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较于陆风,海风具有风力资源丰富、运行效率高、发电稳定、靠近负荷中心利于消纳、适合大规模建设等优点。
一. 海上风电概览
海上风电指在海洋区域建设发电机组,利用风能发电的清洁能源技术。
其发电原理相对简单:利用风力带动风机叶片转动,再通过增速器带动发电机发电。
相较于陆风,海风具有风力资源丰富、运行效率高、发电稳定、靠近负荷中心利于消纳、适合大规模建设等优点。
二. 海上风电分类
按照离岸距离,可分为固定式、漂浮式两种:
(1)固定式:结构与海底固定连接,适用于水深小于50米的近海,分为单桩式(全球份额70%)、重力式、导管架式。
(2)漂浮式:漂浮于海面,通过锚链与海底连接,适用水深大于50米的深远海,分为半潜式(主流)、张力腿式、立柱式。
三. 海上风电产业链
(1)上游:风机零部件,包括叶片、发电机、塔筒、轴承、齿轮箱、铸件、变流器、法兰等。
(2)中游:风电整机、辅助设备(海缆、海上升压站)制造。
(3)下游:海上风电投资、施工及运营,主要为各大型发电集团。
四. 海上风电核心环节
相较于陆风,海上风电作业环境复杂,在资金、装备、资质、技术等方面壁垒较高,因此竞争格局优于陆风,盈利能力也相对较强。
叶片直接影响机组性能和效率,技术趋势逐步朝大型化(超130米)、轻量化(碳纤维)发展。
风电叶片技术壁垒较低,市场高度集中,两大巨头国内合计占比超50%:中材科技、时代新材。
4.2 主轴
主轴在风机中用于连接风叶轮毂与齿轮箱,将叶片转动产生的扭矩传递给齿轮箱。
风电主轴已基本实现国产化,形成双寡头竞争格局:金雷股份、通裕重工。
风机轴承包括主轴、偏航、变桨、齿轮箱、发电机轴承等,技术门槛高,国产化率较低。
目前国内在偏变轴承、小兆瓦主轴上实现国产替代,主要厂商包括:瓦轴、洛轴(国机精工)、新强联。
塔筒起到支撑、吸收机组震动的作用,一般作为独立部件单独招标。
塔筒技术门槛低,主要受制于运输半径,市场格局分散,国内前三大厂商:大金重工、泰胜风能、天能重工。
4.5 海缆
海缆指用绝缘材料包裹的导线,敷设于海底,用于电力传输。
海缆行业技术壁垒高,先发优势明显,竞争格局稳定,前三大厂商合计占据国内85%份额:中天科技、东方电缆、亨通光电。
4.6 齿轮箱
齿轮箱位于叶轮和发电机之间,将风轮产生的动力传递给发电机得到相应转速,技术要求高,国产化率较低。
全球方面,南高齿、采埃孚、永能捷合计占据70%市场份额,国内供应商包括:海锅股份、杭齿前进、宁波东力。
风电整机主要集中于我国和欧洲,全球前六大整机制造商为:金风科技、远景能源、Vestas、运达股份、明阳智能、西门子、GE。
五. 增量环节:系泊系统
漂浮式海风并未直接固定于海底,常使用系泊链和锚固装置进行固定,对风机的位置和运动加以约束。
在风机大型化和深海化趋势下,漂浮式海上风电占比有望提升,其中系泊系统为增量环节,主要供应商:亚星锚链、巨力索具。
我会在每天更新最新的华为概念、创新减肥药、数字经济、ChatGPT、AI算力、CPO/硅光芯片、大数据、6G卫星、数据要素、医疗新基建、一体化压铸、 汽车智能化,激光雷达,HUD,车规芯片,空气悬挂、L3级智能驾驶、PET铜箔,纳电池,800V高压,光伏HJT、TOPCON、钙钛矿、光伏XBC、BIPV、IGBT芯片、碳化硅SIC、CTP/CTC/CTB电池、4680电池、工业母机、海风柔直高压、新能源车高压快充、高镍三元、碳纤维、PET铝箔、PET铜箔、空气源热泵、新材料、中药创新药、中药配方颗粒、乡村振兴、锂矿、钒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分布式储能、集中式储能、抗原检测等最新题材热点挖掘,未来属于高预期差的结构性市场,把握核心赛道以及个股的内在价值逻辑预期差才是根本所在。
来源:龙头逻辑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