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家长抱怨:“我家孩子上课总是坐不住,是不是得多动症了?”、“孩子做作业注意力不集中,是不是多动症?”那么,多动症究竟是什么?它真的是一种病吗?还是我们在误解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家长抱怨:“我家孩子上课总是坐不住,是不是得多动症了?”、“孩子做作业注意力不集中,是不是多动症?”那么,多动症究竟是什么?它真的是一种病吗?还是我们在误解孩子?
一、什么是多动症?
多动症,医学上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据统计,我国多动症患儿的发病率约为5%-10%,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
二、多动症真的是病吗?
答案是肯定的。多动症确实是一种疾病,它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产生严重影响。然而,许多家长对多动症的认识存在误区,以下是一些常见误解:
误解一:孩子活泼好动就是多动症。
实际上,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只有当孩子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持续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且严重影响其功能时,才可能是多动症。
误解二:多动症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自愈。
虽然部分多动症患儿随着年龄增长,症状会有所缓解,但并非所有患儿都能自愈。若不及时治疗,多动症可能持续到成年,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误解三:多动症是家长教育不当导致的。
多动症的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环境、脑部发育等多种因素有关。家长教育方式不当可能会加重症状,但并非多动症的根本原因。
三、如何正确看待多动症?
理解和接纳:家长要认识到多动症是一种疾病,并非孩子故意捣乱。理解和接纳孩子,给予关爱和支持,有助于孩子更好地面对疾病。
早期识别:家长要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诊,以便尽早诊断和治疗。
综合治疗:多动症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合作,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行为干预等。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为孩子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家庭教育:家长要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关注孩子的成长需求,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克服困难。
总之,多动症确实是一种疾病,家长要正确看待,不要误解孩子。通过科学的治疗和家庭教育,多动症患儿完全有可能过上正常的生活。让我们携手关爱多动症孩子,为他们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来源:育儿成长小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