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临武县紧紧围绕乡风文明建设,积极探索“农家书屋+乡村振兴”新模式,通过精准供给、智慧管理、场景创新,让书香浸润沃野田畴,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文化动能。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雷婉婷 邓圣立
农家书屋,是精神文明建设在乡村基层的“重要平台”,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加油站”。
近年来,临武县紧紧围绕乡风文明建设,积极探索“农家书屋+乡村振兴”新模式,通过精准供给、智慧管理、场景创新,让书香浸润沃野田畴,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文化动能。
在武水镇玉屏村,临武县新华书店工作人员正在将省里配送的图书补充到农家书屋中,并指导管理员对新书进行登记、分类、编码和上架。
临武县新华书店副经理段文婷介绍,今年全县农家书屋的图书补充工作涉及200个网点,总计配送1000种、四万余册图书,涵盖科技、文化教育、医卫生活及少儿读物等多个类别。为确保按时完成配送任务,书店组建了两支配送小组,共安排8名工作人员参与。截至目前,已顺利完成180多个网点的配送工作,预计将在一周内全面完成配送任务。
玉屏村农家书屋目前共有书籍1000册,涵盖了农村实用技术、儿童读物、政策法规等多个种类,涉及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书屋每天早上9点到下午5点开放,由村干部负责管理。每逢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前来借阅少儿科普读物的学生络绎不绝,小小的农家书屋,就变成了留守儿童的学习加油站。
武水镇玉屏村农家书屋的管理员李凤娟介绍,2021年之前,书屋的藏书数量较为有限。经过2021年的完善整改,书屋的书籍种类逐年增加,每年新增书籍达200余种。每到周末,前来书屋阅读的村民络绎不绝。据统计,2024年书屋的借阅人数已超过200人。
同时,武水镇李家村的农家书屋也成了村民闲暇之余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的好去处。2024年,村委将农家书屋搬至一楼,进一步提升了使用效率。罗青玲是当地的种粮大户,为了提高作物产量,她常到书屋查阅农业相关书籍,甚至将书带到田间地头,书屋成了她的“技术顾问”。平时她经常借阅一些关于农技、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书籍,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知识。
段文婷介绍,他们在每个农家书屋都配备了意见反馈表,村民可以把自己想看的书籍登记在表上,再由图书管理员汇总后上报,从而实现了从“发什么书,看什么书”到“想看什么书,就送什么书”的转变。
“农家书屋有效解决了农村买书难、借书难的问题。通过建立图书更新机制,补充农业技术类、儿童绘本类等书籍,满足了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下一步,我镇将着力优化书籍结构,创新活动形式,加强宣传推广,提升管理水平,努力将农家书屋打造成村民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丰富文化生活的重要平台,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武水镇副镇长曾彬说。
近年来,临武县大力推动全民阅读,持续加大农村文化设施投入力度,推进农家书屋提质改造,不断补充更新图书,优化书籍配送,努力让每一本书都成为群众增知识、强技能、提素养的好帮手。
据了解,临武县委宣传部将持续深化“农家书屋+”理念,通过“百姓点单”形式及时补充更新书籍,切实满足群众阅读需求,确保农家书屋出版物常看常新,最大限度发挥其在基层传播文化、引领民风、涵养心灵、富足精神的作用。
本文来自【新湖南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