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年轻人,把碧螺春“炒”出了新花样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2 04:30 3

摘要:当下正值洞庭山碧螺春茶季,洞庭东、西山的茶农们每天都忙着采茶、炒茶。在大家的印象中,茶农大都上了年纪。而在东山,“茶二代”石炳君带领着最小仅22岁的年轻茶人们,组成了一支年轻的制茶团队。他们将摊青、灰缸、炭焙技艺注入洞庭山碧螺春茶制作过程中,同时运用果木、红木

当下正值洞庭山碧螺春茶季,洞庭东、西山的茶农们每天都忙着采茶、炒茶。在大家的印象中,茶农大都上了年纪。而在东山,“茶二代”石炳君带领着最小仅22岁的年轻茶人们,组成了一支年轻的制茶团队。他们将摊青、灰缸、炭焙技艺注入洞庭山碧螺春茶制作过程中,同时运用果木、红木来杀青显毫,让洞庭碧螺春的滋味更加多样化。这些带着青春印记的茶芽不仅飘香长三角,更走出国门,让海外的茶客品尝到一叶江南香。

石炳君在展示他们用的工具

今天(3月21日),在东山镇的石家碧螺春茶社,记者看到,几位年轻人穿着短袖、反带鸭舌帽,在轻松的氛围中挑拣芽叶、生火炒茶。制茶间里,成堆的果木、红木在墙边码得整齐。这是碧螺春茶季的寻常一天,也是这群“90后”“00后”年轻人的工作日常。

秦严昱在生火

灶台前,22岁的秦严昱抄起挑拣好的嫩芽倒入铁锅,双手迅速翻动青叶。2003年出生的他,青春气息十足——黑色短袖T恤、金丝框眼镜,脸上还带着稚嫩。但是,他已有5年以上炒茶经验,聊起炒茶时颇为老成:“果木烧火旺,红木边角料火稳,不同木材激发茶叶的不同香气,让茶更有生命力。”

秦严昱的“老成”来自于其师傅石炳君对炒茶技艺的深入钻研。36岁的石炳君,初中毕业就随父学艺,至今已经炒茶21年。“每天埋头在灶台上炒茶,我对碧螺春的传统制作技艺进行思考——怎么才能有所创新,走出适合年轻人发展的路径?”2014年起,他自费赴浙江大学茶学系进修,又辗转福建、杭州等地研习绿茶炒制工艺。为了兼顾学艺与炒茶,他曾凌晨两点结束一天的炒茶工作后,立马驱车前往杭州跟着当地茶农学习龙井的炒制技艺。

秦严昱在炒茶

通过不断地学习积累,石炳君尝试把摊青、灰缸、炭焙技艺加入到洞庭山碧螺春的炒制中。他从库房搬出对应的工具——透气的丝网匾更利于雨天摊青,灰缸借鉴自龙井的炒制工艺为茶叶褪火去涩,乌龙茶的炭焙工序为茶叶提香。此外,用果木烧火杀青,就像大火爆炒,更有冲击力,激发茶叶的香气;用红木边角料则火候更稳定,适合用于显毫环节。

“我们都是东山土生土长的茶二代,对碧螺春带着与生俱来的热爱,希望能用年轻人的方式将这杯碧螺春做得更好。”石炳君说,年轻人们聚在一起,抱着“玩”的心态不断地尝试,让炒茶充满松弛感,又能有所突破创新,正是他们想要的结果。目前,团队炒制的洞庭山碧螺春,受到不少海外客户的青睐,日本、美国等地都有客户闻名而来。

石炳君在炒茶

在这个年轻的团队里,还有一位特殊的成员——羽毛球教练、民宿经营者小冰。这位“斜杠青年”来到东山开民宿后,今年专程拜师学制茶。“碧螺春的传承离不开年轻人,我本身喜欢喝茶,来到这个团队后,更有信心学好做茶,把碧螺春茶文化传播得更远。”小冰说。(苏报融媒记者 朱雪芬 刘达 文/图/摄制)

来源:引力播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