等待墓碑的送达。
惠安的石雕技艺精湛,不只是在日本备受推崇,在全世界也名列前茅。
即使日本人从其他地区购买石材,很多时候也需要运到惠安来进行最后的雕刻加工。
日本人非常看重关于死亡的仪式感,也愿意在丧葬方面花钱,这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很相似,这也就是为什么罗怡文的殡葬生意这么红火的原因。
但是中国人掌握了他们日本的命脉行业,很多日本人心里会觉得有些复杂,毕竟,这是一个关系到文化传统和民族情感的特殊领域。
他们既需要从中国进口便宜实惠的丧葬用品和相关服务,又隐约觉得过度依赖中国让人心里不太踏实。
甚至还有日本人担心,“就算死后也离不开中国制造了怎么办”,这真是令人感到心酸又可笑。
但是随着日本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预计对中国殡葬用品和服务的需求将会增加,这对中国殡葬行业来说,是一个发展的机会。
如何提高殡葬产品的品质,增加产品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以及在全球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这些都是中国殡葬行业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位中国商人闯荡日本殡葬行业并获得成功,中国制造的棺材、墓碑远销海外,中国的殡葬文化也在世界各地传播,这简直是造福中国百姓的一件好事。
来源:悠楠聊脱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