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春的霍林郭勒大地,既有冰雪消融的磅礴生机,也有阵阵轰鸣的机器声;既有市井里的烟火气,也有工厂里的追梦者。在这热气蒸腾的春天图景里,跳动着霍林郭勒市全面发展的强劲脉搏,凝聚着霍林郭勒市人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初春的霍林郭勒大地,既有冰雪消融的磅礴生机,也有阵阵轰鸣的机器声;既有市井里的烟火气,也有工厂里的追梦者。在这热气蒸腾的春天图景里,跳动着霍林郭勒市全面发展的强劲脉搏,凝聚着霍林郭勒市人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抢跑“春天里”,筑巢引凤开新局
在2月22日召开的全市2025年招商引资和优化营商环境动员会上,通辽市政协副主席、霍林郭勒市委书记高继业号召全市上下:“在保障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拧紧发条、铆足干劲,奋力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筑牢‘再造一个工业霍林郭勒’的物质基础”。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引擎”,优化营商环境是“润滑剂”。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为地方经济注入强劲动力。近年来,霍林郭勒市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通过“招大引强”与“延链补链”相结合,打造特色产业集群;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真正实现“筑巢引凤”。
2024年,霍林郭勒市全年开复工重点项目70个,联晟80万吨电池箔、创新10万吨汽车轻量化零部件等4个运行项目扩产增效,北方铝业20万吨高端铝板带箔、靖帆9万吨铝板基、锦联20万吨低碳铝、多元腐植酸1万吨石油助剂、旭阳2000吨高性能金属粉末和200吨纳米铝浆等9个项目投产运行,霍都60万吨新型预焙阳极、宏晟26万吨金属添加剂、创银5万吨偏析法高纯铝、康鸿600万吨氧化铝等4个项目开工建设。再生铝产业园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全部建成。晋升规上工业企业8户,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936亿元、增长9.7%,稳居通辽市首位。
2024年,霍林郭勒市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年行动,313项重点任务、45项自主创新任务高标准完成,在通辽市组织的中期拉练和第三方专项调查活动中均位列通辽市首位。培育创新亮点78个,在国家级媒体刊登21次、自治区级媒体刊登32次。信用修复“五书同达”“特卫士”智慧监管、“不动产+N”等微改革创新举措成效明显。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13个主题事项,创新推出“铝产业一件事”,全流程办理时限压减71.2%。推出直播办、视频办、订制办等服务新模式,1753个事项实现全程网办,327个高频事项实现“掌上办”,推动更多涉企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一次办成、一网通办。12345热线“四率”综合成绩稳居通辽市首位,擦亮“霍速办”政务服务、“绿电铝之城”产业服务品牌,营商环境“软实力”进一步提升。
春潮涌动,万象更新。2025年,霍林郭勒市将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头号工程”,树牢“在霍林河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大局、服务发展”的理念,以“抢跑春天里”的昂扬姿态,以“筑巢引凤开新局”的务实举措,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追“风”逐“日” 点亮万家灯火
随着全国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不断升级,绿色电力和低碳经济也愈发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乘着这一改革的春风,霍林郭勒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机会,构建风光火储多能互促、协同供应、梯级利用的现代能源供给体系。
随着最后一块光伏板的成功连接,霍林郭勒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00MW复合光伏项目终于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该项目是由大唐(内蒙古)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和霍林郭勒市电力投资运营有限责任公司合资成立的大唐(霍林郭勒市)高新区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及运营。作为高载能园区绿电替代项目,发出的电将通过电投增量配电网全部在霍林郭勒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就地消纳。“100MW的光伏项目,年发电量基本在2个亿左右,(年)利用小时数1566个小时,并且换算下来每年可替代标煤5.9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01万吨,为霍林河绿色供电发挥一定的作用。”100MW复合光伏项目负责人刘刚介绍道。
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积极构建以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装机规模、发电量不断增加。2024年累计获批新能源指标421.3万千瓦,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361.3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36.6%,发电量突破50亿度、增长70%,占总发电量的11.6%,实现历史性突破,县域新能源布局规模位居自治区前列、通辽市首位。
在2025年霍林郭勒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霍林郭勒又提出新的目标:“争取新能源指标100万千瓦,确保创源75万千瓦、锦联64万千瓦、金源阳15万千瓦、电投1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建成发电,科右中旗百万风场建成投用,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400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45%。持续优化增量配电网结构,完成10万千瓦储能一期和右中送出线路建设,接入新能源达到45万千瓦以上,供给绿电10亿度以上,让更多低价电惠及园区企业。”
用“绿电”造“绿铝” 擦亮“中国·绿电铝之城”金色名片
如何让生产出的绿电高效利用,进而助推生产生活更加绿色低碳?霍林郭勒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经过40多年的艰辛探索、接续奋斗,霍林郭勒用“绿电”造“绿铝”,优化用能结构,重构能源体系,促使“煤电铝”向“绿电铝”转型。
2004年11月19日,在霍煤鸿骏铝电公司,当第一块铝锭下线,标志着霍林郭勒市煤电铝产业破题起步。二十余载的风雨兼程,二十余载的艰苦创业,霍林郭勒市不断推动实现以传统煤电为主的产业链向“煤电+绿色能源基地+产业集群”综合智慧能源产业链转型升级,构筑绿电转化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今年,霍林郭勒市将不断扩大全产业链的含“绿”量,全力推动绿色低碳铝基新材料产业发展壮大,确保联晟80万吨电池箔、锦联55万吨罐料和20万吨低碳铝、北方铝业20万吨高端铝板带箔等7个项目稳产达效,确保康鸿600万吨氧化铝、元旺32万吨高端铝、创源30万吨高精铝、宏晟26万吨金属添加剂、创银5万吨偏析法高纯铝等8个项目建成投产,确保创新20万吨轻质铝合金、上海信特12万吨高性能铝新材料、旭阳3000吨金属浆料等7个项目开工建设,确保重点在谈的30万吨低碳铝、6000吨铝银浆、1000万只汽车铝轮毂等20个项目签约落地,在产业集聚、发展韧性上持续发力。加快锦联、创源、北方国建等再生铝项目投产运行,确保伟旺再生铝项目稳定生产,再生铝产能达到23万吨、增长77%。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户,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大关,为再造一个工业霍林郭勒蓄势赋能。
从在人烟稀少的原始草原搭建第一顶帐篷开始,从在连绵的大兴安岭山脊铲下第一锹泥土开始,深埋在这片土地的煤田一点点被唤醒,沉睡的资源逐渐焕发出勃勃生机。如今的霍林郭勒,已从昔日的荒原蜕变为一座充满活力的工业新城,煤炭、电力、绿铝等产业蓬勃发展,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霍林郭勒市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坚定的步伐,向着“再造一个工业霍林郭勒”的目标迈进,书写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记者:马金鑫)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